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抵达宜都城
战后召集千总以上的将领开军事总结会议,一致这次的伤亡主要还是对方的火炮造成的。
再就是元军存了死志,城墙上又比较狭窄,两边各有两门火炮就能把进攻方给压制住。
再就是在城头进攻的初始阶段打得不够凶狠,竟然让元军还打出了第二轮炮击。
听了黄龙的总结与反思,明玉珍明示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要么就把自己的火炮也运上去以炮对炮,要么就围而不打。
这伙兵力和装备都不如自己的元军竟然给自己造成了七、八百的伤亡。
关键这么大的损失还只是得了一个穷县城。
那城内的富豪就不要怪自己心狠手辣,城内富裕人家全部被抄没财产,人员全部迁移到渔洋关充实人口。
枝江城内人口瞬间少了一半。由此可以推测这个所谓的富裕人家的标准有多低。
其实还有个原因枝江算是个商业城市,富裕的人也不在少数。
因为枝江乃是水陆要冲,除了濒临长江,还是南北连接的连接的交通要道。
自北面荆门州的当阳而来,经过中兴路的枝江可以南下灃州路的石门。
整个途中都有驿铺连接。每个驿铺一般有铺兵五人,骡马若干。
元朝的驿铺制度在当时的时代很先进,后世的明、清都是在此之上完善的。
在元朝的时候,驿铺称为站赤,站赤有马、车、牛、驴、船、狗、轿等多种方式,马匹是最主要的,牛、车、船也为数不少。
驿铺设置的原则就是两地之间正好是一天的路程。确保走一天能从上一个驿铺在下午的时候能到达下一个驿铺。
两个驿铺之间的距离,马驿是六十到八十里,水驿是一百到一百二十里。
元朝还有急递铺,宋时称为急脚递。元代规定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里,则设一铺。
经过急递铺传送消息,一昼夜可以传递三百里。
之前明玉珍控制的地盘小,传递消息派个人走路、乘船或者骑马就搞定了。
现在地盘稳固下来再次看到驿铺便知道也要花心思继承发扬才行。
没有电话、电报,只有这驿铺才能稳定的传递消息,顺便还能运送物资。
南来北往的货物的运输在这个水陆要道因为这两日的战斗而暂时陷入停滞。
尽管不少船只已经转道东面的松滋或者是改销他处,然而城外的沙洲边还是聚集了不少大小商船。
城内的贫民也都趁着战争结束争相抢着去搬运货物挣钱买米吃。
明玉珍派随行的掌管军需的官员也去择其要紧物资全部吃下来。
在城中得了交钞、金银若干,都拿去换成食盐、布匹、粮食、铜、铁、皮毛、药材更合算。
由于明玉珍部还是给商人留足了利润,因而还收获了不少商人缘。
军需官也不失时机的欢迎商人转道松滋前去石门。并且把元帅府的收税制度宣传了一遍。
军需官回来把物资和所做的事情一一汇报。
明玉珍心道这还是个人材。再顺便问了些问题进行考较,他都能一一作答。
自此明玉珍就记住了这个名为史天章的军需官。
城外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商人来来去去。那么不用想,这里陷落的消息肯定也传递到了中兴府城中,甚至更远。
只是一连十五日都没见元军前来,明玉珍心中也吃不定这个新任命的中兴府守将朵儿只班做何打算。
难道倪文俊在沔阳不先取武昌,反而先取江陵不成?
收回遐思,回到眼前,不过这些所谓富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明玉珍的士卒就可以不被发配到渔洋关,而是可以去松滋境内的屯田所干活。
这个政策倒也收集到了几十个女子。
明玉珍让受伤的士卒连同这几十户人一起前往松滋新城听从当地官员的安排。
明玉珍的心思就是这么细腻,前面坚持给当兵的发饷,现在还计划给发老婆。
不过目的也不单纯,是希望他们在战场上卖命。
接着枝江县也被取消,一部分划归松滋,一部分划归渔洋关县,还留了部分准备与宜都合在一起。
此地抄没的粮食酒肉早就拿出来宴飨将士,经过这十五日的修整已经恢复不少体力和士气。
因为铜炮造成的城池的缺口也已经被简单修补起来。碰巧又接到张安抚的来信,那就准备继续往宜都进发。
在此地留了一哨亲卫军和三千社兵作为防守,并约定了出现紧急军情就以狼烟为号。元军在三千以下,放狼烟一柱;元军在一万以下,放狼烟两柱;元军在一万以上,放狼烟三柱。
这次行军又是轻装急进。主要原因两城之间也就六十来里水旱道路,一日便可到达。
更重要的依据是水军、探马已经前行确保了江北、江面并无元军,并且宜都真的如张安抚使所言被他们围困。
傍晚时分,明玉珍已经来到宜都城郊,驻马观赏这军旅、城池、山峰、江河、落日构成的大美画卷。
更远处,山峦起伏,密林葱茏,正是土人聚集的渊薮。那边的险峻高山之中孕育了一条壮阔的大河,名为清江。
清江发源于利川市东北部武陵山与大巴山余脉的齐岳山龙洞沟,自西向东切割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鄂西群山,大部分河段形成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众多。
逆着清江能到达施州。施州就处在巴盐古道的重要节点上。当然也能通过施州也能进入四川。这条交通要道的重要性仅次于长江航道。由于土人民风彪悍,元代在这一区域设立了二十余个大小土司。
远处的宜都县城被一层淡淡的暮色笼罩,好像很快就要被黑夜所吞噬。只是原本宁静的城墙上有不少火把摇曳着,看来又是一群心志坚定的敌人,只愿这次作战能少损失些士卒。
眼前是张安抚使给准备的营寨就在紧挨着渔洋河。这渔洋河实际上只是清江的一条支流。只是渔洋河在清江的最下游才汇入,然后绕过宜都城一同流入长江。由此可见宜都城的选址是非常考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