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慈妇行善济贫困
上回书说到,小白龙来泗州城寻母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可是仍然一无所获。这一天小白龙一大早就早早起了床,准备进城向人继续打听母亲的下落。当他走进东城门,发现今天的泗州城与往日大不相同:街上人群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临街的商铺门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小白龙一问行人才知,原来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四,人们匆匆忙忙进城赶集过小年了。小年是个传统节日,也称祭灶节、交年节等。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白龙在大街上漫不经心的走着,不时地向人打听母亲的下落,可得到的回答令小白龙一次又一次感到失望。可今天的泗州城真的非常热闹,城里有四条大街:东西走向一条大街连接东城门到西城门,叫朱雀大街,还有南北走向有三条大街,另外小街小巷好几十条。小白龙沿着朱雀街由东城门一路向西,沿街两旁各种店铺林立:杂货店、副食店、饭店、药店、裁缝店、铁匠铺、典当铺等等应有皆有,里面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各个店铺里人头攒动;随后他来到城东的集市,集市里人群拥挤不堪,人们在这里摆摊销售各种蔬菜水果、家禽家畜、布匹成衣、锅碗瓢盆、车辆农具、灵丹妙药……;在集市的另一角,唱书的、玩杂技的、表演武功的、演戏的汇聚于一起,集市中嘈杂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锣鼓声、歌声笑声,各种声音混成一片,震耳欲聋,好不热闹。小白龙顺着朱雀大街往西边走边看,很快就来到一个泗州城中唯一的花戏楼,这里正在上演当地一种地方戏剧目,有人告诉他,这个剧目讲述的是发生在盱眙当地的一个民间神话传说,叫作《梁母成仙》,故事讲的是梁母修德养性、乐善好施,最终得道成仙。他请小白龙坐在他身旁一起观看。
在盱眙县东南三十里处有个旧铺镇,它曾是南北朝时侨置平原郡的旧治所在,故名“旧平原铺”,俗称“旧铺”。旧铺地处驿道之途,南来北往的商贾客旅,都在这里歇脚、打尖,这里有一个平原亭,就是施茶、施粥的行善之地,让南来北往的商贾客旅受益颇多,随着这些商贾客旅走南闯北,平原铺、平原亭的美名也传遍天下。
平原铺有位姓梁的老妇人,年轻时丈夫就早早离世,没有留下一男半女,丢下梁母孤寡一人。梁母为人和善,吃斋念佛,乐于助人,深受平原铺人的喜爱。年轻时的她非常勤劳,善于经营,逐渐攒下一笔钱,她又无儿无女,当她看到南来北往的商贾客旅非常辛苦,看到饥荒战乱逃荒避难的老百姓背井离乡,看到那些跟她一样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生活艰苦,还有那些父母双双早亡的孤儿饥寒交迫,她心里很难过,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一把。她思索再三,于是她作出决定:用她手里现有的资金,在平原亭里向过往行人施茶、施粥,把家里的房屋简单收拾了一下供行人晚上住宿。梁母施舍来往行人时,待人诚恳热情。客人来投宿休息,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有的客人在她那里连住几个月,她也不厌烦,她把手里的钱一分不留全都施舍给有需要的穷人。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平原铺,说是准备进京赶考,已经旅途劳顿多日,就在平原铺歇歇脚。结果这个年轻人在梁母这里连续吃住了十多天,梁母不仅不厌烦他,反而非常优待他。那个年轻人,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与众不同。十多天后,年轻人决定离开平原铺,继续赶往京城。那年轻人对梁母这么多天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他临走时对梁母说:“我是太上老君的小书童,相信我们以后还会见面的。”说完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对于那个年轻人的话,梁母根本没在意,过了一阶段就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