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气亏
“不思不想,不动不摇!”
“无来无去,无进无出……”
李承平心静气,默念口诀。
念头慢慢沉寂,内心渐渐放空,呼息渐渐变缓。以至鼻息微微,若有若无。
随后,胸腹间的气旋微微一转,一道内息倏然而生,又化为千丝万缕,流入经脉,注入气血。
继而,口鼻呼吸的频率更加微弱,形似于无。胸腹停止起伏,内心更加宁静。
自然而然,李承心中浮出八个字:神如其中,气于神外。
心脏的跳动也越来越慢,平时几乎是一息一跳,现在三四息才会跳动一下。随之,气血流转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但怪的是,丹田却开始跳动起来,虽然很弱,形如震颤,但暗合频率:丹田震一下,气旋就转一下。随之内息自胸腹间生出,化为内气,流至四肢百骸。
李承不吸不呼,却感觉不到一点憋气的感觉。
就如婴孩之处母腹,心定神凝,无念无为,内息自生……
咦,这不就是前世道家所谓的胎息?
怪不得会觉得那两句口诀熟悉。
恍然间,丹田微震,周身稍稍一凉。仔细感知:全身的毛孔微微一张,外气随之贯入,经经脉流至胸口,汇入气旋。
遂尔,丹田再震,毛孔随之一闭,气旋同时一转,内息化外内气,流遍全身。
瞬时,周身微热。
就如这般,丹田震,毛孔开,外气入体,汇入源息。丹田再震,毛孔闭,源息转,息吐内气,流转全身。
而后经身周经脉,四肢百骸,再入源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令人惊喜的是:胸口的气旋,也就是孔师兄所说的“源息”,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壮大。
而李承却目瞪口呆:出从脐出,入从脐灭……外气化息?
这哪是什么“八重就能练的九重的功”?摆明是突破初境,进入次境感应第一重“感气”时,才能达到的境界。
日了个孔凝之,他也真敢传?
而自个还真就练了?
问题是,自己离次境还差着整整一重半……不,整整一个境界,竟能练会?
简直离了个大谱……
正惊疑不定,丹田突的一跳,毛孔再次闭合。
不是震,而是真的跳,李承甚至能感受到脐下的凸跳感。遂尔,源息转动的速度突然快了起来,而后生出一道热流,直冲丹田而去。
丹田再次跳动,且越跳越快,源息也转的越来越快,热流一道连着一道,尽皆聚于丹田之下,炽热之极。
但并非停止不动,而是往上窜涌,似是要进入丹田,但被什么给拦了下来。
便如这般,汇聚的热流越来越多,窜涌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就像有一根烧红的铁棍,在不停的往上捅。且一棍连着一棍,一遍之后又是一遍。
突然间:“喀嚓~”,李承仿佛听到了一丝响声。
就好像,身体的哪个部分破开了一丝?
甚至还没来得及感受一下,热流一灌而入,将丹田包裹了起来。眨眼间,就聚了好大一团。
李承感觉,自己好像怀了个火球?
正茫然无措,热流围着丹田转了几转,而后一哄而散,流入身体的各个角落。气血又紧随而至,再次将丹田围拢。
感受着腹下从未有过的温热感,以及流至全身的热息,李承生出一丝明悟:化开极下,息贯全身……
不,不对。
自己并没有感受到九重圆满后“经脉充盈”、“气血鼓涨”的感觉,更没有所谓的“横骨化之”、“息入丹田”、“无阻无碍”。
而内息也罢,气血也罢,都只是在丹田外打转,并未进入丹田。所以刚才的那一声“喀嚓”,只是极下化开了一丝。所以自己现在,顶多算是息“布”全身,离“贯”还远得很。
那自己现在这境界,又该怎么算?
才是第八重,却达到了九重后期时才具有的“息布全身”。
离初境大成还差着好大一截,却悟通了次境感应才有的“外气生息”?
李承怀疑,数遍宗门,这样的估计就自己一个。
但转而言之,至少境界是实打实的提升了。再仔细感知,也没觉得哪里不妥。
又调运内息,运转了一遍,确实没有不妥和异样之处,李承呼了一口气。
下意识的,他又站起身,想舒展一下筋骨。但将将坐起,眼前一黑。
李承吓了一跳。
刚说什么来着,没有感觉哪里不妥……这不妥不就来了?
不过只是一瞬,转了个念头的功夫,眼睛已能视物,只是稍稍有些晕眩。
但遂尔,腹中传出一股难以言表,且无法抑制的饥饿感。不夸张,李承恨不得搬起桌子啃两口。
同时,浑身上下透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心中空虚至极,似是一夜间那啥了十几次一样。
这是什么,内息不继,气血不足?
李承突然想起《混元功》中提到过一句:九重圆满,内息大成,需备培元丹、补气丸各一粒。
他一直以为那是防止破境时内息不足,无法“息贯全身”而准备的。却不知,是为了弥补破境后因经脉扩大而造成的内息和气血亏空……
孔师兄,你大爷,要说也不说清楚?
心里大骂不止,又发愁已是半夜,到哪里去寻“补气培元”的药物,眼前突的一闪。
一丝元气自宝树中飘出,灌入李承的口鼻。顿然,眼前恢复清明,那种“浑身乏力”、“空虚”至极的感觉一招而空。
但依旧饿的不行,李承感觉牵来一头牛,他都能吞的下去。
一阵翻箱倒柜,找到一块不知何时拿来,已干的能当刀使的饼,李承“喀嚓喀嚓”的嚼了下去。
但然并卵,更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