箓通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客栈里的密谋会议

晨光中,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

五十辆马车,一百名护卫人员,这便是凉州护送考生赴京都的车队,二十名考生每人都能分到一辆,允许带一名书童。

张启文静坐在车厢里,透过窗帘的缝隙掠过同行的护卫,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制式的皮甲,大半拿着特制长矛,光是竖起就足有三米多高。

其中还有十几个背着巨大的盾牌,即使队伍在行进当中,也没有完全放松警惕,始终保持五六个人一组的行动单位。

应该是从边境调过来的军队,张启文心中笃定,衙门的府兵绝没有这样的素质,放下帘布,目光停留在汪洁留下的手稿上。

马车经过特殊改装,行驶过程中没有丝毫晃动,不影响车内的人温习功课。

这叠稿纸在两个月间翻过无数次,几乎六七天就会重新再翻一遍,自从元神蜕变之后,疲倦感就少了很多,这给了他很大的底气,能锲而不舍地翻。

可即便他如此努力,上面的内容却依旧只是记个大概,他在文科方面的天赋,着实没有理科来得高。

这次的府试能够侥幸通过,还是汪洁的功劳,府试不比都试,出题的都是学院里各科的夫子,以汪洁对各个夫子的了解,能规划出一定的范围,让他着重去背。

其中诸葛夫子的文科题目,汪洁精准押中了题目,帮助张启文拿到了极高的分数,免去了数科少一半分数的尴尬,不然他怕是要再等三年。

押题这种行为,构不成作弊,顶多只是非正当的小手段,起码不是一般学子能够做到的事情,一般人就算明知诸葛夫子出题,也摸不准他的文风和喜好。

尤其这种考试,夫子还会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汪洁作为李袍夫子的得意门生,才有机会琢磨各个夫子的想法,从而准确预测。

生而为人,有时候差距就是这么大,平民出身的张启文,少走了数年弯路。

队伍出发后,一整天不带停息,每天的行程早就被精准规划,必须到达指定的地点才会停下。

因为队伍很长且有学生,需要尽量安排在各个大驿站或者客栈,避免在野外搭帐篷过夜,午饭就在车里啃干粮,对比步行的士兵,条件要好得多。

第一天的目的地还没有出凉州境内,队伍在太阳落山前就抵达了,是凉州治下的一个县城。

由于处在商道上,这间客栈十分宽敞,经常招待来往商队,容纳上百人绰绰有余。

既然是客栈,就要打开门做生意,除了赶考的学子,自然会留宿一些别的什么人,这么明显的队伍进驻,有心人很容易就循着味找了过来。

三楼的包房内,六个神色各异的人围坐,主座上的人拿出一张纸,铺开放在当中。

“各位,这是今年凉州城的考生名单,住在哪个房间,已经打听好标注了,杨某人也不藏着掖着,大家都是奔一个前程,提前说好,咱们各凭本事,别相互使绊子。”

马上就有人接茬:“杨兄高义,大家能来就都是朋友,商量商量怎么分,要是不成功,也别打搅其他人的好事。”

“说得好!大家同坐一条船,说不定再过几年还要相互照应,伤了和气就不好了,既然杨大哥这么仗义,就从他开始挑吧。”

这位被推举为带头大哥的人叫做杨迟,职业掮客。

这一行需要的门槛很高,人脉、资金、眼光以及对权力的嗅觉,往往受一些地方豪绅资助,而他的来历跟其他掮客不同,他有师承。

是的,任何需要经验的事情,都躲不开这两个字,人才投资也不能免俗。

不过这两个字,也让他和一些地方的官场绑定得更深,比如举办这场临时会议,分享内部资料就不是出自他的本心。

“承蒙大伙儿抬举,杨某也不藏拙,这选目标是有很大讲究的。”杨迟起身对着五人拱了拱手,脸上虽挂着笑意,但眼神当中藏不住的轻蔑,忍不住就要卖弄一番。

他拿手盖住右边的一排,左手指着右手说道:“凉州府这一届的学子和去年相差不大,前十基本上十拿九稳,咱们给的帮助并不一定入人家的眼。

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大伙儿的重心应该放到后十名。”

围坐的五人听到这里,低头互相瞄着各自的神色,在座都是揣摩人心的好手,不然早就拿起笔自己去考了,何至于蹲守在考学的路上,想方设法钓金龟呢。

而杨迟的理论不无道理,他们把目光聚集到左半边的人名,思索着各自的消息来源,暗自筛查自己的目标。

“这后十名呢也有讲究,其中四位代表凉州官场的上流阶层,不适合作为理想目标。”杨迟用指甲轻轻在王强、虞佳林、阳杰铠和伍志芳的名字旁划了一道。

“剩下的六人就是最好的对象,比如这个张启文,他是今年入的学,父母双亡不影响仕途。

符和武这两科是满分,剩下数科有极大的进步空间,如果配上我们的渠道,极有可能一次拿下。”

说完这些后,他扫视一圈,嘴角微微翘起,然后迅速恢复常态,众人都盯着名单在心里各自谋划,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表情。

“杨某就不选他了,做个顺水人情,就看各位谁能把握机会了。”

隔着一层天花板,四楼的房间内也有一场小型会议,说是会议,其实就是两个人的讨论,其中大部分时间是伍志芳一个人在讲话。

“王少爷,学院里不好下手,放了学姓张那小子又不出门,汪小姐还老往他家跑,这一路要走大半个月,是最好的机会,到了京都可没地方买后悔药。”

王强站在窗边,眺望远方的夕阳,沉默不语。

伍小胖瞟过他腰间的右手,已经把他的心思读透,这位同知家的大公子和他的父亲有个一样的习惯。

心里明明已经做出决定,嘴上死活不肯表态,非等着下面人“把饭喂到嘴里”,真要这么纠结,光捏拳头有个球用!

该说不说,真不愧是亲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