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方评价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三方

“现代职业教育”表明职业教育已进入“走过规模扩张、步入内涵建设”阶段的“后示范时期”。在此期间,如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监控和导向作用,发动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动态监控的常态化机制,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可以预见,新的一轮社会力量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浪潮即将来临。

参与并主导现代职业教育评价的社会力量有哪些?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三方是谁?学术界有多种界定,但比较笼统,不具体。

本书将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定义为由政府委托并认证、独立于政府和职业院校之外的中介评价机构,评价机构可招聘全职或兼职评价专家,组成专家团,对职业院校进行评估。评价专家团可由行业企业专家(含行业管理专家、行业技术人才)、教育专家(含教育研究专家、教育管理专家、教学一线名师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

二、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运行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运行模式是指现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运行整体过程的动态发展的标准样式。此运行模式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成熟模式,但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政府可以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经费资助、资质认证和其他支持,或者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为职业院校的资源禀赋、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院校治理、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质量跟踪等方面提供诊断服务。

这种“全过程动态监控”包括“事前预警”“事中诊断”“事后反馈”。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事前预警”,能使职业院校量力而行,在自身资源的有限范围内进行建设;通过“事中诊断”,能帮助职业院校及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纠正错误,使“当局者迷”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以免出现一些重复建设或偏离轨道的建设;通过“事后反馈”,可将职业院校出现的共性问题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将个性问题反馈给各职业院校,以帮助职业院校持续改进,规划更好的发展前景。本书界定的第三方评价是第三方机构主导(而不仅仅是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而有别于国内大部分第三方评价机构仅发挥参与作用的现状。

三、高等教育评估

高等教育评估以高等教育为对象,以一定的标准判断其教育效果或价值的过程,即以一定的目标和标准为准绳的效果或价值判断过程。

四、评估指标体系

围绕目标,经过分解并转化而成的指标的群体及各项指标权系数(权重)的集合被称为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是其对目标影响程度的反应,同时也确定了各指标同评价结果的关系。从职业院校的微观管理来看,一套指标体系就是一套具体的管理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又是为整体目标服务的,为改进职业院校教育服务和管理提供了方向和路径。通过对指标的分解和诊断,能找到职业院校管理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根据指标所代表的方向,制定职业院校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特别注意要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评估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评估的核心,没有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就无法进行评估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则依据此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的评估必然会因先天不足而走向误区,达不到评估的目的。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做好评估工作,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可信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