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莫伸
.......
上课铃响起。
一中迎来假期后的第一堂课。
周志文很快就发现李安的座位空着,心里暗道:
“好啊!终于让我逮到你了,敢迟到,一定要你好看。”
周志文翻开花名册,第一个就点名李安。
“李安。”
他随后说道:
“李安没到。”
周志文狠狠的在花名册李安的名字后面划上一个×。
刘晓霞和吕芳担忧的看向李安的座位。
吕芳小声的说道:
“李安,这家伙怎么回事,还没过来。”
......
高老师乐呵呵的走进教室。
周志文立马过来说道:
“高老师,李安没来。”
高老师摆摆手:
“以后点名不用点李安了,他去《延河》改稿去了。”
这句话,像是炸弹爆炸一样,轰隆的炸在教室内所有学生的心中。
周志文惊呆了:
“李安去《延河》改稿了?”
......
此时,李安已经带着包袱,来到了火车站。
李安发现火车站到处站着戴着红袖章的铁路警察。
还有许多汉子用竹扁担挑着行李,匆匆的往车站里赶。
还有送别的家属,依依不舍的抱着即将远去的儿女。
“卖盒饭喽!烧茄子、肉沫土豆、红烧肉勒!好吃不贵,不用粮票。”
有几个戴着白色厨师帽的妇女在兜售盒饭和馒头。
但是大多少数乘客都是自带了干粮。
有一位穿着灰蓝色工装的青年,掏出3毛5分钱买了一份土豆肉沫饭,然后坐在长板凳上吃。
周围啃着干粮的人,闻着青年的饭菜香,忍不住的流口水。
......
李安找了一张长凳坐着,慢慢的等着火车。
李安坐着无聊,拿出一本从老高那里薅来的小说翻看着。
旁边卖盒饭的地方吵闹起来。
一名背阔腰圆的妇女拉扯住一名母亲。
原来是,这名母亲看着孩子饿,打算给孩子买一份盒饭解馋。
孩子拿着盒饭就吃起来。
结果,这名母亲身上找不出钱来,卖盒饭的妇女便拉住了母亲,免得她逃掉。
母亲焦急的说道:
“我明明就把钱放袋子里了,怎么没了?”
周围的人纷纷说道:
“女同志你太不小心了,肯定让人偷了。”
“这钱啊!不能放袋子里,要放内衣口袋里......”
这母亲急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我也是第一次出门......”
妇人恶狠狠的说道:
“不管怎么样,你都要给钱,不然,我就喊警察过来。”
母亲祈求的看向四周:
“你们谁借我3毛钱,我一定还你们。”
涉及到钱,周围的人都把脸别着,不搭理这位母亲。
李安走过来说道:
“我借你吧!”
这位母亲感激的接过钱,然后付给了妇人。
她看向李安:
“小同志,真的非常感谢你。你给我一个地址,我到时候把钱寄给你。”
李安把小河村家里的地址,写了给她,然后继续坐回位置上。
.......
一辆火车驶到,列车员拿车大喇叭喊着车次。
车站的乘客一窝蜂的涌向火车,像是捅了马蜂窝似的。
只是片刻,列车员就淹没在了人群中。
母亲紧紧的抓住孩子的手,免得孩子随着人流走失。
挑着行李的汉子粗着脖子往车厢里挤:
“狗娘的,别挡住俺!”
乘客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各种行李爆头。
......
李安是卧铺票。
这节车厢有专门的列车员看守着,乘客也少,跟其他车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列车员拦住李安:
“同志,请出示车票。”
李安拿出车票,列车员检查后,放李安进去。
李安进到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放好包袱后,便坐在靠窗的地方休息。
一个带着眼镜的清瘦男子坐在了李安对面。
男子穿着一身浆洗到发白的蓝色工装,上面还沾染了许多洗不去的油污。
男子拿出一本翻的发黄的书籍慢慢看着。
......
李安也在翻看小说。
2人都是安安静静的没有说话。
没多久,工装男子从包袱里翻出一袋子玉米馍,他看了看李安:
“同志,你吃吗?”
李安笑着说:
“不用了,我等下买饭吃。”
这位男子脸色发红的低下头,把玉米馍收起来,显然是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
李安猜测,这男子肯定不是什么干部。能做卧铺,说不准是和自己一样,去某个杂志社改稿的。
李安问道:
“这位同志,怎么称呼?”
工装男子抬起头,指了指自己:
“是问我嘛?”
李安点点头。
工装男子连忙说道:
“我叫莫伸,刚从宝鸡过来的。”
李安眼皮子跳了跳,先前他还抄这位兄弟的《窗口》来着,没想到这就遇到原主了。
莫伸犹豫的问道:
“同志,怎么称呼。”
李安回答:
“李安。”
2人便随意的攀谈起来,话匣子打开后,莫伸不再拘束。
李安说道:
“我刚从这站上车,我还是第一次坐这种火车。”
莫伸附和:
“我也是第一次坐。多亏了陆遥编辑,要不是他,我还在货场里搬货。”
莫伸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他在1976年写了一短篇小说《人民的歌手》,投给了当时的《陕北文艺》,后来改名叫《延河》。
他收到一封信,请他去省城改稿。他一直犹豫,后来是陆遥编辑亲自来找他。
他才下定决心去《延河》改稿。
李安说道:
“这么巧,我的文章也是陆遥编辑看的。”
莫伸突然对李安有了一种同类感,源自2人是同一名编辑。
莫伸羡慕的说道:
“你真是年少有为,才高中就能写出让路遥编辑看中的文章。”
李安说道:
“莫大哥,你以后肯定能成为著名作家的。”
莫伸从发表第一篇文章后,2年内不断发了好几篇,还拿下了1978年的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
列车一路行驶,离开了黄县。
此时,一中的文艺社,简直炸开了锅。
李安去《延河》改稿的消息,已经在学校里传开,他们都难以置信。
孙学武黑着脸:
“李安他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能写出这种好文章。”
他日日夜夜都想着自己有一篇文章能上《延河》,可没想到,李安这个跟他作对的小子先上了。
现在,孙学武觉得文艺社成员都在等着看他笑话。
周志文心里十分不安,要是李安去省城改稿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周富堂肯定会追问稿费的事情。
周志文弱弱的问道:
“孙学长,我的稿子有消息了吗?”
孙学武心里正烦躁,听到周志文问他,恼怒的说道:
“你问我,我问谁?你稿子怎么样,我怎么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