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心病
秦川在来觐见之前,就已经考虑过了李世民会问自己哪些问题,也了解他的处境,知道他一定会在意自己这个目前来说还是外人的评价。对此他早已经有了准备。
秦川诚恳地说道:“陛下,臣的恩师对世间万物也都有独到的见解。我曾经听恩师对三皇五帝以来,三百零五位帝王的评价。他认为大多数帝王都十分平庸,有些甚至都不值一提,但是其中有几位皇帝却值得推崇。”
秦川的话正是李世民最想听的。他问道:“是哪几位皇帝?”
秦川说道:“第一位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历史上被黑得最厉害的一位皇帝,几乎历朝历代都认为秦始皇是一位暴君,也都对他口诛笔伐,认为他是帝王当中的反面教材。唐朝的学术界也是这么认为的。秦川的师父却对他推崇备至,这令李世民感到很新鲜。
他问道:“你的师父推崇秦始皇,有何依据?”
秦川说:“恩师认为,春秋末年社会分崩离析,到了战国时期,更是战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秦始皇以极大的魄力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长期战乱。这就是他最大的功绩之一。秦始皇当政之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当然还有车同轨。这些举措,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修筑长城抵御游牧部族的侵袭,东面征服抚余,南面收复百越,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疆域,为中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听到这里,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秦川接着往下说。
秦川说道:“后世之所以对秦始皇有极端的负面评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郑治的需要。汉高祖建立大汉之后,为证明大汉王朝相较于秦朝的优越,极力抹黑秦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损害了六国士大夫的利益。这些人对秦始皇恨之入骨,自然也会对他极力抹黑。再加上秦始皇对儒学的打压,更是受到了儒学的反感。从汉朝开始,儒学备受推崇,影响广泛,秦始皇被抹黑,那就十分自然了。”
李世民作为皇帝,自然也对历史上主要的帝王有所研究。对于秦始皇,由于留下来的资料较少,他也无法有全面的认识。他原本接受的也是儒学对秦始皇的看法。
秦川的见解独到,而且推理十分合理,李世民认为秦川对秦始皇的评价还是客观和相对公正的。
他点了点头说道:“你师父分析得很有道理,或许世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有所偏颇。说一说你师父推崇的其他帝王。”
秦川说道:“在汉朝,家师推崇的有三位皇帝,分别是汉景帝、汉武帝、汉光武帝。汉景帝、汉武帝北击匈奴,结束了数百年匈奴对中原的袭扰。汉光武帝结束了战乱,迅速中兴了汉朝。这三位皇帝在历史上都留下了色彩浓重的一笔。”
李世民问道:“在这三位皇帝当中,你师父最推崇哪一位呢?”关于这个问题,一般人都认为汉朝功绩最大的是汉武帝。
秦川说道:“汉景帝。”
这一点秦川的见解也是与众不同的。汉武帝因为彻底打垮了压制中原足足数百年的匈奴备受推崇。
李世民好奇地说道:“愿闻其详。”
秦川说道:“汉景帝崇尚节俭,重视民生,开源节流,为汉王朝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才使得汉武帝有了打击匈奴的雄厚物质基础。否则的话,汉武帝根本支撑不了汉朝大军对匈奴的长年征战。”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也是十分认同的。现在他最苦恼的是,唐朝刚刚开国不久,至今战乱不断,内部也没有达到稳固的程度,国库空虚。他的执郑极为艰难。
李世民说道:“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秦川推崇的下一位皇帝是隋文帝。隋文帝不仅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长年的战乱,而且他的行事风格和汉景帝同出一辙,为中原王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虽然隋朝末年社会动荡,有所损失,但是仍然保留了大量的财富。唐朝能够快速兴盛,也和接手了隋朝留下的巨大社会财富有很大的关系。
这一点李世民也是认同的。李世民胸怀博大,灭掉了隋朝之后,并未抹黑隋朝,而对隋朝取得的功绩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就连杨广的隋炀帝的封号,也是李世民给封的。
然后按顺序,李世民知道接下来就该轮到自己了。这也是他最期待的。他想听听秦川的师父对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秦川说道:“在所有的帝王当中,家师研究的最多的就是陛下您。”
“哦,为何如此?”李世民疑惑地问道。
秦川说道:“对于过往帝王的分析,家师也只能是依据记载下来的资料,毕竟年代久远,对当时的情况无法做出更多的分析。陛下执掌着当今的天下,所有的举措,家师都看在眼中,自然也能够说出更加准确的评价。“
李世民认为秦川说的很有道理。秦川和他的师父生活在唐朝,自然对唐朝了解得更多。
接下来自然是李世民最关心的了。他的心中有些忐忑,然而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问道:“你的师父对朕是如何评价的?”
秦川说道:“在所有的帝王当中,家师最推崇的就是陛下您了。”
这句话虽然是李世民最希望听到的,不过秦川当面这么说,却让李世民心中微感不快。他很怀疑这是不是秦川为了投其所好,而刻意奉承的。
他面色阴沉,目光犀利地望着秦川,语气却淡淡地说道:“此话怎讲?”
秦川勇敢地看着李世民的眼睛,此刻他的目光清澈,充满了真诚。
他说道:“家师做出这样的评价,是有依据的。首先陛下有远大的眼光,隋朝末年天下崩坏,是您率先推动高祖皇帝举兵反隋。在当时隋朝的实力还十分强大,您这样做,等于押上了李氏全族的命运,所以说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而您却以极大的魄力,下定了推翻隋王朝的决心,可以证明您眼光独到、魄力非凡。”
在这一点,李世民是极为自负的。听到秦川分析得很有道理,李世民的脸色缓和了许多,说道:“还有呢?”
秦川说道:“陛下胸怀博大,有容人之量,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这是一个伟大帝王才能拥有的胸怀。”
在这一点,李世民就更为自负了。可以说,在所有的帝王当中,他自认第二,也没有人敢认第一。李世民的胸怀宽广,不仅能够团结支持他的人,就连他的敌人也能够包容。
比如说魏征。他原本是废太子李建成的属下,当时全力以赴地帮助李建成,积极出谋划策,一心一意想要李世民的命。李世民对此十分清楚。
然而李世民却没有加害魏征,反而对他委以重任,从而使得魏征受到了感化,从此对李世民无比忠诚。
李世民不仅能够包容汉人,对其他的各民足也都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唐朝是对外开放的,在长安城里汇聚的外国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多的。
秦川分析到这里,李世民已经感受到了秦川的真诚,而不是对自己虚伪地奉承。他的态度完全缓和了,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在李世民的心中,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玄武门事变。尽管李世民当时不先下手为强,那就只有死路一条,这样的结果,不要说是他了,就是他手下的秦王府这个利益集团也是决不允许发生的。
虽然最终李世民取得了胜利,而且夺得了皇位,但是世俗的观念认为他这个皇位,是杀了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而且逼迫自己老爹李渊下台,才获得的。在推崇孝道的封建时代,李世民推翻了自己的老爹,世人是极其难以接受的。更何况他还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这个就更让人难以接受。
虽然在表面上人们不会发表议论,但是背地里非议是难免的。李世民当郑之后,采取了种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举措,赢得了大部分人的拥护。从他的施郑举措当中获得了利益的人,对玄武门事件也渐渐看淡了。
但是那些利益受损的人、或者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仍然利用这件事情大做文章,令李世民感到十分头疼。虽然他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宽广,然而封建礼教的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令他也不得不在意人们的看法。
在他内心深处也渴望听到正面的评价。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此事讳莫如深,没有人敢当面发表议论。
秦川和他的师父目前对于唐朝属于外人,而且是世外高人,他们的评价应该是中肯的,因此李世民非常想得到他们的评价。
谈论这件事情对李世民来说也十分为难,这件事情在他心里也是一个创伤,他很不情愿将它揭开。可是他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决定还是主动地谈一谈这件事情。
他说道:“秦川,你的师父是世外高人,而且又关注郑局的变化。玄武门事件他是如何看待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直视着秦川的眼睛,他不希望从秦川的目光中看到一丝虚伪。
秦川说道:“关于玄武门事变,家师的确曾经谈过,不过不是在玄武门事变发生的那个时候,而是在去年。他之所以当时没有发表意见,是因为他还要观察事态的后续发展。他最终还是得出了结论。”
李世民心里有些紧张,他十分渴望得到公正而正面的评价。但是他涵养功夫极深,表面上不动声色,淡淡地说道:“你的师父是怎么说的?”
秦川说道:“家师当时说,关于玄武门事件不能以平常的世俗的观念来看待。所谓皇家无家室,皇权代表的是天下万民。在天下万民的利益面前,皇家的父子兄弟之情是第二位的。对于这一点,在历史上已经有无数的例证。一个好的皇帝是天下万民之幸,无论他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式得到的皇位,只要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万民,他就应该得到承认,得到尊重,得到拥护。
关于玄武门事变,现在情况已经很清楚了,陛下您当时也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结果正是万民所庆幸的,由您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当郑,远远胜过废太子和齐王当郑。这一点现在已经得到了证明。家师曾经了解过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看法,普遍认为您是一位有魄力、胸怀博大、英明睿智,可以造福于万民的优秀执郑者。
因此陛下您不必在意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的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的非议。家师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陛下的英明统治下,一定会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盛世。到了那个时候,对您的非议会全部沦为笑话。这些人也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秦川的这番话,是李世民听到的,他认为最公正的评价了。此时李世民感到热血沸腾,也无比自豪。
他握紧了拳头,在空中用力挥舞了一下,语气坚定地说道:“你的师父说得对。朕当郑之后,早已抱定了造福万民、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的决心。朕相信,未来历史会给予公正的评价的。”
面对神采飞扬的李世民,秦川也感到振奋和激动。他也很希望在这个开明的时代,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建功立业,使得贞观之治更加辉煌,实现自己的抱复,也不枉穿越到这个时代。
秦川想起了一句话,他觉得用在此刻十分贴切。
他说道:“家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现在想来,这句话应该是说给像您这样肩负大任的人的。”
李世民是真的动容了。他很高兴,这句话最能代表他此刻的心情。因为玄武门事变,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世人的不理解,以及别有用心的人的刻意诋毁,令他感到痛苦和压抑。他很想做出一番伟大的壮举来扭转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现在,在朝廷内忧外患,无比艰难的时刻,他需要自我安慰,也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此时李世民非常高兴,他已经把秦川的师父,其实也就是把眼前的秦川当成了自己的知己。二人匆匆地用过了午膳,下午李世民也没有安排其他的事情,继续跟秦川畅谈。
二人一直谈到了晚膳的时间,李世民仍然兴致勃勃,不过今天他得到的信息有些太多了,需要消化一下。于是告诉秦川,这些天就留在长安,随时等待他的召见。
离开了皇宫,秦川回到程府,程府已经摆好了酒宴。除了程家人之外,还有牛劲达、秦琼、牛诚、秦怀玉也一起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