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沮授归心
“孟德在忧思什么?”
夏侯惇手握缰绳,见堂兄一路走来,丝毫没有胜利喜悦,而是忧心忡忡,不由得发问道。
说起来,曹氏和夏侯氏的关系本就亲密。曹操和夏侯氏子弟又一起长大,更如亲兄弟一般。
这次逃出雒阳,返回老家沛国。
期间,曹操通过父亲曹嵩运作,成功得了骑都尉一职。后辗转于陈留多地募兵,全赖夏侯家和曹家人相助。让他短短时间内,能拥有近五千人。
对于清俭自律、刚烈勇猛的堂弟夏侯惇,他更是非常看重,视作左膀右臂。
曹操侧眸,见曹仁等人,也都望了过来,他沉吟道:“不瞒元让,还有诸君,我所忧者,乃是这天下!”
“太平道作乱,已过去快一个半月,但州郡危急可有丝毫缓解?”
“司隶继续为叛军主将张角围攻,单是雒阳城下,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更不论河东等方向,此起彼伏的反叛!”
“冀州各郡县,更是叛军造反的核心,几近全部沦陷。其众所过之处,世家大族无不为之所屠,死伤者无数。而以之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叛军一旦在此立足,就算其他州郡大体得定,那也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我等所处豫州,过去一旬内,皇甫将军虽有安汝南,但颍川的波才等各路之敌,能阻朱公如此长时间,可见能耐。一旦卷土重来,或将继续侵犯汝南等地。”
“再有幽州,广阳反贼程广,杀刺史、太守,恐也会惊扰边地安宁……”
说到幽州局势时,曹操脑海里下意识冒起了“刘备”这个名字!
去岁时,袁绍谈及刘备,以为涿郡豪杰之士,他在回忆起刘备是谁后,就一直记在心里。
也不知此人现在如何了?
夏侯惇倒没有注意到曹操的恍惚之色,听完之后,他素知自家堂兄有大志向,遂沉思两息,说道:“孟德心怀天下,无论将来做什么,惇誓死跟随左右,为孟德效力!”
“还有我曹子廉!”
“我曹子孝!”
“我夏侯妙才!”
“……”
此次随行募兵的夏侯氏与曹氏中人,无不出言相告。
曹操看向四周,感激涕零,他伸出手,握住夏侯惇,又看向其他人,叹道:“操有诸兄弟,何愁事业不成?”
实则,按照正史所录,刘备“喜怒不形于色”,曹操才是个一代泪王!
依《三国志》记载,宛城之战,曹操夺人妇而害三贤,其“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发起屯田的长水校尉任峻去世,其又“流涕者久之”。就连袁绍这个对手死了后,曹操也“临祭绍墓,哭之流涕”……
在见了曹操痛哭流涕之后,夏侯惇等人,皆是感怀,又多言宽慰。
……
鄚城外。
沮授看向身边的刘备父子,同样很感动。
昨夜,连日激战困乏的涿郡刘君,不惧辛劳,还有身上伤势。携其子刘昭,及两名义弟,亲自来迎。知他这些时日奔波辛劳,忙让人安营扎寨。
可见宽厚体贴,还有细心重视。
今早他起床之后,才发现刘备父子,于帐外竟候了足足一个时辰。
惊讶之余,他忙将父子二人迎入。
然后,同刘备抵足交谈,一直到了隅中,仍显意犹未尽,方才姗姗启程!
正是这短短不到一夜的接触,以其亲身见闻,刘备已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鄚城在望,清风拂面。
但见沿路的地方义军们,面向刘备恭敬之模样,还有汇集而返的百姓,发自内心的爱戴之态。
沮授思绪也飘远了。
“刘君有太祖之风!比我想象中,还要出色!不仅仁孝宽厚,爱民如子,更文武双全,眼光卓越!”
“今朝廷难做倚仗,汉室衰微,局势难安。如我所愿,这刘君才是我可施展抱负,并去匡扶天下的明主!”
“更何况,刘君乃中山靖王,同样姓刘!”
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沮授眼神骤然变得深邃。
如今各地动乱比想象中严重,也完全撕碎了大汉朝廷的一切伪装,让其中腐朽诸等,全数暴露在外。
包括汉天子从党锢之祸以来,这些年来的昏庸作为,亦展露无疑!
最悲怆,又无助,乃至于失望至极的,毫无疑问是他们这些汉人士大夫们!
当下之局,同前汉末年,何其类似?
但还能出现汉世祖光武帝那样,再兴汉室的宗室中人吗?
沮授微侧过头,看向刘备那坚毅之面庞。
他心里面,已经做了人生之中,最大最重要的决定。
沮授将注意力放在刘备身上。
并没有注意到——
于他身后,刘昭那双明亮的眸子,也在不断扫向前方文士。
他和老刘如此郑重相待,甚至天没亮,就在帐外相候……这位沮叔父,就算是石头变的,也该归心了吧?
但另一方面,鄚县危机虽然解除,但河间的危机还没有解决!
刘昭向前看去,见城门外的营地处,那一匹匹白马……
距与公孙大伯的约定时间,还有一旬。
这位严叔父及其所领白马义从,且需“一薅到底”,继续发挥作用!
待于骑兵配合下,对黄巾军乘胜追击,进而收复周边县地。便能展开屯田大计,而守备之。
这些目标计划,父子二人昨夜同塌而眠时,也有过合计,观点基本一致。
唯独缺少一个名!
“时间上算去,阳乡大胜,以及阿父誓死保护鄚县数万百姓之消息,也该传向雒阳,传到长安的汉天子耳中了吧?”
一个时辰后,那被叛军烧毁过,但尚能使用的县衙堂舍内。
刘备居于主位,沮授、关羽、张飞,王茂等十多人,跪坐于下方。
众人详细讨论了接下来的局面。
并确定了稳定县地,安抚逃亡易城之百姓返归。以及向东面的文安、束州等地,打探敌情,借机反击夺城之总体目标。
众将领命,陆续离开后,唯有沮授主动留了下来。
见刘备父子看来,沮授忽然起身,庄重一礼道:“年初之时,得刘君之助,蒲阴方有安宁。从那时起,见刘小郎君,又闻其言,授就知道,刘君乃恢弘志气之人!”
“今之所见,汉室有倾覆之危,州郡尽显纷乱之象。一如昔日世祖,刘君为汉室宗亲,坚守德操、志向远见,让授敬佩不已,心生拜服!”
“沮不才,尽管只有七尺之躯,但为冀州之安,天下之宁,遂来效主公,愿尽绵薄之力,共扶天下……”
沮授明志。
一声“主公”,胜过千言万语!
也是直接表明归附效力之念。
便是将刘备比喻成“世祖刘秀”,可见期待和斗志。
刘昭目睹这一切,终于能放松下来。
沮授算是彻底归心了!
依照沮授忠诚不二的性格,既然认老刘为主,那就绝不会更改!
以后于内治军事上,他们也算是有了信任托付之人。
刘备听后,比刘昭还要激动。
他忙起身,满脸喜悦,近前握着沮授两手,道:“公与有经纬天地之智,匡扶社稷之能。备今有公与,复兴汉室之业有望矣……”
刘备拉着沮授坐在一起,感慨万千,话语连绵。
一时半会儿,显然停不下来。
刘昭主动泡了茶水,当起了“侍茶童子”。
足足两刻钟后,沮授拿起茶杯抿了口,才说起了要事。
“主公弱冠举为孝廉,仁孝之名,就传遍了幽州,连冀州大部也有传扬。待为鄚县令,于任上所为,除贼安良,实行仁志,不仅让鄚县百姓,便是河间百姓都感恩戴德。中山、安国等冀州之民,亦有听闻,更为敬重。”
“时值蚁贼作乱,主公又临危不惧,只身率部坚守,护佑数万百姓。更有举涿郡义兵,大破叛将程远志,得其贼首而送入京师。此行此举,当义动河朔,名重天下。便是冀州之人,无不知主公之名!”
“借此天时地利人和,为汉室谋,为天下谋,以授之见,主公当先定河间,再顺民心定取冀州,而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