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书名说明了一切,敏捷是无敌的。敏捷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态度,是有生命力的方法论,是VUCA时代所有适应变化的方法之集大成者,其影响力已经超越IT领域,可以广泛用于指导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敏捷无敌之DevOps时代》一书中,王立杰、许舟平和姚冬三位大咖脑洞大开,借着一名IT新兵践行敏捷成长为所向披靡的老将的故事,从最简单的Scrum实践逐步深入,延伸到思考敏捷和DevOps的‘道’,内容海纳百川,字里行间充满真知灼见,远远超出了传统敏捷和DevOps的范畴,三位作者的功力和诚意可见一斑。此书既可以作为了解与学习敏捷和DevOps的工具书,又可以充当解决问题的宝典,特别是‘冬哥有话说’这个环节,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时有醍醐灌顶的顿悟,相信各个阶段的读者都能够从中受益。”
——方炜,浙江移动云计算中心副主任
“用趣味的语言和轻小说风格将敏捷开发和DevOps这样专业的方法论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展示给读者,非常值得每一个工程师一读。从最简单的Scrum实践逐步深入,延伸到思考敏捷和DevOps的‘道’,内容海纳百川且不乏实战经验、真知灼见。此书可以作为学习了解敏捷和DevOps的工具书,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参考书。‘冬哥有话说’环节很经典,总结精炼、观点清晰并有实战指导意义,适合各个阶段的读者从中领悟受益。”
——李晓东,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架构师、技术管理中心负责人
“这是一本特别的技术书,用小说故事的方式跨度十年,讲解敏捷开发、精益创业和DevOps的落地实践。我本来以为这样的故事不容易看,但不知不觉就翻完好几章,因为故事描述的场景具有现实意义,主人公讲解很清晰,所以很容易读下去。
三位作者都是技术出身,有丰富的研发管理和咨询实践经验,之所以选择这种形式,觉得坊间太多教科书式的书籍,读起来比较干巴巴的,真正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场景不能得到有效解答。所以决定用故事方式来串讲,更具有可读性。
这本书适合有一定敏捷实践和管理经验的读者,三位作者在书中的章节内容很有实践性,提炼出来的要点原则实用性强,书中的场景和项目素材都来自于真实世界的开发项目,这样完整再现分析项目的实践过程对于正在应用敏捷和DevOps的同行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一个更简练的敏捷DevOps引导手册,方便初学敏捷的读者更容易上手。希望新版或者作者提供附加电子版来帮助更多人快速从中获益。
瑕不掩瑜,这是一本难得的研发方法论落地实践的好书,无论你是从头看到尾,还是从中选择你关心的部分,都能看到作者多年实践总结的心得。”
——蒋涛,CSDN创始人&董事长
“依托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借轻小说的文风,这本书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将敏捷开发和DevOps如此专业的方法论娓娓道来,非常值得每个工程师阅读。”
——何刚,前微软、亚马逊、京东技术高管
“第一眼翻开书,我就被吸引进去而不忍释卷。三位作者将精益敏捷到DevOps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让读者们轻松生动地融入故事之中,还能从中学到大量生动的实战案例!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一种深入浅出的学习,一番与业界牛人的对话!过去十年,精益敏捷新思维、新实践风起云涌,跟随着书中主角快意徐行,既是探索敏捷DevOps的旅程,也指引着读者选对方向,以正确的‘姿势’叩其门而入。我欣赏这样独特的视角!为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点赞、鼓掌!”
——张泽辉,光环国际董事长
“几年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无敌三人组’中的许舟平,一个痴迷敏捷开发和DevOps的技术管理者。因为我们都曾经在蓝色巨人IBM工作过,也因为我们有很多开发和运维方面的共同兴趣和看法,交流中有很多共鸣,相见恨晚。最近拿到他送我的《敏捷无敌之DevOps时代》样书后,在一个周末静下来开始细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小说般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读得不忍放手,让我重新尝到了那种久违的从纸质技术书中系统获取知识的快乐感。字里行间处处显露出来的是三位作者对敏捷和DevOps的真爱以及他们在这方面的深厚积累,满满的都是干货。从十年前的敏捷到近几年的DevOps,‘无敌三人组’把他们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用精心设计的场景和美妙的文字无私地分享给了读者。书中内容远远超过了敏捷和DevOps,还覆盖了领导力、管理艺术、测试方法论、产品设计、黑客马拉松、NPS(净推荐值)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值得各种软件开发者和互联网从业者学习。不管你是一个初入IT行业的新兵,还是一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管理者,我相信这本书都会让你受益。”
——崔宝秋,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当冬哥(沿袭‘冬哥有话说’的称呼)让我写推荐语,我是既高兴又忐忑。立杰和冬哥都是我的老朋友,我们行在试点看板、敏捷SCRUM和DevOps部分实践过程中,他们都给与了很多帮助,立杰‘无敌哥’的形象更是深入民心;与舟平有过一面之缘,这次他们无敌三人组在DevOps提出十周年之际,再次出书,想必融入了很多他们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这本书其实有几种读法,每章都分为小说、知识要点和冬哥有话说三部分。如果你嫌看一堆技术的词语太过枯燥,那么你只需要阅读每章节的‘小说’部分;如果你想快速查看每章的核心技术内容,你可以参考‘知识要点’部分;如果你想听听冬哥的经验之谈和实施建议,你可以参考‘冬哥有话说’部分。
细细品读本书,发现作者们非常用心,将当前敏捷、看板、精益、DevOps落地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误区都融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附录的参考资料,基本上把当前最经典的书和网站都囊括其中。希望本书成为中国版的《凤凰项目》,也有机会让Gaming Works出一款同名沙盘。”
——陈展文,招行总行信息技术部DevOps推广负责人
“每一次见到著书立说的老师,我都是非常佩服的,佩服其专业精神,佩服其坚持的韧性。尤其是那种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的老师写的书,我会坚信不疑其品质。本书作者团队在圈子里都非常有声望,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又与时俱进,兼容并蓄。
‘没踩过坑,你都不好意思说在做敏捷’‘DevOps的核心,是精益与敏捷的思想和原则’‘是什么,不重要;能解决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很重要’……工程实践、方法和框架等是‘术’这一层面的内容,文化、价值观等才是‘道’的层面的,两者要匹配,否则会看到速成的假象、会有人集体做假、最终会失败。感谢作者用小说体、讲故事的方式,将敏捷、精益和DevOps的原则、方法、误解及假象等说得那么透彻,那么通俗易懂。书中包含的内容丰富,详略得当,重点描述又非常具体详细,总之,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学习用书;同时,对于那些在探索敏捷、精益、DevOps等实践的过程中的同学,也可以用来对照反思,增强学习。我坚信每一个在坚持探索与改变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在书中的影子,我也确定这本书能帮助大家系统性地、正确地梳理概念、反思实践、指导大家探索求变。
我对作者的最高评价是‘有良心的作者’。本书的三位作者,恨不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积累,以武侠小说中高人为爱徒打通任督二脉、灌入通体内力的方式,毫无保留地交给读者。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三位有良心的老师。”
——李怀根,广发银行研发中心总经理
“《敏捷无敌之DevOps时代》凝聚了几位大咖多年的实战经验,以小说的形式娓娓道来,由浅入深道出Devops概念,落地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文化思想上的转变,如亲临其境,有热情改变现状的IT管理人员值得反复阅读。”
——薛恩峰,中原银行信息技术部 副总经理
“世界上有两件最难的事情,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当要传递的思想包含数种方法和数十个概念的时候,则变得难上加难。三位作者通过将要传递的思想融入到故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徐徐展开,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自然和充满乐趣,用心良苦。三位作者笔下主人公阿捷也刻画了一个积极主动、持续学习,在挑战中不断成长的优秀工程师,故事结局皆大欢喜,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李涛,百度效率云总经理
“写书著作,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容易,还是用小说的形式容易呢?
老实说,平铺直叙的方式只要理论深受喜爱便行了,读者完全会自行去意会,无需太多拐弯陈述。而采用小说的形式就要难得多了,非有一张合理的编年史来记录主角的成长历程不可,从头到尾都马虎不得。
这是一本用小说形式写成的书,几位作者文笔流畅,既使是在描述比较艰深的条文时也能说明得让人阅读起来浅显易懂,实属难能可贵。
记得DevOps开始流行之初,台湾的IT先行者四处寻找论述到DevOps的丛书,只要书名挂上DevOps就变得抢手,一时间洛阳纸贵,科技界呈现着一股追星的潮流。那时有一本《凤凰计划》,采用的就是这种小说形式来描述IT和DevOps业务之间的故事,那是2013年1月的事,这本书的毁誉参半,看过的人出现二极化的评语。
负面评语是这么说的:「这本书的前面铺陈太长,让人找不到重点,实在很难看下去,而后半段一直在隐喻的三步工作法却放在附录里而且只有两三页,实在不敢恭维,若不是在读书会里头依靠几位前辈的教诲才得以找到重点。因此,不建议大家阅读。」
佳评如下:「《凤凰计划》是一本伪装成小说的商业书籍。当我开始以商业书籍而非小说的形式评估《凤凰计划》时,我开始更加享受,对书中呈现的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不是专注于简单的散文和高度人为的场景。该情节是作者探索和崇尚整个商业意识形态的工具。通过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对主要人物进行了指导,以使读者受益,以了解它们各自对业务产生的巨大影响。」
当时,这二种评语让我犹豫着是否该推荐给年轻的工程师阅读,尤其是科技人那一群急着吸收新知的新新人类,他们会不会只看了前半段就放弃了呢?但随着DevOps的日渐成熟,事实证明,我的疑虑是多余的,它迅速成为亚马逊的畅销书,而且还在持续的再版中。
拿到《敏捷无敌之DevOps时代》的那一刻,这本被称为轻小说的敏捷专业书籍,零负担的轻小说,真的好棒!让人全然没有前面所提到的疑虑,在迅速读完上部之后,一种「就是能让你轻松阅读的小说」的感受油然而生,我终于可以毫无疑虑地推荐给大家了。
另一个一定要推荐给大家的理由是,这本书所涵盖的宽度和广度,由探究需求的黄金圈理论、设计冲刺一直到持续发布的CI/CD作业及Netflix的捣蛋猴军团甚至是抽象化评估理论的CANO模式都没有遗漏,可见无敌三人组的努力不一般。尤其是针对每一主题那种迅速的重点导入方式,让人阅读起来没有负担,没有要准备进入长篇大论的沉重氛围,这种敏捷文件独特的刚刚好(just enough)的设计模式,正符合Kent Beck所谓的「为明天而设计,而不是将来」,这种刚刚好模式非常适合心急的读者群先用快速浏览的方式进行一种轻松的阅读,然后在找到有兴趣的部分时再去做深入探讨,自然能够收获丰硕。这本书,我尤其喜欢「冬哥有话说」的补述方式,建议读者可以在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放慢速度,全心感受一下他究竟要说些什么,是对这一段陈述的理论补述还是总结,这一定会让你更有收获。
阅读书中人物对各种挑战的各式应变范式时,建议读者以自身的情境为考虑,犹如作者所言:「实践是死的,人是活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别人总结的实践需要吸收、消化和提炼,最终形成自己的实践。」
敏捷不是一种快速开发的方法,它是一种应变需求快速改变的方法。
在此,与大家共勉之。”
——李智桦,Ruddy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