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余家世业医,幼秉庭训。先父周公筱斋,术精岐黄,余自幼始侍诊临证,耳濡目染。每睹急症之转安,沉疴之复起,常念医学之精妙。弱冠,求学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蒙章次公、朱鹤皋等先生教学授业,所获颇丰。八载悬壶乡间,方药常有效验。后经选拔考试,为首届学员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继续深造研习。毕业后任职于附院,尝与邹云翔、张泽生、曹鸣皋等诸公共事,为中医医院与中医学院之医、教、研工作奠基筑路。八十年代初,余携团队抗击出血热疫情,赖国家支持,人民齐心,终归安宁。余在大学担任管理职务期间,恰值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中医药事业若风中樯楫,与校内外、省内外众多名医大家反复研讨,求证中医真谛,共商中医人才培养大计,幸得认可。
余在长期临床实践、教育教学、教材编写及科研过程中,对外感热病和内伤急难疑病症进行探索,渐悟“审察病机”实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审证求机”当是活化辨证论治的锁钥,“审证求机,活化辨证”应作为传承与守正中医精华的活灵魂。在传承《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融合历代医家学术经验,倡导“病机十三条”,构建了“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
光阴荏苒,余从事中医药医教研工作已有七十余载,深感“医道无穷”,“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实乃中医人成才的必经之路。余深知医乃大业,不敢懈怠,以身作则,至精至诚。今弟子悉数成为各地中医骨干,或担当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之重任,余心甚慰。
“琢璞斋”为余书房雅称,诸多学术新论新识皆诞于斯。耄耋之年,心有余力,特整理部分弟子在跟师学习中的感悟发微,或临床实践中的新见点滴,精心甄选,汇编成册,意在赓续薪火,对有心者点拨启悟,后学不断探求医理医术,医道后继有人,叶茂枝繁,便欣慰矣,是为斯序。
周仲瑛
2022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