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寻觅生命的镜与灯

我亲爱的馨卓,每每感受到你的体贴和爱意,我都高兴极了。我恨不得写完这一整沓信纸,把我一整片融化的心都揉进这辞藻中。我翻阅着你送我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我迫切思念你,这思念似有形,如万柳垂枝,随东风吹到天涯,又似无形,缥缈不可见,却又盈满眼底,望不穿。

我常常想你,想到你也这般爱我,我便不那么郁结了,心变得澄澈起来,毕竟同你相爱的幸福胜过一切感受嘛。你说,我是因为爱你失去了自我,还是因为爱你而寻到了更真实的自我呢?

书中代序十问之一,便是问“爱情到底是一个失去自我的过程,还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呢?”宝贝的回答是寻找自我,也说心甘情愿的改变、正向的改变并不一定坏。我想这是极正确的,我们的心果然始终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的灵魂应当是契合的,它们既是相同种类,又像齿轮般完美啮合。

在爱情里,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的一句神谕,也有诸如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对这一命题不断探究。我想,在陷入爱河之前,在爱他人之前,必须先认清自我,我的爱是什么,我为什么爱,我该怎样爱,如果被爱我该怎样对待,如果不被爱我又该怎样对待,我的爱对他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爱和被爱对我意味着什么,这都是我们需要看清的问题。由此我又想到了萨特的一句哲言,“他人即地狱”,听起来有些禅语的意味,简单来说就是,当人失去自我的时候,何须下地狱呢,你所依赖的他人、所身处的现实,无处不是地狱。为了和爱的人相处而压抑本心、扭曲自我,那不是爱情,也无法幸福,那是将自己赤裸裸的真心置于无间地狱。亲爱的,我不愿你失去自我,当然我也相信你并不会因为情爱而牺牲自我,那是愚蠢的、极可悲的。我们都见过太多人为所谓爱情扭曲自我、压抑自我、委屈自我,当爱情里掺杂了卑微、乞求、冷漠乃至轻蔑时,就不再是爱情,而是彻头彻尾的伪物,也不再会幸福了。

在面基之前,我躁动的心也未尝没有幻想过与你在一起的场景,你可爱、温柔、同时又优秀、礼貌,还带有我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气质,你的美好是在由内而外地吸引着我(当然你如水的容颜也在撩动着我的心,哪怕我在此之前只见过你一面),我幻想过同这样美好的你牵手、拥抱,但也止步于拥抱,你在我心中纯洁、神圣、仿佛不染纤尘的,容不得我进一步的亵渎。当然,现在拥有了宝贝的小狗是兽性大发。不行,这部分不能再写下去了,再写我就要起性欲了,已经是心猿意马了。

回到正题。在面基之前,我对你是有所幻想的,但我也谨慎地审视着我对你的好感,那时它还不算爱,或许只算得是朋友之上的一些越界的喜欢。是后续的相处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你,在进一步了解了你之后,我才真正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但我同样是极惴惴不安的,那时我谈不上有多优秀,长久地担忧自己是否配得上你,很多次怀疑自我、否认自我,但又在你的一次次撩拨后重燃信心,你呀你,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呢。再后来的表白,兴许也是冲动、激动居多,那按捺不住的情思早已将我试图平静的心湖搅得翻江倒海,我迫切地想要与你在一起,迫切想对你说那些深藏在心底不知道多久的、想对此生真爱的女孩说的那些小情话。于是,我们恋爱了,这奇妙的爱情剧拉开了帷幕。

我想,你也同我一样,无数次地冷静审视了自己的心,也像我一样因为初恋而感到躁动不安。或许你比我更早地看清自己,在感受到我的喜欢之后,选择给我更多的正反馈,我也有了进一步与你交往的勇气。你看,我很幸运吧。爱的人恰好是一个认真对待自己、认真对待爱情的女孩,没有盲目随大流地追求高富帅(虽然我不是,但我也希望我是嘛),没有被爱情冲昏头,反而一次次地冷静审视自己的内心。

我们的相爱,是极不容易的,但也是命中注定的。

但现在仍然不是放松懈怠的时候,我们仍需要不断认清自己。相爱后,我们都有了诸多的改变与成长,这些改变大都是我们为了更好地相处而做出的自我约束,是为了彼此的牺牲与妥协,但这算是我们失去了自我吗?我认为不然,人是复杂的,自我亦是变化的,没有人可以固守自我不变通,或者说固守自我必将导致自我的崩塌与毁灭。我们需要成长,事实证明,相较于刚在一起时候的激情与腻歪,我们现在的相处更像是细水长流,有小甜蜜小幸福,也有安静的陪伴,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然走进了彼此的生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的自我,也悄然改变了。我不再向从前那样固执认死理,学会了和宝贝冷静沟通,知错就道歉,有缺点就改正,虽然难以一蹴而就,但是努力做出实践。我也不再喜欢独来独往,更想陪在你身边,做个吉祥物也好,做个树洞也罢,有你在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充实,我整个身心充盈着幸福,连时间的流淌都变得静止,一粒微尘、一缕风、一片枯叶,都变得可爱起来。你让世界变得可爱起来,不,你就是可爱本身,是我的世界在慢慢变成你的样子。谁又能说我是在失去自我呢,我是在爱你的路上一步步褪去旧我的糟粕与枷锁,像在海边捡拾贝壳的小孩子,每一颗贝壳都是新的真我,它们正闪着奇妙的光,忽明忽暗,握在手心的那一刻,就消融进了我的身体,我在变成新的我,但我依旧是我。又或者,我是在寻找真正的自我,对你的爱,你给的爱,都催生着新的我,更好的我,更富有活力、动力与责任心的我。我认识到更多,我拥有了更多,我拥有了你,就拥有了全世界。我好像生来就注定会拥有你一样,世界是为了让我爱你而存在的。一定是这样。

让我们重新睁开审视的眼睛,保持我们敏锐的目光,回到“镜与灯”这个象征主义的命题上来。这个概念来源已久,自柏拉图以来的文学理论均有它的影子。艾布拉姆斯教授的现代文学理论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便是取自与此。镜,是心灵的一种隐喻,将心灵比作外界事物的反映者;灯则是把心灵比作人自身向外界事物的影响,心灵如灯般闪光。寻觅生命的镜与灯,寻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都在路上,在现实中、在爱情里,我们都需要去寻觅真实的、完整的、更美好的自我;镜就是我们对现实、对彼此的不断的认识与探索,我们感受现实的苦乐,为爱情歌颂、感慨、乃至痛哭流涕,我们透过彼此毫无保留的全身心,看到对方最透亮的特质,吸引彼此,进入彼此;而灯就是我们映照现实的诸多变化后,所诞生的更优秀的自我,它必然是清澈明亮的,那光芒柔和、温软,我们爱情也因这光的抚摩而绵长、坚韧。是这爱情,在指引我们寻觅,我们的镜与灯,我们的真我。

忽然想起冯至的一首十四行诗。当然,如果人生也是一首十四行诗的话,你必定是我最偏爱的那一行,而剩余的十三行,都将写满你的名字。说回他的诗,我少数读过的一首,这首应该有深厚的存在主义思想。生命的承担、自我实现、幽微而隐显的生的滋味、隐含的自然万物,似乎都包含其间,不可捉摸。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