1978从长影厂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7章 下雪啦

作协的工作不是很多,公沐干脆拉着李子成的手坐了下来,言语之间颇多感慨。

“咱们东北文坛,素来在全国文学领域比较弱势。偶有人才,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这些年,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也很苦恼。现在有了你这样的年轻人,证明咱们脚下的黑土地也是能孕育出文学之花的嘛。”

这个夸赞可太过了,饶是以李子成的厚脸皮也不敢应承。

“当初写《伐木人》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到自己的知青经历,还有我堂舅的困难,才萌发了一些想法。现在外界的赞誉和评论,真是让我诚惶诚恐。”

在座的人,都是经历丰富之辈,什么没见识过?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如此谦逊,立刻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但长春就这么大,熟悉李子成秉性的人不要太多。

“哦,你这小猴居然谦虚起来了呀?不上蹿下跳的了?”

说笑之中,有人走近。

众人纷纷打招呼,李子成也看过去,登时闹了个大红脸。

“鄂大爷,咱这正高光时刻呢,您怎么能拆台呢?”

来人是鄂桦,主职是作家,兼职编剧,《祭红》就是他的作品。

鄂桦坐下来,在众人的好奇中,揭发起李子成来那是一点都不带客气的。

“这个臭小子,在长影厂那是无法无天,就没有他不敢干的。到那一片打听打听,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众人哄笑,倒也不是很在意。

年轻人嘛,调皮捣蛋一些并不令人反感。尤其李子成现在有作品傍身,更是让人觉得他灵气十足。

鄂桦对李子成也是喜欢的,当然不是为了训他。

“成子,你现在有名气了,随之而来的赞誉很好听,但也很容易让人迷失。记住,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妄自尊大,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明白吗?”

这是过来人的金玉良言,李子成心里感激,嘴上说笑。

“大爷您放心,别人对我说好话,我就成倍地说回去。只要我说的比别人多,那就是别人更倒退,也就相当于我在进步了。”

一群人纷纷绝倒,完全跟不上他的脑回路。

张天民拍了他后脑勺一下,笑骂道:“臭小子,在这儿玩相对论呢。”

因为在座的有两位熟悉的人,哪怕是初次来到作协,李子成也并不紧张。

公沐很关心他的情况。

“最近有没有继续写作啊?你的文笔是很有灵性的,要好好抓住年轻精力旺盛的阶段。不然等将来年纪大了,就算是想要创作,也力有未逮喽。”

虽然这个经验对李子成并不管用,但前辈愿意教导,他的心里自然感激。

“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只是最近忙于电影的拍摄,分身乏术,暂时搁置了下来。”

“哦?”

听说他已经动笔了,几人全都关心起来。

“新作品是个什么思路?可以给我们讲讲吗?”

虽然见不到作品,但大家都对文学喜好到了骨子里,听听也能满足。

李子成打起精神,将《闯关东》的内容和思路大致讲了讲。虽然只是概略,依旧让公沐等人大为震撼。

“这是属于黑土地的《茶馆》啊!”

杨公冀听的心潮澎湃,脑海里全是故事的情节,已经为朱开山、鲜儿、那文、陈五爷、朱传文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所牵绊,只想知道后续的故事。

他是社会学家,目前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对这种荡气回肠的充满了史诗风采的作品最为心折。

其他人也差不多,全部用看神仙的眼神盯着李子成。

如果不是亲口听他说了故事内容,全都十分怀疑,这种厚重感的史诗大作,真的是出于一个小年轻的手笔?

公沐坐不住了。

“这么好的作品,应该尽快问世才对。你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仔细打磨这部作品。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来找我们。”

他是作协负责人,十分清楚一旦《闯关东》问世,将会是吉林作协最光辉灿烂的一笔,是他们所有人的荣光。

没办法,东北文坛在全国领域很弱势,吉林文坛在东北又是弟中弟。无论是名气,还是地位,都远远赶不上黑龙江和辽宁。

如果有了《闯关东》这样的扛鼎之作,吉林文坛不说一飞冲天,起码也在全国的文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了。

面对老人家的催促,李子成赶忙应承。

“请您放心,等电影拍完,我就专心完成作品。”

“哎呀,电影有什么好的?成子,听大爷的,你就应该专注于写作。你是最好的作家苗子,拍电影没有前途的。”

张天民明明是长影厂的人,张嘴却满满都是叛忍的味儿。

“张大爷,您这话要是让苏大爷听到,怕是要血溅摄影棚喽。”

张天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一张老脸红了又紫、紫了又青、青了又绿。

“咳咳,我是说……你可以一边拍电影、一边写嘛。”

得知是《伐木人》正在做电影改编,公沐等人虽然遗憾,但也知道不能强求李子成非得专注于《闯关东》的写作。

毕竟《伐木人》也是李子成的心血嘛,而且还担任了副制片主任和编剧,显然是怕电影拍的不符合心意。

杨公冀又想到了什么。

“无论如何,你的《闯关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都可以来找我们。发表的事,我们可以让作家帮忙。”

作家是吉林最顶级的文学刊物,虽然在本省名气不菲,但一直无法和全国同行较量。

这一次李子成也不禁心虚了。

“呵呵,那个……发表的事,已经答应上海文艺了。”

在座的几位都很不高兴。

“怎么是上海文艺啊?成子啊,你这胳膊肘可不能往外拐啊。”

“他们上海占的便宜够多了,不差这一部作品,你得先顾着自家人啊。”

李子成算是看出来了,这帮德高望重的前辈只是历史记录里写的好看,实际上一个个都跟土匪似的。但凡是有好作品被他们看着,恨不得扒层皮下来。

苏耘、庞学琴是这样,作协也是这样。

李子成只得道:“我也知道亲疏远近,可人无信不立,我也没办法。不过您几位放心,我还年轻,创作方面再有新作,肯定先顾着自家人。”

他都把信誉拿出来了,公沐等人也是无法。只是一想到接连错过了《伐木人》和《闯关东》这样的好作品,就十分的不甘心。

明明作家就是本地的啊。

对此,李子成也只能说声对不起了。

没办法,好作品也需要好平台的。吉林本地的刊物,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和京沪那些面向全国的同行竞争。

他要赚钱还要出名,当然是有人民文学投人民文学,没有人民文学就投十月、收获。再次也得是燕京文艺、当代、上海文艺啊。

其他的,有损穿越者的威名。

虽然作品没捞着,但李子成加入吉林作协这件事没有意外,好歹捞着了人。

一想到收获大将一枚,公沐等人重新开心起来,利落地给李子成办好了入会证明,又勉励他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还责令他在《闯关东》写完后,弄份副稿送过来,才放他离开。

成为作协会员,对李子成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他依旧奔波于电影制作的各个地方。

唯一让他舒心的是,这个时代的演员们真的很敬业。即使没有人催促和管理,居然也会自行排练。

朱石茂、龚雪包括李幼彬、张凯俪等人,全都在摄影棚里一遍一遍地讨论细节。有了足够的预演,等到了现场,不可能拍不好。

哪像后来的演员,正常拍摄还能迟到早退呢。不到现场不看剧本,到了也不看,说完1234567就上车走人。

那戏能看吗?

看不了。

没那个水平知道嘛。

李子成一边监督演员们的排练,一边还要跑乐团那边,帮着完成曲子的制作。

尤其是其中的一首歌,尹昇山、刘枳等人都拿捏不准乐器的使用,李子成干脆亲自上阵。

一段笛子吹奏出来,惊艳了所有人,也对曲风把握的更加精准了。

“成子,要不我跟厂长说说,调你来乐团上班吧?你这乐器玩的可以啊。”

“是啊,整个乐团里也找不出笛子吹的比你更好的了。”

尹昇山等人对李子成大加夸赞,全都生出了爱才之心。

这里不同于作协,李子成不用那么小心,立刻得意洋洋起来。

“其实我最擅长的乐器是黑管。”

说着,他就拿了起来。略微酝酿了情绪,缓缓吹奏了起来。

明明室内因为供暖很舒服,但是阴森、恐怖、压抑、窒息的曲调一出来,所有人都打起了哆嗦。

“停停停,你吹的啥玩意儿?咋这么丧呢。”

雷震邦忍不住了,赶忙打断了他。

“是呢,听这调子总感觉有人要死了。”

刘枳也瞪李子成,对这小子的搞怪很是无奈。

这可是我的专属BGM!

一群不懂欣赏的家伙。

好在完成了乐器指导,李子成知道需要自己的工作不多了,便心满意足地离开。

刚刚走到室外,迎面一片冰冷落在脸上,瞬间浸润了皮肤。

他愕然抬头,这才发现,原来已经雪花飘舞。

心心念念的雪,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