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见大
原文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
译文
上智之人,一举一动出人意料,平常人会惊叹不已,可豪杰却了然于胸,以愚治愚,有的放矢。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他的马跑了,吃了农夫的庄稼。那位农夫很愤怒,就把马扣下了。孔子的学生子贡去向农夫求情,说了许多的好话却没有把马要回来。孔子感叹地说:“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就如同用最高级的礼仪太牢去供奉野兽,用最美妙的音乐《九韶》去取悦飞鸟,有何作用呢?”于是孔子又派他的马夫去游说。马夫是个粗人,对那个农夫说:“老兄,你不曾在东海耕种,我也不曾在西海旅行,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样,我的马吃了你的庄稼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农夫听了,非常爽快地解下马,还给了他。
评点
孔子因人施物,所以能恰当地发挥各人的长处;如果用金科玉律束缚人,以论资排辈限制人,又总想指望一个人各方面都要出色,天下的事又如何能办得好呢?
以愚困智 智无所施
南唐广陵人徐铉、徐锴兄弟和钟陵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一带声名卓著,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而闻名于北宋朝廷,三个人当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有一次,恰好南唐派徐铉来纳贡,北宋王朝照例要派官员去作押伴使。满朝文武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被选中,宰相赵普也不知究竟选谁为好,就去向宋太祖请示。宋太祖说:“你暂且退下,朕亲自来选。”过了一会儿,宦官命令殿前司听旨,要他把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报上来。殿前司写好后,宦官把名单报送给宋太祖,宋太祖御笔一挥,就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说:“命此人伴使就行。”这一举动使在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就催促那人赶快动身。
殿中侍者不知为什么派他去做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执行命令。一上船,徐铉就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咄咄逼人,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能言善辩而惊诧。那位侍者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儿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的底细,越发喋喋不休,极力与他交谈。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后来就再也不吭声了。
评点
当时的北宋,人才济济,名儒众多,如果单讲论辩之才,难道会不如徐铉吗?其实作为大国之君,宋太祖用的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兵家上策。宋太祖之所以派遣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让愚者去对付智者,智者无法施展;如果是智者与智者较量,则彼此谁也不会服气。
知人善任 量才适用
唐德宗时,韩滉曾任三吴节度使。凡是他所征召的宾客,都根据他们各自的才干学识,合适地加以任用。有一次,一个老朋友的儿子前来投靠他,但这个老朋友的儿子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一天,韩滉让他参加宴会,他竟然自始至终端坐在席上,没有和对面的人交谈一句。韩滉注意到这一点,事后就将他安置在军中,让他看守仓库大门。这个人每天一早进入帷帐,一直端坐到太阳落山,官吏和士兵都没有敢随便出入的。
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经常到王府花园游玩,发现园丁陆仁章培养花木很有办法,是个细心的人,便记住了他。后来淮南兵围困苏州时,钱镠就派陆仁章到苏州城送信,陆仁章果然完成了任务,拿了回信返回。后来,钱镠就将他当作自己的孙子收养。
评点
知人善任,量才适用,是古今谋略家的独到之处。如果都能像韩滉、钱镠那样用人,天下就不会有被遗弃的人、被荒废的大事了。
纳士有方 招贤有术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一个励精图治的国君。一次他向大臣郭隗询问治国之道,郭隗说:“国君的臣子,是他的老师;诸侯的臣子,是他的朋友;伯爵的臣子,是他的门客;而不安宁的国家,总是用奴才为臣。这就要看大王您如何选择了。”燕昭王说:“我愿意学习,但没有老师。”郭隗就说:“大王如果真的想振兴国家,我郭隗请求为天下有识之士开路。”于是燕昭王为郭隗重新修建了寝宫,尊他为师。不到三年,苏秦从东周来到燕国,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乐毅从赵国来到燕国,屈景也从楚国归顺了燕国。
评点
郭隗精通招贤纳士之术,又深谋远虑,不愧为帝王之师。雍齿虽不受汉高祖赏识,但他作战有功,于是汉高祖听从张良的建议,首先封他为侯,从而使所有的功臣都放了心。许靖,足智多谋、品行高洁,曾在刘璋手下作巴、蜀等郡太守。当刘备打败刘璋后,刘备封许靖为将军长史、太傅,对他以礼相待,使蜀国的士大夫们都一心报效朝廷。这些事例都是给那些有识之士以名誉,而获得治国的实例。
容人小过 得之大利
丙吉是汉宣帝的丞相。他的车夫嗜酒,而且喝醉以后行为很不规矩。有一次他驾车随丙吉外出,酒醉后呕吐到丞相的车上。相府的主管训斥了车夫一顿并想把他辞退。丙吉说:“如果他因为醉酒失事而遭辞退,还有哪里会收容他呢?忍一忍吧,大不了就是把丞相车上的垫褥弄脏罢了。”丙吉仍然留他做车夫。这个车夫家在边疆,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紧急军务的情况。那天出门,恰好看见驿站骑手拿着红白两色的口袋,将边境的紧急文书送来。他就随后跟到皇宫正门负责警卫传达的公车令那里打听,知道敌人已经侵入云中、代郡等地。他马上回到相府,把情况告诉了丙吉,并说:“恐怕敌人所侵犯的边郡中,有些太守和长史已经又老又病,无法胜任用兵打仗的事了,丞相最好是预先查看一下。”丙吉认为他说得很对,就召来负责高级官吏任免事项的官员,查阅边境郡县官员的档案,对每个人都仔细地逐条审查。不久,汉宣帝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敌人所入侵郡县官员的情况,丙吉一一正确答复。御史大夫仓促间十分窘迫,无言禀告,只得降职让贤。而这次丙吉之所以被称道能时时忧虑边疆、忠于职守,全凭车夫的提醒之功。
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军校,经审讯后知道是诬告,就把他押送回山西,交给郭进,让郭进亲自杀了他。当时正赶上敌寇入侵,郭进就对这个军校说:“你竟敢诬告我,确实还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推荐你。如果你被敌人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免得弄脏了我的剑。”那个军校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居然打了大胜仗,郭进就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评点
容忍别人的小过失,他必将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酬答;宽待自己的仇人,他必将以死来相报。因为要报答恩人的情感被积压在胸中,所以他一遇到机会就会跃跃欲试,这样,他的才干也会竭尽全力去发挥。那些专门去找仇人报复,甚至去寻找别人的过错的人,难道不愚蠢吗?
小恩小惠 大处着眼
秦桧执柄的时候,有个读书人模仿他的笔迹,以他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去拜谒扬州太守。太守发现这封信是假的,就把信和人一起押送给秦桧。秦桧见了这人,反而给了他一个官当。有人问秦桧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此人有胆量敢以我的名义写信,必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如果不用一个官职把他留住,他可能会往北逃到胡人那里,或者逃到南方去为越人效力。”
评点
宋仁宗时,韩琦任陕西安抚使,范仲淹任陕西宣抚使,共同防御西夏。有张、李两个青年,想为韩琦和范仲淹出谋划策,又不好意思自荐,就将自己的想法刻于碑上,让人拉着从韩、范二公面前经过。韩、范二人见了,反而起了疑心,没有用他们。不久,这两个人就逃到西夏去了,化名张元、李昊,到处题诗。西夏国主元昊听说此事,感到新奇,就召他们去面谈。元昊发现这两人果然有本事,非常高兴,就将他们视为谋臣。后来这两人果然成为大宋西部边境的大患。由此看来,奸臣秦桧的作法,远远胜过韩、范二公。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随机应变 灵活机动
王猛是前秦王苻坚的得力大臣,他曾率领十六万军兵讨伐前燕国。前燕国太傅慕容评统领大军屯据潞州,与王猛的军队在潞州城外对峙。
王猛派遣大将徐成去探查前燕军虚实,命令他在中午回来报告。但徐成到黄昏时才返回,王猛非常生气,要将徐成斩首。邓羌为徐成求情说:“敌众我寡,明天早晨就要打仗,最好还是宽恕他。”王猛说:“如果不斩徐成,军法的威严就建立不起来。”邓羌坚持请求说:“徐成是我的部将,虽然他违期该斩,但我愿意与他一起拼死作战,以求赎罪。”王猛还是不同意。邓羌十分愤怒,回到自己的兵营,擂响战鼓,集合部队,要攻打王猛。王猛看邓羌挺讲义气又勇猛非常,就派人告诉他:“将军不要动武,我现在就赦免徐成。”徐成被赦免,邓羌亲自来向王猛道谢,王猛拉着邓羌的手笑着说:
“我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将军罢了,将军对手下部将尚且如此,对于国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评点
违犯了法令而请求宽恕,是讲私情;擂响战鼓集合部队反抗上级,是显示强硬的态度。部下将要攻打主帅,主帅还要赦免了违法的下级,这难道不是大大损害了主帅的威信吗?但历史上邓羌却与徐成一起大败了燕军,以此还报主帅,这与王猛显示一下主帅的威风相比,哪一样更值得呢?军法本是很威严的,但何必非要用它来惩罚奋勇杀敌的将军呢?因此说:“圆若用智,唯圆善转。”智慧就如圆一样,是可以转动的,是能够随机应变的,因此而灵妙无穷。
因材任能 以盗制盗
唐高宗巡视东都洛阳的时候,正碰上关中地区闹饥荒。高宗考虑到路上盗贼非常多,就命令监察御史魏元忠任车驾检校官,在车前车后保驾。魏元忠接受了诏命,就即刻视察了赤县监狱,在那里看见一个在押的盗窃犯,神采和语言都不同凡人。于是就命令狱官给他打开镣铐,让他穿戴整齐,坐驿车紧跟着自己当随从。魏元忠与他一起坐卧相伴,并将治理盗贼的事委托给他,那个人笑着答应了。一直到从洛阳返回,随从高宗的上万人马中,连一个铜钱都未丢失。
评点
因材任能,甚至连盗贼也可以利用。这种不因人品而加以用之,实为古今罕有。宋代王安石嘲笑孟尝君田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雄杰,但他却忘了,那个时候除了鸡鸣狗盗之徒,其他人都派不上用场,用得着的就是这些鸡鸣狗盗——他们可解决了大问题。
诱掖后学 激励进取
唐朝的大夫柳玭,被贬谪为泸州郡守。渝州有个秀才牟磨,是都校牟居厚的儿子。此人文才不高,却敢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来谒见柳玭,而柳玭对他评价也很高,常常当着众人的面对他大力称赞。柳玭的子弟们认为他大可不必如此。柳玭就告诉他们:“巴蜀多出豪强之士,此人是官员的儿子,偏偏能够爱好学习、读书、写文章,如果不引导他上进,他就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因为我的称赞,别人必然会看重他,他自己也会珍惜荣誉,越发上进。因此而使巴蜀地区减少三五个草寇盗贼,不也是件好事吗?”
评点
一分鼓励的作用大于十分的责怪,对人对物莫过于此。鼓励对一个人的作用有时是无法估量的,有多少人因怀才不遇而自暴自弃,酿成大错;又有多少人因大人物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而奋发图强,终成正果。可见,经常鼓励与赞扬别人实为智者之所为。
显示气量 闻过则改
徐存斋被翰林院派到浙中当督学的时候,还未满三十岁。有一个秀才在文章中用了“颜苦孔之卓”一句,徐存斋把这句圈起来,并批上“杜撰”二字,判为四等。这个秀才手拿卷子向徐存斋请教:“太宗师的见解、教诲当然是正确的,然而‘苦孔之卓’这句话出自扬子《法言》一文中,并不是我杜撰的。”徐存斋站起来说:“我这个人侥幸得很,当官太早,并没有很好地做学问,今天真是承蒙你指教了。”于是又将这个秀才的文章改判为一等。此事一传开,人们都称赞徐存斋很有度量。
评点
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从这里就能看到名宰相徐存斋的度量和见识。明神宗万历初年有个秀才以“怨慕章”为题作文,文中用了“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一句,被考官判为四等,并批上“不通”二字。这个秀才告诉考官,此话出自《礼记·檀弓》篇中。考官大怒,说:“就你一人读过《礼记·檀弓》?”接着把这个秀才的文章降判为五等。考官的文过饰非和刚愎自用,令人可憎可笑。人的度量相差之大,何止千里?
恪尽职守 小善亦为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制定的新法刚刚施行,各州县都由此发生了一些骚乱。当时,邵雍正隐居在家中,他的门生、老朋友中一些做官的人,都想向宋神宗上书弹劾王安石,然后自己弃官归田。于是,他们写信征求邵雍的意见。邵雍给他们回信说:“当前正是贤者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厉,但你们执行的时候,能够宽一分,老百姓就能得到一分好处。上书弹劾,弃官而去,能有什么好处呢?”
评点
明代有一个叫莲池大师的高僧,他劝人做善事,有的人以没有力量而推辞。大师便指着凳子说:“假如这个凳子歪倒在地上挡了路,我把它扶起来放好,也是一件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忍辱负重 志者所为
张耳和陈余,俱为魏国名士。秦国灭了魏国后,就出重金悬赏购买两人的头颅。后来,两人改名换姓逃到陈国,靠当里监门自食其力。有一天,一个官吏因为陈余犯了过错而鞭挞他,陈余怒不可遏,打算起来与他搏击。张耳踩了他一脚,示意让他忍耐。那个官吏走后,张耳就将陈余引到桑树下面,数落他一顿:“当初我和你是怎么说的?今天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就想去为一个官吏而死吗?”
评点
小不忍则乱大谋,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韩信年轻时受人胯下之辱,都是能忍受小耻辱而成就大功业的。陈余浮躁浅露,比张耳差得远,因而后来一个失败、一个成功。陈余一直跟随赵歇王,后被韩信、张耳斩杀,张耳辅佐刘邦成了开国功臣,二者的结局就是如此不同。
巧于应答 消弭祸端
明成祖时期,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觐见皇上,带了些岭南的藤席之类准备馈赠朝廷官员。巡逻官截获了送礼的名单,交给皇上。皇上看了,见礼单中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就单独召见他,询问其中的原因。杨士奇说:“当初,徐奇受命赴任广东时,众官员都作了赠别的诗为他送行,所以他才以藤席来回赠。当时臣有病在身,未能做诗文相赠,不然的话,我也在回赠之列。今天虽然众官员的名字都在礼单上,他们是否都接受,还未可知,况且礼物不重,恐怕也没有其他目的。”经杨士奇一解释,皇上的疑惑打消了,就将名单交给宦官,让他烧毁,再没有过问此事。
评点
名单一烧,巡逻官未能邀功,当然很丧气,但却免去了朝中官员们的许多祸端,并且使皇帝对大臣们不再起疑心。杨士奇的智,就在于他平时的与人为善,而不是落井下石,于人于己,两全其美。
仗义疏财 志士来归
唐代名臣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时,有一个人向他讨钱谋生。严震就召集儿子公弼等人征求意见。公弼说:“这种风气太坏了,大人不必答应他。”严震大怒,说:“你这样说肯定会毁了我的家风。只可以劝我尽力多做善事,怎么能劝我吝惜钱财呢?而且这个人出口就向我讨要三百钱,的确不是凡人。”于是他命令手下如数给了那人。后来,剑南西川、东川及山南西道三川之士争先恐后地归顺于严震,并且再也没有任何人胡乱地提出过高的要求。
评点
能够仗义疏财,就能够得到大批人才。天下无数坏事,都因为舍不得金钱而引起;天下许多好事,皆因广施钱财而做成。没有一个吝啬鬼能够成就大事业的,这是古今不变的法则。
师出有名 克敌制胜
汉高祖到了洛阳,新城三老之一的董公悄悄地向他献策说:“出兵打仗没有正当理由,很难成功,所以说:‘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义帝是天下人共同拥立的,项羽分封天下后命义帝由彭城迁至长沙郴县,行至中途又派人将其杀死,这是犯了弑君之罪。大王若要讨伐项羽,最好是率领全军将士,为义帝穿孝服,公告诸侯共同起兵。”于是刘邦为义帝发了讣告,全军将士都穿着白色丧服,并且公告各诸侯:“我将率领关中全部兵力,收复三河国土,向南打到汉江以下。我愿意跟随着各诸侯王,打败项羽那个弑杀义帝的人。”
评点
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董公的这些话,就是刘邦的取胜之道。随后,萧何招来九江郦食其游说齐国,使齐国七十余城归汉,他们也是抓住这个理由来游说天下共同对付楚霸王的。
收籍藏粮 远见卓识
刘邦攻陷咸阳,他手下的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跑进仓库分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一人把秦国丞相御史大夫所保管的法律政令、图书典籍等一齐收缴,并妥善保管。后来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全国的地形地物、人口分布、军事态势、老百姓的疾苦等统统了解,就是因为受益于所收藏的秦国图书典籍。
宣曲任氏,他的祖先曾作过督道仓库的官吏。秦朝将要灭亡时,豪杰们都争着去夺取黄金美玉,只有任氏收藏了仓库里的粮食。后来楚汉战争在荥阳一带相持不下,老百姓无法耕种,一石米贵到万金,此时,那些豪杰们手里的黄金、美玉全都落到了任氏手中。
评点
智者务其远。萧何与任氏两人的智慧不相上下,交换一下位置,都会干出同样的事,因为他们的眼光是相同的。治政和经商,是一样的道理。
欲成大事 不计私仇
赵王从渑池归来,因蔺相如立了大功,拜他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自恃战功卓著,而蔺相如仅为口舌之劳,官位反在他之上,心中不服,就对人说:“我再遇到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不愿与廉颇碰面。每当要参加早朝时,常称自己有病不去,以免与廉颇争位置的高下。有一次,蔺相如出门,望见廉颇来了,马上让自己的车躲避开了。于是他手下的门客都说他,认为他这个宰相太软弱可欺,使他们也蒙羞受辱,都想辞职离去不干了。蔺相如劝阻了他们,问道:“你们看廉颇比秦王厉害吗?”回答说:“他当然不如秦王。”蔺相如又说:“秦王那样威风,我都敢当面斥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没什么才能,难道我偏偏害怕廉将军吗?我考虑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颇在。我不愿两虎相斗,你死我活。之所以这样做,我是以国家安危为重,将个人私仇放在一边。”廉颇听到这些话后,十分惭愧,解衣露体,背负荆杖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从此后,二人结为刎颈之交,誓同生死。
贾复和寇恂是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的两个功臣。一次左将军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就将那个人逮捕并处以死刑。贾复以为有辱他的尊严,带兵经过颍川时对手下人说:“若见到寇恂,我一定要将他亲手杀死。”寇恂知道了他的预谋,就不与他相见。寇恂姐姐的儿子谷崇请求带宝剑在他身旁侍候,以防不测,寇恂说:“不需要那样,以前蔺相如不怕秦王,而让着廉颇,是为国家着想。”于是他命令所属各县都盛情接待,为贾复的部队一人准备两人的酒饭。当贾复带部队到来时,寇恂出门到大路上相迎,然后说自己有病先回去了。贾复想集结队伍追赶他,无奈手下的将士都喝醉了,动弹不得。待贾复的军队过去后,寇恂派人将情况报告给光武帝,于是光武帝召见寇恂和贾复,让他们重新结为朋友,然后各自回去任职。
评点
大智者必定虚怀若谷,能容人之所不容。蔺相如与寇恂不计私仇,为国为家,终受其利。又如唐代的郭子仪与李光弼相拜于堂上,就是出于和蔺相如同样的考虑;宋代的寇准蒸羊迎接丁谓,用的是和寇恂一样的计谋。
貌似鲁莽 粗中有细
三国时刘备一见到马超时,就很看重他,让他当了平西将军,封他为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对他待遇优厚,便在与刘备谈话时常常直呼其名。关羽对此十分气愤,几次请求刘备杀掉马超,刘备不允许。张飞献计说:“像这样的人,应该做出个样子让他明白如何去遵守礼仪。”第二天,刘备召集部将开会,关羽、张飞都持刀直立两旁。马超进来,朝坐席上一看,不见关羽、张飞入座,却见二大将直立在刘备身旁侍候,大吃一惊,从此他侍奉刘备分外恭敬。
评点
张飞释放严颜、教诲马超,可见他是位心思很细的人。张飞素以鲁莽著称,后世把他看成粗人,其实这是错误的。粗中有细,细中见粗,犹如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公私分明 智谋之最
当初宋太祖在周世宗的手下做殿前都检,驻扎在澶州。曹彬是周世宗的亲信,专门掌管宫中的茶和酒。宋太祖曾经向他要点酒喝,曹彬说:“这是公家的酒,我不能随便给你。”宋太祖只好自己去买酒喝。等到宋太祖当了皇帝,他对群臣说:“周世宗手下的官员中,没有欺骗过自己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于是将他视为心腹,委以重任。
周世宗显德三年,宋太祖攻克滁州,周世宗命令礼部侍郎窦仪将官府里的财帛全部查抄登记。过了几天,宋太祖命令亲信去库里取收藏的绢帛。窦仪说:“你刚攻克滁州时,就是把府库里所有的东西都拿走,谁敢说什么呢?现在既然已经全部登录了,就是公家的东西了,没有皇帝的诏书,谁也不能拿去。”后来宋太祖经常称赞窦仪操守很严,委以相国重任。
评点
对人要爱憎分明,对事要公私分明,坚持原则而又不唯书本是用,这似乎是为人处世之道而非智谋,但细细一想,实乃高出智谋,胜于智谋也。宋太祖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加以用之,非常人之所能做到者。
忠诚老实 委以重任
宋真宗时,鲁宗道担任右谕德。有一次,宋真宗要召见他,朝廷中的使者到他家时,他恰好不在。过了一阵儿,他才从酒店里喝完酒回来。使者把宋真宗要召见一事告诉他,并与他商量:“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应该找一个什么理由来回答呢?”鲁宗道说:“就说实话吧。”使者说:“说实话你就会受到皇上的惩罚。”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撒谎欺君,才是做臣子的大罪!”使者回到宫中,如实禀告了宋真宗。宋真宗听后,非但没有怪罪,还十分看重鲁宗道,说他忠诚老实,可以担当大任。
评点
忠诚老实有时会被认为是愚蠢,却可使人受益终生。鲁宗道以诚对人,必会得到回报。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何谓君子?胸怀坦荡者。
周全得体 深谋远虑
宋仁宗生病,很长时间没有上朝理政。一天,他病情稍有好转,就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们。于是他坐在偏殿,召中枢省、枢密院文武大臣紧急进宫。吕夷简得旨后,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枢密院文武大臣催他快点走,而吕夷简却像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宋仁宗见到他就说:“我病了这么久,今天刚好些,非常想见见你们,你为什么姗姗来迟啊?”吕夷简从容地禀奏皇上:“陛下患病,不能亲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很担忧。忽然召见大臣,我们若是慌忙奔跑进宫,恐怕会使人们误认为出了什么不好的大事,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宋仁宗听后,认为他作为大臣,考虑问题周全,办事得体。
李太后死后,宋仁宗的丧服还没脱掉,吕夷简就马上劝他立曹氏为皇后。范仲淹不同意吕夷简的建议,马上去晋见皇上说:“吕夷简又给陛下出了一个馊主意。”第二天,吕夷简告诉韩琦说:“这类事情宫廷外的人不会知道,皇上的年龄已经大了,后宫想凭借姿色得到皇上宠爱的大有人在,不立即册封皇后,就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事。”
评点
吕夷简考虑问题超出常人所想,事事能以大局为重,不以个人得失为出发点,所以他每每都能得到赞赏,令人信服。人们常用深谋远虑来形容一个人的智慧,而深谋远虑,考虑问题全面又被称为智慧的象征。战争讲究稳扎稳打,以稳求胜。同样,做事也讲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才能成大事。
不投君好 直道忠行
魏太武帝要到河套西围猎,命令古弼准备强壮的马供随他狩猎的骑士使用,但古弼却故意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瘦弱的马。魏太武帝大发雷霆,说:“这个尖头奴才,敢对我的话打折扣,回京后先砍了他的头再说。”当时古弼手下的人十分惊慌害怕。古弼却告诉他们说:“侍候君王的人,使君王在游戏玩乐时不愉快,这只是小罪一桩;不做好抗击外来侵略的准备,那罪过就大了。现在北边和南边的敌人,都千方百计地想侵犯我国的疆土,这是我非常忧虑的事情。我挑选强壮的马来充实军队,只是为了有利于国家,就是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圣明的君主自然会正确处理这种大事。如若皇帝怪罪,由我一个人承担,你们没有什么罪过!”魏太武帝听到古弼的话后,非常感慨地说:“这样的大臣,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呀!”事后反赐古弼一套官袍、两匹马、十头鹿。因古弼的头形尖,魏太武帝曾把他叫“笔头”,也取笔直而有用的意思。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用钱非常大方,他掷骰子赌博,并赏钱给唱戏的伶人。当时,张承业主管钱库的事,庄宗不能随便拿到钱。一天,庄宗在钱库中摆上酒席请张承业喝酒。喝到兴头上时,又叫自己的儿子继岌给张承业跳舞。表演完毕,张承业拿出饰有珍宝的腰带和好马送给继岌。庄宗指着那些钱对张承业说:“继岌缺钱用,你应该送一堆钱给他,怎么送宝带好马呢?”张承业起身向庄宗请罪,他说:“国库内的钱不是我个人所得的私产,我怎能随手拿它来赏给别人呢?”庄宗很生气,就用一些话侮辱他。张承业非常气愤地说:“我长期担任这个职务,并不是为了我的子孙后代,只是遵循先王的遗诏,誓雪国耻。珍惜这些钱,辅佐你完成霸主的大业。如果你想用,又何必来问我呢。钱花光了,兵马散了,难道只是我一个人遭殃?”说完,他拉着庄宗的衣服痛哭起来。从此庄宗再也不向张承业要钱了。
评点
古弼以一个臣子的角度从国家利益考虑不怕得罪君王;张承业面对庄宗的侮辱仍能以国家为重。此二人不投君所好,不溜须拍马,直言以对,反受大用。可见,智者并非靠投其所好,献媚使诈为人处世,只有小人才会凭此得一时之利。
不斩败将 治军之道
汉武帝的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部将苏建、赵信两军共三千多骑兵,单独与匈奴单于的部队遭遇,激战一日,全军几乎被消灭,赵信投降了单于,苏建只身回到卫青的军中。卫青帐下的议郎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未曾斩过部将,今天苏建丢掉部队一个人逃回来,应该将他斩首,以显示将军的威严。”军中有个军官说:“不能这样做!苏建以几千兵力抵抗数万敌军,奋力苦战了一天,士卒都不敢有二心,全军战死。现在他自己死里逃生,反而被斩,这等于是告诉后来的人,谁要是战败了,就不要再回来,不如投降的好,所以不能斩他。”卫青说:“我将以真心诚意对待他,让他戴罪留在军中,我不怕会因此没有威望。周霸劝我以斩部将的行为来显示威严,这不符合我的意愿。再说,虽然大将军出使在外有权斩部将,但以我的尊严和宠幸,也不敢在京城之外擅自诛杀部将。还是把他送到皇上那里去,让皇上亲自裁决这件事,以此促成大臣不敢专权独断的风气,不也很好吗?”于是将苏建囚禁起来送到皇上那里,汉武帝果然赦免了他的罪,没有诛杀他。
评点
卫青身为大将,处斩败军部将本在情理之中,但卫青不以苏建战败而怪罪他,反而以诚相待,将其送到朝廷让皇帝来亲自处治。这既显示了他的大将气概,又树立起良好的风气,何乐而不为,此乃聪明之举。
以礼示教 以身作则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唐节度使李愬率领军队讨伐淮西,雪夜入蔡州,活捉了叛军首领吴元济,要将他送往京城长安。出发前,李愬屯兵在鞠场,等待宰相、淮西监慰处置使裴度。裴度入城,李愬全副武装出来迎接,拜倒在大路的旁边。裴度不愿接受他这样恭敬的一拜,连忙朝旁边退避开,李愬说道:“蔡州人野蛮骄横,弄不清上下的礼节已经几十年了。希望裴公能以你我之间的礼节向他们示教,以使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裴度于是接受了李愬的拜见。
评点
智者以身作则于人,用行为来感召人,虽然说三寸不烂之舌有时可以扭转乾坤,但一言不发且以所作所为来教人,又如何胜不过口舌之功呢?
焚契买义 高瞻远瞩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的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有一天,他向食客们询问谁熟悉钱财事务,能为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说自己可以胜任。于是他套上车,整理好行装,载上券契就要出门。临走时,冯谖向孟尝君告辞,他问:“债收完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回答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地,召集应当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契据。核对了契据后,他假托孟尝君之命将债款赐给老百姓,并将一车券契当场焚毁。老百姓感恩戴德,高呼万岁。
冯谖驱车马不停蹄地回到齐国。孟尝君对他如此快就收账而归十分惊奇,但还是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出来接见他。孟尝君问:“债款都收完了吗?”冯谖回答说:“收完了。”“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冯谖回答说:“走的时候您说‘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我私下考虑,您的家中珍宝堆积如山,门外肥马满厩,后院美女比肩,您家所少的就是‘义’啊。我就私下用债款替您买回了‘义’。”孟尝君问:“怎么叫买义?”冯谖说:“您现在只有个小小的薛地,却不抚爱那里的老百姓,因此,我就让利给他们。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并将债款赐给老百姓,将那些债券全部焚烧,老百姓都直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替您买义的方法啊。”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先生算了吧。”
一年之后,齐王不信任孟尝君了,撤了他的职,让他前往自己的封邑薛地。孟尝君的车马离薛地还有百里,老百姓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赶到路上迎接。看到这个情景,孟尝君对冯谖说:“先生替我买回的‘义’,今天才见到啊。”
评点
后来冯谖又促使齐王恢复了孟尝君丞相的职务,并让孟尝君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这些都是纵横家的熟路子。只有买义这一件事,流芳千古,为古今名家所借鉴,不是战国时那些策士们所能达到的。
因势利导 用其所好
太公望吕尚受封于齐国营丘。齐国有个叫华士的人,他不愿做天子的臣子,不愿做诸侯的朋友,人们都称赞他。太公望派人三次召见他,他都不到,于是想让人将他杀掉。周公说:“这个人是齐国的高尚之士,怎么能杀他呢?”太公望说:“不做天子的臣子,不做诸侯的朋友,我还能让他作臣子和朋友吗?我不能用他作子臣,不能与他交朋友,他就是被抛弃的人;我三次召见他,他都不来,实际上就是个以下犯上的人。如果还表彰他,将他视为众人的榜样,使全国人都仿效他,我还给谁当君主呢?”
评点
这就是春秋时期齐国之所以始终没有成为弱国的原因。
德行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固然重要,但是无法可依,对稍微有点才能的人就百般谦让,也绝非治国之道。
恶中雄杰 更需诛杀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都在办学校。少正卯的学校人丁兴旺,而孔子的学校却三次兴旺三次衰落。后来孔子当了鲁国的大司寇,就将少正卯杀戮在宫门外的华表台下。子贡向他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的知名人士,先生诛杀了他,恐怕得不偿失吧?”孔子说:“人有五种恶行,而盗窃还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古今之变却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而坚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得到好处。这五种恶行沾染了一种,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诛杀,而少正卯是这五种恶行都兼而有之的。他是小人中的雄杰,我不能不杀他。”
评点
奸佞之人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干,就不足以危害国家。少正卯能煽动、迷惑孔子的弟子,孔子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狠下毒手,不仅仅是少正卯扰乱时政,蛊惑人心,而且还因为他是“小人中的雄杰”,即祸害的能量太大,因而杀了他。
不计恩怨 宰相肚量
宋仁宗庆历年中,国子监直讲石介写了《庆历圣德颂》,其中对枢密使夏竦批评斥责得非常严厉。不久,石介受某个案件的株连而遭祸,被判罪罢官回乡,后没多久就死去了。当时恰好山东举子孔直温谋反,有人说孔直温曾拜石介为师,于是夏竦就说石介其实并没有死,往北逃到契丹胡人那里去了。于是宋仁宗下诏将石介的儿子放逐在江淮,由地方官加以管制,限制其自由行动。又派中使和京东刺史去把石介的棺材打开检查虚实。当时吕夷简正任京东转运使,就对中使说:“如果棺材打开是空的,那就是石介真的逃到契丹去了,就是将他的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也不算残酷。可万一石介真的死了,朝廷无缘无故打开人家的坟墓,是不能向其后人交代的。”中使说:“那又该如何回复朝廷的圣旨呢?”吕夷简说:“石介死了必然有负责敛尸装棺的人,还有内亲外戚,以及参加葬礼的学生不止数百人。至于抬灵柩埋棺材,必然雇用殡葬铺的人,现在发布公文命令他们全都来受审,假如没有不同的说法,就命令他们各立军令状,官府出具保证书加以证明,这样也就完全可以回复圣旨了。”中使按照他所说的办了。等到报告宋仁宗时,宋仁宗也发觉夏竦是公报私仇,随即又传旨,把石介的妻子与儿子都释放了,让他们还乡。
评点
吕夷简不为石介昭雪,石介的冤情就会更深。但当初石介得宠作圣德诗,正是吕夷简被罢相,晏殊与章得象同时被提升的时候。吕夷简不计较个人恩怨,而顾全国家的大体,真是名宰相的度量。
审时度势 一举两得
宋真宗时,王钦若、马知节都在枢密府任职。一天,他俩在皇帝面前因为一件事情而彼此愤怒争执,人臣之礼完全被疏忽了。宋真宗召王旦到朝,看见王钦若还在吵闹不休,马知节流着眼泪说:“我宁愿和王钦若一起到御史府去受审。”王旦就呵斥王钦若下去。皇上愤怒至极,要将他们关进监狱。王旦从容地对皇上说:“钦若他们倚仗陛下的信任和礼遇,冒犯了陛下。我是领导宰相府的,本应当按朝廷典章对他们加以处罚,然而看陛下天颜不悦,希望陛下暂且回内宫歇息,明天我再来领旨。”皇上同意了。王旦退出,把王马二人召来痛责一顿,他们都惶恐万分,自己写了条陈,等着受处罚。第二天,宋真宗召来王旦,问道:“王钦若等人的事如何处置的?”王旦说:“我对这事日思夜想,考虑王钦若等人应当罢官,但是不知道应该按什么罪名处罚他们。”皇上回答:“当着朕的面争吵,对朕无礼。”王旦说:“陛下圣明,驾驭海内,而让大臣以‘忿争无礼’之罪伏法,恐怕南夷北狄听说后,有损陛下的威严远播。”皇上问:“你的意思如何呢?”王旦回答说:“我愿到中书省,将王钦若等人召来,宣告陛下宽容之意,并且定几条规矩约束他们。等过一段时间,再罢他们的官也不晚。”皇上说:“如果不是你说,朕实在难于容忍。”数月之后,王钦若等人都被罢了官。
评点
王旦善于审时度势,既避开皇上正在气头上的锋芒,又私下让王钦若等做好准备。之后见机行事,既保全了王钦若等人的性命,又顾全到皇上的面子,可谓一举两得。
大德治世 小惠弱国
有人抱怨说丞相诸葛亮是个吝惜赦免的人。对此诸葛亮回答道:“治理天下要依靠大的德行,而不能靠小的恩惠。所以匡衡(汉元帝时任丞相)和吴汉(东汉光武帝时任大司马)都不愿意做赦免的事。先帝刘备也说过:‘我曾在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周旋,每每看到他们的书启文告,对于治乱的道理谈得十分详尽,却从不曾涉及赦免。如像刘景升父子那样,年年都在赦免,对于治理国家又有什么益处呢?’”
等到费祎执掌蜀国政事,开始实行姑息宽大的政策,蜀国也就因此而削弱了。
评点
只有有德的人,才能以宽宥制服老百姓。孔子说:“政策过于宽大老百姓就会简慢无礼,老百姓简慢无礼就用严厉的刑法来纠正,刑法一严厉老百姓就受到伤害,老百姓遭到伤害又对他们实行宽宥政策。用宽宥来补充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宥,政治因此而和谐。”商鞅看见有人把灰掉在路上,也要处以严刑,这过于残酷了;梁武帝看见有人被处以死刑就泪流满面,并将他放了,这又太宽大无边了。
法纪严明 威慑一方
东汉光武帝刘秀做大司马时,身边有个童仆犯了法,军中管集市贸易的长官祭遵把他杀死了。刘秀发怒了,命令将祭遵抓起来。主簿陈副劝告他说:“您不是经常想使军队号令整齐、纪律严明吗?祭遵刚直不阿,对您的亲信也不例外,这正是为了使军令畅行无阻,为什么要怪罪他呢?”刘秀听后,心中十分高兴,就任命祭遵为刺奸将军,专门监督奸猾违纪的人。并且他还对手下的将领说:“你们应当防备祭遵,我手下的人犯了法尚且被他杀掉,他肯定对你们也不会徇私情的。”
评点
当罚的一定要罚,那么号令就能畅行无阻。号令畅行无阻,纪律才能严明。历代的开国之君正是因此才平定了四方的战乱灾难。
用人唯才 不拘一格
范仲淹看重人的气节而不计较细小的毛病,比如,孙威敏、腾达首等都是他一贯所看重的人。范仲淹当元帅的时候,招纳的幕僚很多都是因为犯了罪被贬官或被流放,而且未恢复原职回归原籍的人。有人对此疑惑不解。范仲淹说:“有才能而没有过错的人,朝廷自然应当使用他们。如果某人确实有可用之才,但不幸因为做官议论政事而遭祸,不靠一些特殊情况起用他,他就成了废人了。”所以范仲淹所使用的人大多是有用之才。
评点
天下没有被荒废的人,自然就没有被荒废的事。不是有远见卓识的人,做不到这一点。今日诸位当效仿范公。
维护天伦 震撼盗贼
后汉的贾彪与荀爽一样拥有高名,被郡里举为孝廉典范。汉桓帝时,贾彪担任了新息县令,县里的百姓因为家境贫穷,大多不养育子女。贾彪为此事严格地制定了规矩,凡是杀死子女的,与杀人犯同罪。有一次,新息城南有人抢劫杀人,而城北也有个妇女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贾彪亲自出门办案,文书想把他领到城南去,贾彪愤怒地斥责他说:“盗贼谋财害命,这在常理之中,母亲杀害子女,这是违背天理的事!”于是他驱车去了城北,查验了案情,判了那个妇女的罪。城南那个谋财害命的强盗听说了此事,让人把自己反绑了到贾彪那里去自首。几年间,新息县生养了几千个小孩。人们众口同声都说这些孩子是贾父所养育的,生的男孩叫贾男,生的女孩叫贾女。
犯法法在 坏法法亡
柳公绰任山东节度使。一次他巡视部属到了邓县,县里的监狱中关押着两个官吏,一个犯了收取贿赂罪,一个因为舞文弄墨、败坏法纪而被捕。邓县县令听说柳公绰一贯执法不阿,认为他肯定会杀掉那个收取贿赂的贪官。而柳公绰的判决却是:“贼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竟杀了那个舞文弄墨、败坏法纪的奸吏。
评点
天伦和王法,这二者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支柱。贾彪放过盗贼,而查处杀害亲子的妇人;柳公绰放过贪官,而诛杀舞文弄墨的奸吏。这样的见识所具有的力量,用以感化盗贼和贪官是绰绰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