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周延儒动心
刘正义正辞严,说得掷地有声,似乎他自己相信了。
“之前不知道原因,归之为天命。而今知道原因所在,自然该怎么做才能延续国运。我有一策。名曰盐垦。”
随即将废煮盐,兴晒盐,开垦草荡地一事,说给所有人听。
“兴盐垦,开千万亩土地。足以当一省之用,有足够的粮食养天下百姓,天下之乱,可以息矣。沿海无荒田,天下还是有荒田的,只要坚持为天下百姓寻找新兴土地。那么,足以延国运百年。”
刘正转过头来对一旁一位老者行礼说道:“宜兴公,在此,小子冒昧献策。还请见谅。”
白发老者就是周延儒。
周延儒头发花白,面色温和,就好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小老头,捏着酒杯听刘正说话,却一言不发,不置可否。
张溥说道:“老师,以为此子如何?”
周延儒说道:“后生可畏啊。”
但也仅此而已。
刘正甚至从这四个字中听到了,敷衍与花花轿子人人抬的感觉。
可见周延儒对刘正所言,其实并不是太赞同的。只是这个场合,大家置酒高坐,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这是复社常态,至于能不能成,酒醒之后,谁还记得。
诗词文章国策议论,不过是博美人一笑的东西。
周延儒根本没有当真。
今日秦淮之上,这么多人,张溥给刘正一个亮相的机会,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剩下的时间,自然是其他人的主场。
刘正只能心中暗暗盘算,如何找机会,与周延儒私下谈谈。
忽然一个娇小的美女在刘正身边落座,为刘正斟酒,说道:“刘公子心中有事?”
灯下看美人,更显风韵。
眼前女子,身材娇小,芊芊细腰,不盈一掌。身姿婀娜,声音清脆如乐器。
只是万般事务压在心头,刘正根本没有心思想别的。
“见笑了。”
“天如公,让我告诉你。等一会儿,散去的时候,我会引你上宜兴公的马车,到时候,宜兴公会给你一个说话的机会。”
刘正大喜,转眼看去。却见张溥带着几分戏谑的看着刘正。
刘正立即端起酒杯对举一下,一饮而尽。
执酒美人立即给刘正斟满,说道:“公子,盐垦策,真能解天下百姓倒悬之苦吗?”
刘正看着美人秋水一样的眼睛。不忍心说假话:“不能。不过天下事,做一分是一分罢了。”
美人掩嘴一笑:“公子是赤诚之人。”
刘正带着几分酒意:“来这里的,有什么赤诚之人?”
就这样,等三更左右,船上散去。
已经议定一月后,复社在南京,要再开集会。现在就可以通知南京天下名士了。
刘正在执酒美人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周延儒的马车前。
等周延儒到了。
刘正立即跟着周延儒上了马车。
执酒美人皱眉跺脚:“呆子,你都没有问我名字。”
*******
马车中,摇摇晃晃。
刘正说道:“相公,以为我刚刚所言盐垦策如何?”
“不错。很好。为国为民。”
周延儒用湿手帕擦了一下脸。
刘正自然听出来周延儒言外之意。
在周延儒看来,刘正所言,就好像复社提出的无数政策一样,全部束之高阁。说来搏得声望而已。
刘正说道:“相公而今荣登相位,列位首辅,只是相公可曾想过,该如何全身而退。相公这一次为了首辅运作,可谓声势浩大,学生估算,怕是用了几十万两。不知道这个亏空,不知道相公,准备怎么回本。”
周延儒眼睛一眯,看向刘正的眼神都变了。
这不是复社中人能说出的话。
是的。
刘正自己还没有发觉,在外人看来,他现在已经是东林中人,复社出身了。
东林也好,复社也好,本来就没有那么多规章,更类似于一个圈子而已。
史可法担保,张溥欣赏,那就是了。
让周延儒想起了张溥。
没错,张溥固然是文章宗师,但其他手段上,一点不弱于人。
随即将手帕放了下来。看着刘正。
“我听过一句话,官场三思,思危,思变,思退。”
“不知道,相公思了没有。”
“还请安民赐教?”周延儒说道。
周延儒马上要入京了。马上要荣登相位了。但周延儒并不是那么高兴。
整个复相这一件事情,周延儒的心态是有些矛盾的。
首辅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谁人不想。
但周延儒更清楚北京现在是什么局面?这个位置不好坐。
但他不坐不行,他身边的人推着他,人人都想他复相而得到好处。而他如果不复起,他的存在也是对台上人的威胁,下手的时候不会手软。
“不敢。”刘正说道:“窃为相公谋之,自今上登基,相位转换如轮,居相位时间不会太长,”
“但也没有几年。”
“以我观之,三年之后,相公必然退位。想要再次复起就难了。”
“那时候,相公可曾想过退下来之后子孙该如何谋生。”
“徐华亭以五十万亩养老田,相公难道不如他。”
“徐华亭的下场可不算好。”周延儒若有所思的看着刘正。
“那徐华亭吞并民田,如果本就是荒田,自然没有苦主。”
周延儒不由心中一动。
天下间没有人比周延儒了解崇祯了。
这位主,太难伺候了。
在周延儒看来,自己再担任三年首辅,能全身而退,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退下之后,该怎么做。周延儒没有想过。
而且大部分父亲厉害的,儿子都一般般。周延儒唯有一子一女,女儿已经出嫁。想起自己儿子,也暗自摇头。
无法继承自己在官场上的遗产,自然要留给子孙一副家当,让他们多败几年。
隆万之前,出外做官,两袖清风,是被乡里赞扬的。但是隆万之后,出外做官,如果没有拉回家大笔钱财,那才会被笑话。
周延儒也是一样。
两任首辅,家产太薄,不是美名,是会被人笑话。但是而今大明朝摇摇欲坠,朝廷没钱,周延儒还没有想从什么地方刮油水。
但心动归心动。
周延儒还是摇摇头:“你的事情,太大了,我刚刚回朝,一时间难以打通户部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