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崇祯,我有等价天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孙承宗

曹化淳话音落地,一众太监兵顿时就愣住了。

要是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的话,当然是想去给藩王当太监,而不是来当太监兵了。

实际上,曹化淳曹公公其实还是有点同情心的,特别同情这群可怜的净军。

原来这曹化淳是个才华出众,文武双全的精英太监。

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样,实际上,太监也有精英和草根的!

脑子聪明,长得可爱,马屁功夫又特别出众的太监容易出头嘛!

曹化淳就是这么一个容易出头的太监。

本来他和净军压根搭不上边,他的前途在司礼监,在御马监!

可是因为给朱由检当伴读的时候得罪了魏忠贤,于是倒霉的曹化淳就被魏忠贤发配去留都南京当了净军。

这可比在南海子当净军更惨!

起码南海子还管饱,毕竟魏忠贤还想靠着“内操”保卫自己和天启皇帝,总要给南海子军一顿饱的。

可留都净军谁管啊?饿死拉倒!

要不是崇祯皇帝让人给了曹化淳一笔钱,他就饿死在南京了!

因为有了在留都当净军的经历,所以曹化淳才真正知道了净军有多苦,但他也知道崇祯皇帝裁撤南海子净军的决心已下!

而崇祯皇帝的办法,其实也会比较可行的,毕竟藩王们可比崇祯皇帝有钱多了,多养几个太监完全不是问题。

再说了,藩王府的太监待遇肯定比南海子的待遇好啊,之前倒霉的曹化淳,是想去给藩王府当太监都没有这个福分呢!

毕竟那会崇祯皇帝还只是个藩王,根本没有入主大统。

看着这些倒霉的太监,曹化淳又动了恻隐之心:“好啦,好啦,不要再哭啦,陛下也不是不知道你们的苦楚,不过南海子净军毕竟落在魏逆手里那么多年了,肯定不能再留了!

不过陛下也不是不给你们机会,一共有三条路。

第一是考文,第二是考武,第三就是去藩王府。

不管文武,你们只要能通过一个,就能去司礼监或御马监!

但要是都过不了,就只能去藩王府了。

陛下已经这么加恩了,如果还有人再闹事,那就一定是魏逆的余党,直接打杀!”

一众太监兵看看曹化淳身后那些精锐的御马监三大营战士,就只能接受了这样的条件。

觉得自己能文或者能武的,都在积极准备考试。

觉得自己文武都不行的,开始谋划去个富裕的藩王府。

......

就在太监们忙着托关系给自己找个好去处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接见一位大臣。

此人就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

虽然崇祯皇帝知道这家伙其实就是个贪污犯(他自己没贪,但他手下的东林党贪污的很多),却没法让人把他抓起来。

毕竟孙承宗是真没贪,最多就是难得糊涂,是很不好处理的。

而且崇祯皇帝一上台就干死天启皇帝的老师,也会严重动摇崇祯皇帝的合法性。

他手上只有四千多精锐,又不是四十多万精锐,当然不能做到“朕不吃牛肉”,而是要暂时装作不知道了。

“陛下,万万不能用杨镐啊,此人丧师辱国,罪该论死。”

孙承宗一见到崇祯皇帝,就开始对杨镐大喷特喷:“陛下,那杨镐说什么要打持久战,如此办法,就怕东虏变成又一个西夏,甚至是又一个契丹啊!那我们失去的国土怎么办?我们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啊?”

崇祯皇帝顿时感到一阵头疼。

说实话,孙承宗这家伙说他是国贼,一点都不冤枉他。

如果说在杨镐和孙承宗之间一定要杀一个的话,那肯定是要杀孙承宗。

这家伙其情可悯,其心可嘉,但其行,却是实实在在的祸国殃民。

在亡明四大灾星人物,孙承宗不排第三也排第四。

实际上,孙承宗的辽东战略,实在是臭不可闻。

东林党后代很懂史料,会找到各种蛛丝马迹级别的理由为孙承宗洗地。

还有的东林党后代很会装逼,不管懂不懂都要来一句“战报会说谎,战线不会孙承宗守在关外四百里”。

他们也不想想,要是真的战线说明一切,那打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就不该输,打到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就不该被人合围。

打到哈尔科夫的苏军就不用被人两次从北翼钳击暴毙了。

跟王在晋对地理战略态势的了解相比,孙承宗就是个屁。

从地理上来说,明朝丧失广宁之后,已经失去了威胁西拉木伦河南岸,科尔沁沙地南部腹地的可能性。

这将无法阻止后金补给线经由此处向辽左山区和蒙古高原延伸。那么,一旦后金决定向辽西明军的左翼展开。那么辽西明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扑向广宁,去打击后金补给线,否则,就是将主动权全部交给后金。

孙承宗总体上其实也是认可王在晋的拒奴(努尔哈赤)抚虏(蒙古左翼)战略的。但是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必要建设一条突出部向沈阳发起龟速冲击。

因为明军突出部里的士兵,不可能很少,势必是个重兵集团。

如果这个重兵集团不能,或不敢做到坚决在后金向自己的左翼深远纵深展开时进行突击的话,那么,就相当于将全局安危寄希望于蒙古左翼对后金深远迂回的遏制力。

抚虏是没错的,但是,将希望寄托于蒙古左翼,又是特么的另一回事了。

历史上的孙承宗,用一场及其丑陋的柳河惨败,向世人,向后金,告知了他的无能和愚蠢。

辽西走廊的明军,总体态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失去了涅韦尔之后的局面极为相似。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有一个漫长的东南方向侧翼。

明军则是漫长的西北方向侧翼。

双方得益于对手的海上力量薄弱或软弱,靠海一侧的侧翼大体上安全。

但缺乏足够的机动兵力,使得漫长侧翼上处处是危机。

德国人还好一点是中北两大集团军群虽然在涅韦尔战役后被基本撕裂,但大体上还是能够互相合作互调援兵。

而明朝和蒙古左翼的合作则差了十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