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我与朱元璋争天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93/49884393/b_49884393.jpg)
第124章 老弟要经商
卸甲坪万户府内,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一桌子的人穿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明玉珍的妻妾女儿、陈理围坐在桌旁,与老弟及其妻妾共同陪伴着母亲享用早餐。
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香气四溢。母亲坐在主位上,微笑着看着家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明玉珍的妻子坐在母亲身边,轻声细语地与母亲交谈着,偶尔为母亲夹上她爱吃的菜肴。
明玉珍的女儿大约是吃饱了和陈理在一旁嬉戏打闹,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弟弟和他的妻妾也在旁边谈笑风生,不时地逗逗侄女。
“母亲,你尝尝这个,是特意为你准备的。”明玉珍的妻子夹起一块精致的点心,放到母亲的碗里。
“好,好,你们都辛苦了。”母亲笑着点点头,品尝着大儿媳为她准备的美食。
“父亲呢?他怎么还没回来?”明玉珍的女儿突然抬头问母亲。
“你父亲昨夜工作到很晚,兴许还在睡觉,兴许一会儿就回来。”明玉珍的妻子抚摸女儿的头回答道。
果然,没过多久,明玉珍就推门而入。他见到家人们都在,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走到母亲身边,深深地鞠了一躬:“母亲,我来了。”
“好,来了就好。”母亲笑着点点头,起身制止要给明玉珍盛粥的女仆,亲自打了一碗,递过去道:“快坐下吃饭吧。”
明玉珍赶紧接过,然后坐下后,与家人们一起享用着晚餐。
女儿这会跑过来要明玉珍抱。明玉珍果然就抱着她吃饭,看着笑嘻嘻的女儿,他心里也甜甜的。
一桌子的人谈论着家常琐事,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整个房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息。
这个场景虽然平凡而普通,但却充满了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营造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明玉珍吃完饭,放下女儿,又抱了下陈理,便打算向母亲告辞去做别的事情。
“珍儿,你一天这么忙,也该多歇歇才好。”母亲笑着说,“你看你弟弟,一天就闲着没事做。不如分些事情与他做。”
明玉珍抬头看了看老弟,见他颇为畏惧自己,又想起之前担心他在地方乱来的事情也没有发生。
除了往屋子里搞了七八个女人,倒也没有其他事情。话说年纪青青的连女人也不想了,那才奇了个怪。
想到同父同母的兄弟就这一个,眼瞅着也算是个可造之材,确实不能年纪青青就当猪养。
“老弟,你想做什么呢?”明玉珍直接了当的问道。
“哥,我也不敢违了你定的章程。只是天天闷在家也没多少意思,我思来想去觉得经商还是不错。”
确实这是个好主意,甚至是自己唯一能接受的发展方向。
老弟这个万户除了房产,并没有一寸自己的田土,也无权管理地方,手下的千户还是自己的人。
“可是钱粮不够你开销?”明玉珍并不急于赞同。
“足够了。我自己一年两万石粮钞,母亲还有三万石粮钞也贴补给我。其实,我还存下不少。只是屯在那里也怪可惜。便想着做些生意,母亲只是让我问过哥才能决定做还是不做。”
明玉珍也不绕圈子,说道:“只要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我都支持。比如,你放贷也可以,但是钱息不能超过元帅府的规定。甚至此地将来办了官营商社也可以交给你管理。要去土人聚集区走商也可以。”
“好嘞,哥。我一定遵纪守法,照章纳税。”老弟想到一事,皱眉道,“只是若是去山区,没人护送可不行。”
“那你自己再训练一局士卒。这一局的士卒的养护自己负责,军械可以找后勤府采买。”明玉珍想还是应该让老弟有些军事能力才好,因为这附近的土人确实很多,这次带兵过来也有计划顺带解决台宜寨的问题。
明玉珍见老弟喜形于色,还贴心的问道:“你房子是不是不够用了?今后直接向洈水县申请土地交房就行。不允许侵占良田。只是建好的房子按照规定交税就行。”
老弟心中一盘算,这也花不了多少粮钞,便笑嘻嘻的应承下来。
“另外,此地有什么不法事都可以写信告诉我。就每月来一封信吧,所见所闻,写什么都行。”
“好勒,哥。我一定替你盯紧了。”老弟拍着胸脯应承。
“既然你也要练兵了,今天下午同我一起去看看姜国兴的兵,昨晚已经让明震去安排了。”
老弟正是对统兵感兴趣时候,高兴的答应下来。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便撤了桌子,开始打麻将。富贵闲人的生活就是这么单调。
等到下午,在亲卫的陪同下,明玉珍一行在姜国兴的引领下进入此地兵营中。
“姜国兴,你的兵带得如何?”明玉珍站在校场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正在训练的士兵们。
“回禀主公,末将的兵都按照你的指示严格训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姜国兴千户恭敬地回答。
明玉珍点点头,满意地笑了笑。
他转向一旁的明邓义,说道:“邓义,你带一局士卒与姜国兴的兵进行一场对抗演练,让我看看你们的实力。”
随着号令声响起,两队士兵迅速列阵,手持冷兵器,气势如虹。
明邓义和姜国兴分别站在各自队伍的最前面,指挥着士兵们发起攻击。一时间,校场上刀光剑影,喊声震天。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双方各有胜负。明玉珍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场中的士兵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老弟,你看这些士兵如何?”明玉珍转头问向一旁的母亲。
“很好。”老弟微笑着点头,“哥,你治理有方,这些士兵都训练有素。”
明玉珍微微一笑,然后转向身边的县令说道:
“谭县令,随着我们采矿、采石、冶铁等产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涌入此地。我希望你能多开辟田地,尽可能打出更多的粮食供应本地。同时,也要加强治安管理,防止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
谭县令恭敬地回答道:“是,主公。我一定按照政务府的章程去做。”
明玉珍点点头,继续说道:“另外,若是有土人归附我们,可以接收他们。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融入我们的社会,按照汉人的风俗生活、说话。这样才能促进我们之间的和谐共处。”
县令点头称是。
了解完本地的军事和民生之后,明玉珍决定明日再前往大清山看看未来冶铁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