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兵役制与授田制的设想
ps:万分感谢——寒冰如流水大佬的两张月票。
公元前548年,冬春交替之际。
晋平公率军渡过泮水,和会盟的诸侯国大军在夷仪会师。
夷仪——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戎狄入侵邢国,邢侯不敌,求救于齐,齐桓公率领齐师、宋师、曹师援助邢国。邢侯将国都迁往夷仪,齐、宋、曹等国为之筑城。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卫国灭邢,将夷仪纳入卫国领地。
这边大军会师,除了大周,因为戎狄的叛乱之事,未派遣一兵一伍,而其余诸侯国军士均已抵达,九国诸侯联军,兵力达到了空前。
足足集合了十万军士,还不算负责辎重的徒隶兵。
而齐国在收到了诸侯联军欲伐齐国的消息后,国内却出了一件大事。
国君齐庄公死了。
因为什么死的呢,前文有提到过,好色的齐庄公,玩弄朝臣崔杼的妻子棠姜,被齐庄公的心腹贾举与崔杼合谋,不仅捉奸在床,还被乱刀砍死。
而崔杼正好借齐庄公的死来来请和。
齐国崔杼派出隰鉏去讲和,告诉晋平公,伐晋之事,全是齐庄公的主意。
而齐国为了拿出道歉的诚意,已经杀了国君齐庄公用来谢罪,并将齐国祭祀用的礼器送给晋平公以讨欢心。
还派出了庆封去晋军中进行游说,庆封游说时,带来众多男女奴隶,分别捆好,排成排,送给各个国家。
从晋国的最高的六卿,到五吏、三十帅、三军的大夫,甚至各级属官,就连百夫长都接收到了齐国的贿赂。
晋国上下都很满意,包括没有话语权的普通士伍,因为不用战争了,就代表着他们不用去送死了。
唯独不满意的大概就是劳师远征却没有什么大收获的其他诸侯吧。
晋国上下,包括晋平公接受了齐国的请和之策,派叔向去告诉诸侯,说齐国有国丧,此时讨伐不合礼仪。
诸侯们能说什么?都是一群小弟,最后只能同意撤军。
鲁襄公还派子服惠伯去向晋平公回复:“晋国赦免了有罪的齐国,用来安定其他小国不被齐国报复,这是公侯的恩德,寡君必定遵命。”
鲁国不愧为晋国最忠诚的小弟,就在这个时候都不忘拍一记彩虹屁。
大军气质高昂的来,无聊蛋疼的回。
时间眨眼间到了季春三月。
绿意盎然的中原之地,一片勃勃生机。
田野间,耕牛,农夫们忙碌的身影在田垣间闪动着。
进入春秋时期中原大部分地区已经彻底结束了刀耕火种的时代。
人们已经认识到“百谷草木丽乎土”的重要意识,开始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别。
土用来以相民宅,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壤用来“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不仅是对土壤进行了分级,还有按土壤的质地、色泽、肥力等划分了标准并进行田亩优异的区分。
洛邑王城外,一众朝臣随着周灵王缓缓而行。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祭之礼,为了国家无灾无难,民众织耕可以大丰收,春祭之礼是不可或缺的大仪式。
经过昨年的初亩税,在田税这一块,王室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只昨年一年,大周的粮库之粮,就是往年的好几倍。
今年若能再次足额征纳亩税,冬季便可以着手计划南平陆浑戎狄。
可在平定陆浑戎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姬晋来做,而且必须做成功,否则他将无兵可用。
是什么呢?便是兵役制度的改革与田亩制度的颁发。
在大周建立初期,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兵制,王室组建了六军和八师,但六军和八师是平时生产,战时打仗的半常备军。
而且六军基本由关中的周人。八师由被周迁到洛阳附近的殷人组成。
在早期的西周,诸侯们也就拥有一旅(约500人)到三军(约37500人)的武装,到了春秋便开始扩大,但基本和大周差不多。
而目下,大周已经只剩文、武两军,还不是满员状态,平日间多为洛邑王城附近的国人服役。
至于第三支新军,则是姬晋从各大氏族哄骗而来的国人组成,农忙时需要回家耕种,农闲时才被征兵服役。
在平日农忙时,大周王师几乎是人去屋空的状态。
如此一来,若是遭遇诸侯或者戎狄的征伐,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局面。
而怎么改变这种制度,便只能改变兵员制度,可兵员制度的改革,首先便要建立在民有所依的基础上。
否则如何给你卖命打仗,没有好处可拿,强制征兵,只会让国人的反叛情绪高涨。
这就涉及到了奖励制度,那这个时代,什么最有吸引力,自然是田亩。
姬晋的兵役便是征兵制配合授田制同时进行。
当然,氏族们的利益他依旧不好明目张胆的去打主意。
他计划先从占领的宜阳、伊阙二城开始,当然还有底层的野人。
开放募兵制,按军功爵位来授田。
如此一来,至少将征兵的对象开放到了野人的层面。
而野人也有了上升的通道,可能用不了多久,便会国人们平起平坐。
而国人会不会与野人有矛盾产生,姬晋不得而知,但是授田制同样适用于国人。
国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看军功后,便可以得到更多的授田,想来应该没有人不愿意。
那么问题来了,田地从哪里来?
自然是需要抢了,抢氏族们的吗?显然不可能。
那就只能抢别人的,第一家便是陆浑戎。
想来用不了多久,大周军民便能深深的体会到,攻城掠地的好处。
细思极恐之下,姬晋不得不对卫鞅的军功授田制感到佩服。
秦国能横扫八荒,一统六合,若没有卫鞅的变法,那就乖乖去做梦吧,恐怕连东出都做不到。
待春祭之礼结束后,一众朝臣散去,姬晋也回到了东宫。
“殿下,那个有易氏的小戎狄还在东宫囹圄中关押。”
斐豹跟在姬晋身后提醒道,姬晋顿时立足,转过身看了一眼飞豹道。
“汝不提,我还真忘了这个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