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亏:职业投资人的股市生存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寻找股市盈利之路

没有一条弯路是白走的

资水的投资故事

1.赚钱没有容易的事

先讲一个故事。十几年前,我想在上班之余开店赚点钱,考察了十几类生意,如奶茶、便利店、餐饮、照片冲印等,最后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生意,即篮球馆。开运动馆人力成本不高,只需要雇两个人看场子就行,不容易受别人的制约,而且篮球是单位面积人口密度最高的运动,人头费比较高。我在家附近的一家篮球馆蹲守了一周,每天数人头,核算下来1000平方米的篮球馆,一年营收在40万元左右,在当时算是挺高的一笔收入了。

篮球馆的核心要素是场地,于是我开始找场地,主要是废旧厂房。首先我把上海市内全部20多家民营篮球馆跑了个遍;然后发现了问题,交通便利、附近居民楼多、面积合适的场馆,租金必然不便宜。这20多家篮球馆只有2家是大幅盈利的,其他都是微利甚至亏损的。我在上海找了3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厂房,凡是能找到的都是不能挣钱的。于是我把范围扩大到长三角,又跑了几个月,在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看了十几个厂房,最终在南京胜太路地铁站附近找到了一家看上去合适的。那时胜太路还不热闹,离居民楼有点距离,我心里没底,在下订的前两天去附近的一家羽毛球馆打听当地的运动客流情况。然而,在正式签约时物业告诉我,场馆被人“截胡”了!隔了几个月,我发现那里正开着一家羽毛球馆,人山人海,热火朝天。

于是我就知道,赚钱没有容易的事,凡是能赚钱的机会,都有一万双眼睛盯着。

2.十年求索之路

最终我没有开成篮球馆,如果开成了,A股市场也就少了一个投资者。2006年,我因公司配发的股权激励解锁而入市,因为知道赚钱没有容易的事,所以我在股市只投入了部分资金,主要为了学习和研究,试图寻找资本市场赚钱的真理。

我的第一个研究对象是看盘。我的老师是同事老李,他是20世纪90年代入市的老股民,能够从当时的资本市场存活至今的,水平其实是相当不错的。老李的盘感很好,每天都会在办公室解盘,“今天主力操盘的这个位置不太好,再往下打100点会搜集更多的筹码”“2350点是前期密集成交区,支撑力度较强”。老李性格谨慎,对下跌趋势判断神准,对上升趋势则不太敏感。办公室的同事都听从老李的判断进行操作,几轮大熊市全都躲过了,不过遗憾的是牛市也没有挣到什么钱。用拟人化的“主力”“操盘”等词汇来解释市场涨跌的驱动力,代表了90年代入市的老股民的典型认知。我很清楚那不是真理,但仍有价值。在老李的指导下,我从2006年开始经历了3轮牛熊,没有发生大的亏损,这让我体验了市场情绪,知道了市场的底和顶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第二个研究对象是价值投资。我看过一大堆投资大师的经典书籍、财报分析和行业研究报告,下手实操却收益寥寥。我买的股票通通不涨,那些嗖嗖地涨的股票怎么看也不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统计,即个股和大盘的相关性。我发现,大盘涨,95%的股票涨;大盘跌,95%的股票跌。我意识到价值投资并不是A股市场最底层的逻辑,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的逻辑决定股票的涨跌。我不愿意去寻找那5%的股票的涨跌逻辑,而是更想搞懂那95%的股票的涨跌逻辑,于是我很快放弃了基于企业基本面的价值投资。现在回过头看,这个直觉非常准确,价值投资的门槛实在太高了,并不适合作为普通投资者的入门方法。

我的第三个研究对象是筹码分布。《筹码分布》是我的校友、指南针软件的创始人陈浩先生的著作。书上说,如果知道一只股票在各个价位上的筹码分布,就掌握了博弈各方的底牌,从而预判出股票未来的走势。这个逻辑很硬啊!我发动办公室的同事们一起来寻找测算筹码分布的方法,把《筹码分布》这本书看了好几遍,终于在一个小角落找到了两行字:A股的平均持仓周期是120多天,由此可以构造一个老化函数来测算筹码分布。哈哈,原来如此!大家哑然失笑,想想也是,真实的筹码分布是上交所、深交所的核心机密数据,怎么可能泄露出来造成不公平交易呢?我甚至猜测,陈浩先生研发指南针软件的初始目的,就是搜集股票的逐笔成交数据,对大中小单赋予不同的持股周期,进而测算一只股票的筹码分布。

我的第四个研究对象是技术分析。我的老上司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书——陈江挺的《炒股的智慧》。这本书很生动,我至今还记得开篇的三个精彩的故事:“不要怕,不要悔”“先搞清游戏的规则”“小偷的本事不在于偷,而在于逃”。《炒股的智慧》实际上写的是经典的道氏趋势理论。由于书太薄,我找了另外一本更详细、更具备实操意义的书,即鹿希武的《趋势交易法》,看完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很多人都会技术分析,如果有效,那岂不是赚钱有了容易的事?好在技术分析的收益率很容易通过回测来验证,于是我对各种技术指标进行回测,大概有8个月时间,每天晚上手工进行回测。那时还没有果仁网等专业回测网站,我打开K线图,任选一个时间点,把后面的K线遮住,然后一天天放出来,验证了各种均线、MACD(异同移动平均线)、布林线、波浪的收益率,得出了结论。几年后我还在集思录论坛写了一篇经典的帖子——《根据技术指标炒股,将获得股市平均收益》。这个结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知道了整个技术派的收益率,再也不会被满嘴K线的人忽悠;也知道了要想寻找赚钱的方法,就必须像这次回测技术指标一样,把标的研究透彻。

于是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把所有想到的投资问题和所有听到的投资策略,包括技术面的、基本面的、宏观政策面的、博弈面的,都展开研究,寻求答案。每年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短的有两三个月,长的有八个多月,我晚上都在进行回测和分析,直到半夜。每当研究的问题有结论时,我都会写一篇简单的分析报告,比如大盘底部和顶部特征、财务“爆雷”迹象、某行业估值区间统计等,多年积攒下来写了七十多篇。多年丰厚的积累,终于为我敲开投资的大门。

3.一朝顿悟,加入不亏队伍

徐大为的《低风险投资之路》一书中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市场上有一些人,他们从不亏损,我决定加入他们。”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两件事:第一,投资并非赌博,而是实实在在的致富之路,很多人已经走通了,获得了财务自由;第二,投资的关键,就是不亏。我立刻决定加入不亏的队伍。

在2015年6月的某一天,那时正好是A股5000多点最喧嚣的时候,午休的时候我绕湖散步,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好的票是哪一只?”我几乎没有思考,就给出了答案:“所有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的票都是最好的票,我只要在底部买入,在时间范围内耐心拿着,在顶部卖出,就是稳赚不亏的。”

这一瞬间我就悟道了,那种感觉是如此清晰、如此透彻,就好像身边的迷雾刹那间消散,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见,世界从此不同了!后来我才知道,德隆专家早有类似的表述,即“三个知道”,但我的表述和他的有细微的不同。德隆说的是“知道能涨多少,知道会跌多少,知道投资的期限有多长”,那是投资者已经选择了某条赛道(某只股票或者某个品种),在那条赛道、那个时点看前面的路况;而我的“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是连赛道都没选,先站在场外看看每一条赛道从头到尾的路况,哪条通畅才选哪条,这隐含了时机选择和大类资产配置的意思。

于是我的整个投资体系就建立起来了:第一,所有品种,包括股、债、大宗商品,都有周期,抄大底,逃大顶,这就建立了时机选择的概念;第二,不同品种的周期是不一致的,哪个见底了就买哪个,这就建立了大类资产轮动的概念;第三,在一个周期内,不同价位的风险是不一致的,价格越高风险越高,价格越低风险越低,这就建立了风险管理和仓位配置的概念;第四,不同标的的振幅和时间不一致,比如银行股一年的振幅可能就是30%,而科技股一年的振幅可能是200%,这就建立了到期收益率与预期管理的概念。这些概念全都是投资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这一瞬间就解决了。

那天下午我就把所有资金打入股票账户,开启了半职业投资的历程,即今后以投资为主业,将主要精力和全部资金投入其中,而工作只作为副业。当然,做出这个决定基于一定的现实背景:新上来的领导比我年轻几岁,意味着那时41岁的我,职业生涯已经进入尾声,而整个行业和我所在的公司,也偶尔出现危机,时不时来一个“假摔”。这让我早就意识到不能靠打工活一辈子,必须找一条活路。我对自己说:“那就先试试半职业投资吧!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第一,能不能靠股市活?第二,能不能靠股市富?第三,能不能靠股市有所成就?”

不知是运气还是实力,在半职业投资的一开始,我就抓住了一个重大机会——分级A。我看好分级A不是因为折溢价套利和轮动,而是根据统计数据,它的底清清楚楚,是0.78元;它的顶清清楚楚,是0.92元,一年时间就可实现18%的收益。这是完美的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的标的,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票!在分级A跌到0.78元的时候,我几乎用全部资金购买分级A。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A股从5000多点开始崩盘的时候,做分级A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我也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资本市场有一个奇怪的规律,一旦你真正品尝过挣钱的滋味,就会源源不断地挣钱。正如《圣经》中马太福音说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剥夺。”真正挣过钱的人,对靠谱的挣钱方法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后面的几年里,我积累的策略逐渐丰富起来,修炼了固收、周期股、价值投资、事件驱动、轮动、套利、博弈等多种策略。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我总能找到盈利的机会,2015—2022年我的收益率分别是26%、26%、14%、7%、48.3%、34.1%、40.2%、18.2%,每年都实现了正收益,即便是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2018年和2022年,我也实现了盈利。

2022年,我的第一目标“靠股市活”已经达成,实现了基本的财务自由。我开启职业投资生涯,朝着第二目标“靠股市富”进发。回首入市前十年走过的弯路,其实功夫并没有白费。投资如同走迷宫,不把那些死胡同蹚出来打上标记,是不容易找到真正出路的。随着我对投资的理解不断加深,渐渐明白看盘、技术分析、筹码分布等套路也并非谬误,价值投资也并非普适真理。事实上,资本市场所有理论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不存在简单的对错和绝对的真理,只要把各种套路融会贯通,就可以用得风生水起。

普通投资者对职业投资人往往充满好奇,觉得他们掌握了财富密码,其实职业投资人哪有什么财富密码,无非在每次交易时都力求不亏而已。

每年投资都不亏,十年下来就财务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