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花:怡橙衔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附录一:《浮士德歌剧》观后感,欧洲歌剧简介

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歌剧主要分为四大流派,代表歌剧分别是:意大利歌剧《阿依达》、法国歌剧《浮士德》、德国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俄罗斯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十六至十七世纪之交,歌剧诞生于意大利,这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后诞生的产物。歌剧(Opera)是一种新型艺术题材,名称源于意大利语opera in musica,即音乐作品的简称。它是音乐与喜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最早称为“音乐故事”或“音乐戏剧”。

歌剧包含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1597年,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等根据神话故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内》,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到17世纪上半叶(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名叫“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标志着歌剧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加之这时的歌剧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从而使歌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到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大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斯卡拉蒂,他一生写了115部歌剧,确定了歌剧咏叹调的ABA基本形式,并在A段反复时,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的改革者,他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

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他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杰作,标志着意大利歌剧步入成熟期,与他同样有名望的作曲家有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他们作品的特点是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音乐旋律也优美迷人,把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迄今为止,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基本上都出自这三位作曲家之手,人们还常把这一时期的歌剧称为歌剧的美声时期。

在这三位作曲家之后,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要数威尔弟,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全部都是艺术精品,如《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奥塞罗》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顶尖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在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歌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国都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如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古诺的《浮士德》,比才的《卡门》等等。意大利歌剧在相当长时间统治着欧洲的歌剧舞台,随着它的发展和普及,在各国音乐家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歌剧流派,如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俄罗斯歌剧,但意大利歌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德国歌剧最早出现于17世纪,18世纪时汉堡歌剧已有了一定的声望,但尚未形成流派。格鲁克提倡歌剧的民族化,才使其渐渐成长起来,形成了占有一席之地的“德国民族歌剧”流派。莫扎特使德国歌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的《后宫诱逃》和《魔笛》已是德国歌剧的传世佳作。韦伯是德国歌剧的重要作曲家,他的《自由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派歌剧的开始,乐曲曲调带有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合唱在全剧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形成德国歌剧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物是瓦格纳,他主张把所有的艺术协同起来,共同创作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他认为音乐应成为表达戏剧内涵的工具,为剧情服务,他提高了乐队在歌剧中的地位,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如《飘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思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等,都是德国歌剧的典范。

早在17世纪时,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经验的同时,创造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从1650年,一个叫贝兰的神父创作的用法语演唱的歌剧《牧歌剧》开始。1667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支助。1671年,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法国第一座歌剧院“皇家歌剧院”,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的姓氏命名,也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巴黎歌剧院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也是法兰西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法国歌剧的特点在于剧本的文字性较强,语言比较含蓄,声音也较为圆润,因而比较典雅高贵,浪漫多情,抒情性较强,称之为“抒情歌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时受奢华的巴黎文化市场的影响。巴黎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音乐艺术人才蜂拥而至,由此也带来了歌剧的发展变化。

同样受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影响。许多作曲家遵循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张,不断尝试歌剧的创作,并伴随着法国自身民族歌剧的影响。在欧洲各国歌剧不断衍生和推动下,浪漫主义歌剧在法国抒情悲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个性化,在法国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代表意义的歌剧:拯救歌剧、大歌剧、轻歌剧和抒情歌剧。如古诺和托马的歌剧《浮士德》、《迷娘》、《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以及后来比才的《卡门》,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法》的出现,使法国歌剧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浮士德》(法语:Faust)为法国作曲家古诺所创作的五幕大歌剧,歌剧背景:十五、六世纪,德国。剧情根据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悲剧《浮士德》第一部(Faust. Der Tragödie erster Teil)所改编,剧本创作者为法国剧作家巴比耶(Jules Barbier)与卡雷(Michel Carré),根据卡雷之剧作《浮士德与玛格丽特》(Faust et Marguerite)所撰写。

俄罗斯音乐在欧洲尚不太为人所知道的时候,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依凡·苏萨宁》及《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成为俄罗斯歌剧的奠基之作,对其后的歌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后柴可夫斯基的《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金鸡》、《萨特阔》,穆索尔斯的《鲍黑斯·戈杜诺夫》、鲍罗廷的《伊戈尔王》等,都是典型的俄罗斯式歌剧,可能由于语言的原因,俄罗斯歌剧远没有意大利、德国、法国歌剧那样流行。

此外,随着歌剧的不断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歌剧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一些结合本民族特点而创作的新作品不断问世,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有德沃夏克的《水仙女》,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等,这些作品都是世界歌剧宝库中的明珠。

然而,在英国,自17世纪上半期开始,经历着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清教徒——致力于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成分的加尔文派新教徒,在与国王的斗争中占了上风,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内战夺取政权,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主要部分。

清教徒信仰的加尔文派教义宣扬禁欲,力图避免一切尘世的快乐,音乐被看作是邪恶的、引诱人进入危险的愉悦手段而遭到禁止。那个时候歌剧刚刚传入英国不久,清教徒严禁一切歌剧院营业,关闭了英国所有的歌剧院,并废除原来英国宗教仪式上的音乐,那时的英国歌剧陷入了一片沉寂当中。

1658年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这一历史的倒退,却成了英国音乐得以发展的转机。17世纪后期英国最重要的音乐家珀塞尔,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宗教音乐、歌曲、话剧配乐,最重要的贡献是晚年的歌剧,带有明显的英国市民趣味和民族特色,他的代表作《戴伊和达朵》成为英国本土歌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珀塞尔去世后,英国歌剧发展再度陷于停顿,意大利正歌剧充斥英国剧院。

1714年,亨德尔定居英国,为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活力。他的正歌剧《里纳尔多》等在英国大受欢迎。到了18世纪初,传统的意大利正歌剧因为其沉闷的脚本、空洞的内容和雷同的剧情,不能适应随着贸易和殖民发展起来,日益壮大的有产市民阶层的口味,逐渐失去了市场。

这时一部针砭时弊的《乞丐歌剧》(约翰·盖伊词,佩普什曲)在伦敦上演,它取材于日常生活,采用通俗幽默的对白和流行的曲调,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剧中对以亨德尔为代表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使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受到沉重打击,亨德尔经营的歌剧院最后因亏损而关闭。这时,亨德尔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意大利歌剧在英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顺带介绍一下香榭丽舍剧院:香榭丽舍剧院位于巴黎第八区,但是并不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而是坐落于蒙田大街15号。香榭丽舍剧院在蒙田大道上不算是一座太显眼的建筑,但在巴黎的艺术世界里,其影响却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先锋与前卫的象征,从这欧洲第一座水泥剧院里进出的人们,包含不少“艺术大咖”,比如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萨尔瓦道尔达利、洛朗桑等。

香榭丽舍剧院当年是由巴黎的文化人卡伯耶尔·阿·斯特鲁尔和巴黎的银行家卡伯耶尔·杜马一起建造的。他们聘请了当年巴黎有名的画家蒙代涅和雕刻家布尔岱尔来共同装潢整个剧院,那些优美的装饰画和精美的雕塑传达着人类最美好的梦想。该剧院于1913年建成,是一座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是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

1910年,布尔岱尔受委托为巴黎香榭丽舍剧院设计装饰雕塑。他设计了与帕特农神庙墙面类似的带状雕塑装饰,装饰上的人物多以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为原型,而这位舞者也从古希腊艺术汲取灵感。剧院大厅楼道的两侧大理石方柱上,是布尔岱尔的浮雕,艺术女神的安详的神态叫人想起地中海的春天。剧院创建之始,就演出了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轰动整个欧洲,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