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资本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资金就位

“一个华裔?No,萨伯,我们这部电影要拍的是欧洲的中世纪,加个华裔进来算怎么回事?你是想让导演用AK突突我吗?”

江和安安静静地坐在房间外,屋里传来了选角导演和自己的经纪人史密斯·萨伯的争论声。

这屋有点不隔音,江和感觉有点无聊,只能这样自己安慰自己。

这一年类似这样的论调他已经听过很多次了。

没办法,毕竟是欧美电影,人家电影里随便插入一个露脸的黄种人,确实相当违和。

除非剧情需要,江和一天不能带资进组,就一天没有能够露脸的好角色。

华人想在美国电影里立足,简直痴心妄想。

就算是后来的大鼻子,《尖峰时刻》之后,也是给黑人演员塔克让了很多画面,明明里面最拼命的是大鼻子。

史密斯·萨伯神情低沉地走出了房间,对着江和摇了摇头。

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ICM经纪公司已经不差了,起码很正规,资源也很多。在1994年,虽然相比于CAA和WMA来说比较弱小,可也已经是经纪行业里的老三了。

史密斯·萨伯在ICM里签下江和,本来是觉得江和作为一个华裔,还是个名牌大学在读,或许能接下一些特别的角色。

这样的特殊角色需求,如果给江和接下来,也能给他提供不菲的经纪抽成。

不过他显然是想多了。

电影里缺华裔,找韩国人,日本人,湾湾,香港人,都能演,又何必去真的找一个华人呢?

因此即便是史密斯·萨伯还算尽心地帮助江和跑了一年的角色,还是没有拿下任何一个能够露脸的配角试镜。

江和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做群演。

给他微薄的经纪抽成,有时候还不够他的油费。

史密斯·萨伯想解约了。

他手下不止江和一个演员,还有一个能露面讲台词的配角需要他服务呢。他们成为大明星,给自己提供不菲收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江和。

在美国,江和上限也就是特型演员了,更何况江和现在一直徘徊在做群演的下线上。

只是看着江和那人畜无害的样子,还有阳光开朗的笑容,他有点不忍心。

江和租住在自己哥哥加纳德的车库里,加纳德经常夸赞他爱干净,人很好,很友善。

史密斯·萨伯他自己也经常跟江和接触,知道江和的为人。

只是电影就是这样,它或许真的不适合江和。

也许,江和应该回加州大学好好读书。

“又失败了?”

江和看着史密斯·萨伯出来,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

“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说不定败着败着,哪天我就成功了呢。”

看着史密斯·萨伯摇着头,江和没把这个当回事。任谁这么着过了一年,都不会因为一次角色的争取失败而垂头丧气。

只是,江和这样说着,史密斯·萨伯就更愧疚了。

毕竟是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朋友,他还没想好怎么跟江和说解约的事情。

美国人也讲究人情的。之所以在国人面前显的不讲,那是因为人家跟你没啥关系,制度也不一样,就只能公事公办。

史密斯·萨伯这里显然是跟江和熟了,才会显得有些难为情。

就在史密斯·萨伯组织着语言的时候,江和的手机响了起来。

“是嘛?今天涨了4%?那就全卖了吧。”

原来是江和的股票经纪人打过来的电话,微软今天的股票涨了4%,问江和要不要卖一些,频繁的买卖股票,股票经纪人才能赚取大量的提成。

不过既然今天微软涨了那么多,江和就顺水推舟的全卖了。微软后面肯定还能涨,只是江和已经等不及了。

虽然是重生回来的,可是江和也记不住什么能让人爆富的细节。

而且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在美国的暴富机会,不是特意去查根本不知道,他只能把控的住一些大方向。

虽然对后世的很多大公司都如雷贯耳,可江和对1994年的美国有什么暴富的机会却不得而知。

等雅虎和网景上市,还要等一两年呢。

现在他只知道微软很不错,因此在刚到美国的时候,就以1.5美元每股的价格购入了15000美元的微软股票。

这一年又是固定的把攒下来的钱,每个月都买入一次微软股票。

到了今天,微软的股票已经涨到了2.5美元一股,江和持有的微软股票市值也来到了5万美元。

五万美元,拍一个特别小成本的文艺电影,演员不要片酬,导演不要工资,也勉强够用了。

没错,江和只能自己组局,自己当男主角和导演,跟卡梅隆一样,零片酬,而且还得他自己投资。

要不是有挂,真的挺惨的,纯纯为爱发电。

江和想正经地踏入娱乐圈,而不是开挂太大把身份暴露了,变成一个外星人。他只能这样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来。

这也是江和边跑组当演员,边兼职的原因。没别的,就是为了攒钱。

别小看国人的省钱能力,很多人说美国赚钱美国花,可是这些人是没省过钱吗?节省自己的生活开支,不参与没必要的娱乐活动,作为一个国人,攒下大部分的收入,轻而易举。

只是省钱加投资收入,还是不够拍摄一部商业片。

只有五万美元可不够,差得太远了。

想拍一部起码看得过去的商业电影,怎么说也得要几十万美元,这还是江和心里有底,知道拍什么,怎么拍最快最省钱。

而且还得要用到史密斯·萨伯的关系,从他手下找一些有一个明星梦的好莱坞漂,免费当演员才行。

《电锯惊魂》是小成本商业电影,但是原版的成本也有120万美元。

1994年的时候独立电影刚刚兴起不久,很难找到人花钱投资江和这么一个华人留学生拍电影,即便是只要一百万美元。

何况江和学的还不是影视专业。

而像是很多人吹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无论谁吹,江和都感觉很尴尬。

因为《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部电影根本就没有在院线上映过,没有票房,不知道谁造的谣言说是几个亿美元的票房。

人家其实是直接流入录像带市场的,据说销量不错,可是多少也没查得出来,只知道肯定是盈利了。

江和本金有限,这部电影也不够保险,上一世就没能上院线,这一世江和自认为在没有美元和关系的情况下,他也很难做到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