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祖祠
方正退下未久,楚皇猛地惊坐而起,梦中楚皇推行变革文臣极力反对学子跪堵皇城说这是祸国殃民之举,后世史书会记录他萧钧昱是个无道昏君,政令不能有效传递至地方。
心神不宁的楚皇没了睡意,坐在那一动不动的眼睛望向某处看的出神,内心却是细细思索接下来要先从哪里着手。
楚皇的身影在风吹动的烛光中忽明忽暗,像极了他现在心中的犹豫不决,多时坐那不动的楚皇从内心迸发出了一种无比自信的气场,让人无比的安心,而烛火像是感到了安全不在摇曳。
平静后的楚皇呼喊:“三桂三桂。”方正闻得楚皇之声,慌不迭进殿,竟忘了禀报。这个名字,乃是楚皇身为皇子时,方正入宫之际所用。楚皇见方正推门而入,轻声道:“去守源殿,切莫传出任何消息。”
听完楚皇吩咐,方正出殿安排。不多时,楚皇一行四人身着便服来到守源殿。只见一位身材消瘦、脊背佝偻的老人,正步履维艰地给祖祠的灯盏添油。闻得声响,老人回头,盯着门外瞧了许久,似要将外来之人瞧个真切,瞧了良久,却又似看清又似未看清,而后便自顾自地继续操持手中之事。
楚皇独自走上前去,来到老人身后,施礼道:“皇兄,我每次前来,您皆避而不见。上回至此,咱兄弟已有两年未见,见您如今这般模样,皇弟心中着实难受。”老人无比平静地说道:“你应先跪拜先祖,而非与我一将死之人言说。跪拜先祖后便回去吧,现子时已过。”言罢,便大步离去,不愿再与萧钧昱多言。
萧钧昱无奈缄默,连唤数声,而皇兄非但未停,反倒行得愈发迅疾。眼见即将走出祖祠的皇兄,楚皇顾不得其他,高声道:“皇兄难道准备在此了此残生不问世事了吗?”老人仿若未闻,继续往外行去。身后再次传来了声音不过声音有些冰冷:“你所行之事,有负于朕,更有负于我的皇后与你的侄儿。这些事,皆是你永远的罪愆。在此祖祠,至死你亦无法赎罪,你死后亦无颜去见列祖列宗,连皇陵都进不得。”
老人浑身一颤,怔在原地,两脚仿若被铅灌注,难以挪动分毫。回想起过往种种,悔恨的泪水潸潸而下。楚皇每次见皇兄,皆是叙旧,从未说过令皇兄更为悔恨之语。若非今晚楚皇深感危机重重,且无一人可托付,否则,楚皇断不会说出这般决绝之话。
原想有些事交由下一代帝王去做,可那骂名不利下一代帝王掌控整个王朝,更不知后续会有何种危机暗潮涌动。王朝的变革,萧钧昱无人可信,唯有这个于他人而言已然不存在之人,方能令他心安。
萧钧胤伫立许久未动,楚皇疾步上前,轻声道:“皇兄,过往之事放下吧。皇位之争,自古便是你死我活,有些事亦非你所能左右。皇兄在此自我忏悔已二十余载,在此二十余载可得到了内心的安宁,为弟早已释怀。楚国当下需要你,为弟亦需要你。”
此时,萧钧胤猛地回头望向楚皇萧钧昱,瞬间所爆发出的气势,与方才那行将就木的老人判若两人,恰似食人猛虎,死死盯着楚皇。楚皇则面色沉静如水,回视着他的皇兄。三息之后,萧钧胤的气势消散殆尽,眨眼再看,这便是一个垂暮老人,佝偻着身躯,朝着祖祠的供台缓缓走去。
楚皇安静地跟在其后,行至供台前,萧钧胤默默地把香点燃,递给楚皇。楚皇恭敬地接过,跪在蒲团上,惶恐而又决绝说道:“各先祖先皇后世子孙钧昱即位以来,祖训铭记于心,时刻警醒自身,对朝政批之诚惶诚恐,唯恐有所疏漏不妥之处。律令颁布慎之又慎,民之生计未敢有半分懈怠。然我楚国立国二百六十余年,历经十一帝,祖制已不适应当今局势,政令与民相违,朝臣多为世家子弟,四周之国更是虎视眈眈,其国其民,令朕夙夜难眠。今不肖子孙萧钧昱上禀各先祖先皇,为求我楚国国运昌盛,欲对朝廷上下施行变革,望列祖列宗明辨之。”萧钧昱言毕,起身望向皇兄。
而此刻的萧钧胤,满脸难以置信地看着楚皇,思索片刻后,质问道:“你可知变革将遭遇何种阻碍?又由谁来推行变革?先从何处着手?最终好与坏的结果,可曾想好如何收场?”此时的萧钧胤也不顾他是不是皇帝连连追问。
“皇兄心中终归还是放不下楚国,恳请皇兄助皇弟一臂之力,完成此次变革为我大楚国弊除陈,具体变革事宜,待皇兄应允,皇弟再与皇兄详述。”楚皇并未有丝毫的不满而是微笑着说道。
“你先回去,我细细筹谋,明日派人给你答复。”萧钧胤面色凝重地说道,便转身离开。楚皇望了望萧钧胤离去的背影,又瞧了瞧祖祠,思索片刻,亦离开了祖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