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乱世皇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饥民哗变

对于朝会上的那一幕,李瑜仍然忍不住暗自好笑。

决定了李元吉命运,那小子竟闻讯而来,要当场击毙提议的李启元。

在李瑜的授意下,瞬息之间,就被魏忠贤制止了。

接着李瑜更是拿出君主的身份,唬吓利诱之下,让那小子不得不接受了入晋为质的命运。

送走李元吉这混世魔王入晋为质子,换得三年不战条约。

李瑜觉得大赚,心中很是惬意。

只等贾家的粮食全部到位,事情就越来越好。

“君上请看,唐州户册及所需钱粮、稻种,户部都依照君上所赐神典记载的法子,一一造册、全都计算清晰。”

二月初七的午后。

中书房,李启元递过一本厚厚的书册,将假寐的李瑜从梦中拉了回来。

“该免的税也都记录在案,请君上过目。其他十三州的也在加紧赶制之中,不日便会成册。”

看着厚厚的账本,李瑜打了个冷噤,这等琐碎杂事,若全都亲力亲为,这君上还当个屁。

面对李启元的一片热情,他也不好多说,大手一挥,勉励道。

“李主事掌管户部多年,勤勤恳恳、从未出过任何纰漏,真是劳苦功高,寡人怎会信不过?这事全权交给户部,望李主事费心了。”

“君上,新的计数方式,效率起码提高了两倍,奈何臣下不是甚熟,想请君上再过目一下。”李启元一再坚持。

李瑜心知这是李启元精益求精、勤于国事,却也很是不悦,忍不住眉头一皱,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三分。

“寡人信得过你,大胆去办了就是。新的计数方式既然有效,你就带头去推行,至于怎么改革,户部看着办就是了。”

李启元还想再说,却被李瑜威严的眼神将话音压回了肚子里。

毕竟就在半日之前,是君上从元吉公子手里救下了他这条老命,还让人打了元吉公子三十廷杖以儆效尤。

想着李元吉血肉模糊的屁股,这个忠心的老臣心有余悸。

也觉得查看账本这种事,确实不应该让君上亲力亲为。

吃着御膳房做的甜点、喝着桂花茶,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户部、工部官员,李瑜十分惬意。

午后的阳光从殿门照到身上,仿佛驱散了一些朝堂背后的阴谋诡计,让李瑜心中阳光盛了不少。

这氛围,有点浮生偷得半日闲的调调。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远远传来,一个全副武装的甲士奔到了中书房外。

“啪”的一声,是盔甲跪地的声音。

“君上。南部的安州闹民变了。”

甲士话一说完,歪头晕了过去。

这信息传来,中书房一阵死寂。

有李瑜在,两大当班主事李启元和沈括不敢有半分言语,默默地望向他这个年轻君主。

该来的还是来了。

数日来,李瑜一直在担心,填不饱肚子的百姓,会闹出极端之事。

结合原主的记忆,加上这几日的了解。

他清楚,这异世战国的汉朝人,和所熟知的那个历史大差不差。

勤劳、温顺、隐忍,只求最低的生活保障。

但真要遇上吃不上饭、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管你王侯将相、照样造你的反。

民变不是小事,若是不能快刀斩乱麻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甚至席卷全国。

值此关键时刻,李瑜深知,自己这个君主,不能露出半分慌乱。

整个唐国,只要君上不乱、朝堂不乱,就乱不了。

“慌什么?天没塌下来,办好手里的事。魏忠贤,安排宫医过来。再吩咐御膳房做一份肉食送来。”

李瑜一声冷喝,堂上诸人赶紧收回心神。

随侍的魏忠贤早已扶起报信的甲士,吩咐人去叫宫医。

未等宫医前来,甲士已在偏榻上醒转。

他看着坐在主位的李瑜,满脸惊慌,挣扎着要起身行礼。

李瑜摆手制止了他,顺手接过小太监拿过的吃食,亲自递过去。

那年轻甲士哪里敢受,拼着最后一分力蹦跶起来跪倒在李瑜面前,感动得三呼:“君上。”虎目饱含热泪。

“有什么军情、民情,吃饱再说。”

甲士也是饿极,感动之余风卷残云,几下就吃光了餐食。

“君上。安州民变了,上万饥民围攻了州府,闹着要交农罢耕,反出唐国。”

“不急,慢慢说。唐国的天塌不下来,就算塌下来,有寡人先顶着。”

一句话掷地有声,露出君王该有的霸气。

将堂中众人悬着的心镇了回去。

听了甲士的阐述,李瑜对安州民变,有了初步的了解。

连年征战,百姓米缸都见了底,安州已出现了饿死人、卖儿卖女的现象,这才逼出了民变。

只要不是有目的性的造反,都好解决。

若是数日之前,李瑜没底,但今日早上,秦家捐献的粮食到了三万石。

后续贾家的粮食也会陆陆续续运入唐国。

有了这个底气,李瑜相信,民变不难化解。

他没有立即下决定。

他在想,如何利用这次民变的危机,扩大自己这个新君的政治影响力。

如今之势,势必不能单独给安州放粮。

若是让民众尝到了一闹就有粮的甜头,难保其他州县不纷纷效仿,到时赈灾放粮可要适得其反了。

于是乎,李瑜在心中各种盘算和演化。

粮要放,人也要杀。

放粮是施恩、杀人是立威。

放粮的多少更是得考校和计算,不能饿死人,但也不能无节制。

半晌之后,李瑜心中有了大致的计较。

他一脸正色朝李启元说道:“李主事,调派三百民夫、分拨四千石粮食,明日辰时,随寡人赴安州平息民变。”

一番话,表明了李瑜要以万金之躯涉险平乱。

工部主事沈括上前进谏:“君上,万金之躯,莫涉险地。暴民势大,这赈灾平乱之事,交由兵部的人去做就是。”

交给兵部?李瑜在心里冷笑。好不容易把吴三桂那家伙支出去巡视边防,让他和自己那个英武的弟弟拉扯去,怎可能让兵部再参与此事?

再说了,兵部那些丘八,若真让他们平乱。

万一冲突起来,杀的可是寡人的子民。

做得急了真成了官逼民反,对吴三桂把持了数年的兵部,李瑜是一点都不放心。

何况这事,李瑜是想要亲自上阵,干得漂漂亮亮,好收民心和借此立威。

“寡人心意已定,你们办好所需物资就是;至于随行军士,寡人自有打算。”

李瑜下完令,转身出了中书房。

要说李瑜单枪匹马闯安州。

那是天大的玩笑,他如此惜命,怎会托大?

从下决心亲自去抚慰饥民之时,他就通盘考虑了各种可能。

是该让新成立的陌刀营,派上用场了。

三十人太少。

嗯,还有李孝恭旗下八百李字营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