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乱世皇朝](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1/53068291/b_53068291.jpg)
第24章 施粥予民
面对突如其来的富贵,杨黑大有些发懵,半天都未回过神。
杨再兴却是反应迅速,双眼冒光,纳头便拜。
黑瘦小子双膝五体投地,重重地拜了九叩首,口中高呼。
“杨再兴拜见义父,恭祝义父福寿康安。”
小孩子嘛,估计戏文上也看过一些,懂得些礼仪,却也不全,也就是简单的叩首和敬礼。
战国礼教不严,但在拜义父这种事情上。
也有一套繁琐的礼仪,不过李瑜对此并未在意。
他看中的,只是杨再兴本身。
一旁的杨黑大并不如此认为,他连忙跪在孙子一侧,拍了拍杨再兴的脑袋。
“你小子,拜了君上为义父,还称什么杨再兴,要跟着国姓,叫李再兴。”
李瑜心情甚好,对他而言,忠孝即可,姓什么倒是次要的。
“再兴不用改姓。大唐杨再兴。从今以后,你就是寡人的义子。往后,你要精练武艺,熟读兵法,要给寡人东征西讨,像这几位叔叔一样,做扬名天下的大将军。为我大唐,开疆拓土。”
一席话,铿锵有力,不止让杨再兴感觉热血沸腾。
连一旁的李孝恭和李道宗等人都觉得,大丈夫,当为国建功立业,不惜此大好头颅。
这话,更是让杨黑大喜出望外。
这唯一的孙子,虽拜了国君为义父,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但若改了姓,他杨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算绝后了。
李瑜没有关心这些下属的心理动态,他接着指了指一旁白马银枪的李孝恭......
“再兴我儿,君父忙于政事,从即日起,你就跟着你孝恭叔父学习兵法、枪术,望我儿勤勉自励,早日成才。”
李孝恭星夜追杀众难民,其疾如风、其猛如虎,杀人如草芥,无人能当。
后面发现他们是难民之后,又止戈为武。
李孝恭的英武和仁慈,早已刻画在杨再兴幼小的心灵深处。
此时,他听了义父的话,更为憧憬。
有朝一日,他也想像孝恭叔父那样,做那驰骋疆场的银枪飞将。
当下纳头便拜:“再兴见过叔父,求叔父不吝教诲。”
其灵动可爱之气,让李孝恭等人都甚为喜爱。
乱世战国,拜义父、收义子,太正常不过。
其核心的意义,与联姻没多大的区别,就是加深互相之间的关系。
但像李瑜这样的一国之君,收一个平民小子为义子,也是骇人听闻的。
不过身边皆是亲信,哪怕有疑问,也不敢忤了君上心意。
于是乎,一场拜义父收义子的礼仪就在这初春的原野完成了。
看着瘦瘦小小却不乏英武之气的义子,李瑜心情越发地好。
这收了义子,见面礼得给啊。
他朝李孝恭招了招手。
“孝恭,将寡人的七星枪取来,赏给再兴,作为见面礼。”
杨再兴接过制作精良、镶着宝石的七星枪,爱不释手。
许是少年心性,忍不住舞了几个枪花。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简单的几下比划,让在场的武人不由侧目,连李瑜都觉得杨再兴天赋异禀。
一旁的李孝恭更是像捡到宝了一样。
“大哥。再兴交给我,不出三年,孝恭一定还给你一个枪术通神的小殿下。再兴枪术天赋,远胜于我。”
一句简单的‘小殿下’,代表着杨再兴从此踏足了唐国核心政坛,至于能不能脱颖而出,就看杨再兴自身的本事了。
而李孝恭那句‘远胜于我’,更是让在场之人对杨再兴未来高度多了三分的期许。
此时粥场的米粥已经隆隆沸起......熟透了。
李瑜看着难民们垂涎的表情,轻挥右臂。
“刘汉弼,施粥予民。”
刘汉弼接令,扬起嗓子,大声高喊,字正腔圆,以示君恩。
“君上赐粥,万民跪谢。”
随着他的话音,一千多难民哗哗跪地,在场的其他军士也单膝跪地,口中感谢君上仁德。
“草民跪谢君上赐粥之恩。”
“草民跪谢君上活命之恩。”
起初,李瑜还有些不适应,想挥手让众人起身。
随即他想到,要让这些臣民信服,说不得得让自身变得特殊一些。
于是乎,李瑜在这初春的清晨之中,就这么坦然地接受了上千军民的跪拜。
这一拜,让李瑜第一次感受到了亲权君王的甘美滋味。
这一跪,让李瑜对君临天下、折服万民产生了更大的期待。
一场简单的粥场布粥......
让一众难民得以饱食一顿、千恩万谢,觉君恩似海。
人人都不愿离去,要死死追随李瑜。
对这一点,李瑜没有膨胀,他可不相信自己虎躯一震、万民来投。
他很清楚,这不是君恩,是难民想跟着他吃饱饭而已。
对于这个要求,李瑜没有拒绝。
此去安州,其目的,本就是想杀鸡儆猴、剪除外戚党羽、趁机收取民心。
这就是个好的开始,他怎会推卸出去。
至于怎么安排这群难民,
李瑜将他们编入运粮车队,并安排李孝恭的斥候回唐州,再调派了一万石糙米。
要去安州大开杀戒,既要名正、亦要言顺。
自己是君,惩治贪官污吏,名正了。
带着一群被武承嗣追杀走的难民,作为证据,言就顺了。
知道安州难民被武承嗣那家伙屠杀过一次的事实。
李瑜赈灾的急切性就慢了几分。
这一路向南,他不再如第一天那样匆忙。
他在等,等武承嗣撞上枪口。
李瑜推想,那混蛋杀了那么多难民流民,不可能不杀良冒功,用头颅来向自己请功。
可一连三日,安州到唐州的这条官道上。
竟没有遇见从安州来的信使、也没有遇见大量的难民。
少量流民代表不了什么,也被他安排收留了下来。
这莫名的平静,让李瑜心中,有些疑惑。
莫非是武则天那个媚婊砸知道了些什么?
将信息用飞信的方式传给了安州的武家。
想到这,李瑜的表情不由得变得严肃起来。
此次赈灾。
出了唐州城后,除了期间派李孝恭飞马回去讨要万石粮食之外。
未曾让第三个人离开大部队。
杀伤杨家难民,收再兴为义子。
这些事,按道理是密不透风。
至于自己要拿武家开刀这个心思。
李瑜当着孝恭和道宗两个亲信都未透露半分。
莫非自己这一行的一举一动都被武则天监视了?
让那媚娘看出了端倪?
想到这,李瑜眼神不自觉地,流露出一分肃杀之气。
他恨背叛之人。
若这人在这队伍之中,被揪出来。
李瑜不介意让他体会用陌刀凌迟的痛苦。
片成肉片以喂猎犬。
就在李瑜心生怀疑之时,前面的斥候传来讯息。
武承嗣派人传来捷报,说是难民已在镇压,初次交锋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