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黄风大圣:我来助你!
“叮,候选第四人:西汉彭越,统帅98,武力103,智力95,政治72,魅力77。”
彭越,字仲,砀郡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人。秦末起义群雄之一,西汉初年名将、异姓诸侯王。与韩信、英布在当时被评价为“同功一体”,后世常习惯称此三人为“汉初三大名将”。
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成为长期屯聚在魏国一带的独立武装势力。项羽分封诸侯王后,彭越先后帮助田荣、刘邦对抗项羽。后来率兵归顺刘邦,刘邦任命他为魏王魏豹的相国,仍允许他独立指挥他的部队。
其后封建成侯,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定都于定陶。公元前196年,彭越“反形未具”,却因为“病不行”而被诬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灭三族,废除封国。
作为游击战的始祖,在楚汉战争之时,彭越在项羽的后方开展第二战场,打击项羽的补给线,使项羽首尾不能相顾,使楚军得粮食装备得不到补充,大大缓解了汉军的压力。
最终,项羽在刘邦,韩信,彭越等人的多方围剿之下,在垓下之战中被歼灭。
彭越在绝世人才中也算的上强势的那种,三项属性达到了绝世级别,已经不比前面出现的李广差多少了,甚至在李乾的心中,彭越综合素质还在李广之上。
“叮,候选第五人:大明第一贪官严嵩,统帅55,武力58,智力96,政治98,魅力65。”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严嵩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正德十年,奉旨还朝。后进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1528年),迁南京礼部右侍郎,奉命祭告显陵,归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十二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
二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后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晚年渐为世宗所疏远。后被御史邹应龙、林润等弹劾其罪行。
四十一年,罢职后被削籍抄家。两年后老病,寄食墓舍以死。
严嵩利用世宗“果刑戮,颇护己短”的弱点,以事激怒世宗,戕害他人以成己私。吞没军饷,废弛边防,加剧了“北虏南倭”之患;招权纳贿,肆行贪污,进一步败坏吏治,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严嵩真的愿意做奸臣吗,他曾经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数十年;然而世事无常,他最终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奸臣。
或许严嵩也可以成为一代贤臣的,只可惜当时大明王朝已经开始倾倒,嘉靖皇帝又是个刚愎自用的昏君,最终严嵩跟嘉靖就成了一对昏君奸臣的标准模板。
“系统,去掉李广跟严嵩,在剩下三个人里召唤。”李乾最终还是觉得李广虽然是个神级猛将,但是还是比不上彭越的质量。
“叮,恭喜宿主获得黄风大圣,植入身份为黄豹远方亲戚,听闻宿主正在招兵买马,自负勇力前来投靠。
携带装备:三股钢叉,黄鬃马。
携带人物:灵吉菩萨,虎先锋。”
可以啊,虽然没抽到周公这位大佬中的大佬,黄风大圣也是李乾很喜欢的角色。当然了,仅限于《黑神话》里面的黄风,一句我来助你!不知圈了多少粉。(像这样)
“叮,候选第一人:琉球国太子鳌鱼,统帅67,武力105,智力63,政治65,魅力77。”
鳌鱼出生在琉球的四太子之家,身高一丈四尺,手持长柄金瓜锤,拥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在隋唐野将中排名第二。鳌鱼曾应好友铁冠道人的请求前来支援王世充,但却因为被翻译王九龙和王九虎兄弟欺骗,遭到了秦琼的偷袭。最终,他被秦琼斩杀。
鳌鱼自幼骁勇善战,身高出众,举世无敌的英勇形象让他成为众人口中的传奇人物。在《说唐》这本小说中,鳌鱼的形象更加丰满,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让人心疼的悲情英雄。他出生于琉球四太子之家,自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战斗天赋。
长大后,他手握长柄金瓜锤,横扫敌阵,堪称百战之王。然而,命运却在他最壮年的时候,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捉弄。他应好友的请求,前来援救王世充,却被当地人欺骗,遭到秦琼的偷袭。这一悲剧性的结局让人无法释怀,让人深感遗憾。
鳌鱼就算是个神级猛将,应该也是神级猛将中最弱的那批,最终被翻译王九龙胡说八道所骗,误以为本国国王薨逝,只顾着哭,被秦琼趁机打死。说明他脑子也不太行。
“叮,候选第二人:说岳猛将高宠,统帅67,武力107,智力75,政治72,魅力90。”
高宠,开平王之后,身长八尺,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持錾金虎头枪(碗口粗细,重量不明),坐骑青鬃马,并且武艺高强,力大无穷,是岳飞手下第一猛将。
初登场时战败牛皋、郑怀、张奎三人联手,后又于阵前战败金兀术,最后因战马力尽被铁滑车砸死。
初出茅庐便三十回合制服宋军三大猛将,牛皋,张奎与郑怀,而且还只是小露一手,并没有下杀手,加入宋军后,第一次与金兵作战便四枪杀死金军四大元帅,一枪击败了金兀术。
最后便是著名的枪挑铁滑车了,高宠单挑匹马连挑十一辆铁滑车,端的是力大无穷,可惜的是,高宠胯下战马不堪重负,最终连累了高宠被铁滑车给压死了。
“叮,候选第三人:大唐神探狄仁杰,统帅65,武力66,智力99,政治98,魅力99。”
狄仁杰,字怀英,号祁溪,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时期政治家、武周宰相。出生于官宦家庭,幼年开始刻苦攻读,专心致学。
后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天授二年九月,升任宰相,四个月后,被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狄仁杰再度拜相。
其间,他谏阻了武则天远征拓疆计划,认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内政、增强国力上,他的意见得到武则天及朝中重臣魏元忠等有识之士的赞同。后为匡复唐室,冒死进谏,促使武则天下定决心,召回庐陵王李显,并立为太子。圣历二年,升为内史。圣历三年九月病逝。葬于白马寺东南侧。
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被朝野公认为“唐祚送俊之臣”,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尤其在武则天执政时,以不畏权势著称,直言力谏,成为一代名相。
当然了,现在人们对狄仁杰的印象大多是一个笑眯眯的微胖中年人形象,而且身边还需要跟着一个李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