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大明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人才

听到吩咐,朱标便向朱海军提问道:“贤弟说官商非常重要,可以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那既然如此,所有东西,全部都是官卖,岂不是所有物价便是朝廷说了算,物价就很稳定了?”

一听这话,朱海军想也不想地说道:“那当然不是,如果全部都是官卖的,那官商的缺点就会被放大,肯定是不利的……”

所有物资都是官卖,这在历史上是出现过的,也证明文明程度没有达到的话,肯定是不可行的。

朱海军就他的印象,给朱标,同时也是给朱元璋说起了官卖和非官卖的优缺点。

他这个详细解说,顺带着把朱标所列问题中的不少问题都顺带着回答了。比如说,官卖该如何做为好?

等到朱海军说完之后,朱元璋认真地点评道:“叔还真是大开眼界了,官商一道,原来有这么多讲究。你提及的贪污腐败之事倒是好说,估计你也知道,叔对此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定然重典治理,倒是这从事官商的人才,实在是难找啊!”

说到这里,或许是这个话题让他很是感慨,困扰他很久了,便又接着说道:“叔建立了大明朝,所有事情都要从前元的基础上甄别重新规定,每光复一地的华夏土地,也要派官员治理,这人才实在是太缺了!”

“之前时,叔是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科目录取人才为国所用。但是都御史赵仁上书说有许多人不称职,比例之多让叔很是震惊。叔没办法,如今已经在征募天下的秀才准备任用他们,但是怎么选拔他们又是一个问题。”

朱元璋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朱海军都能看出来,他明显是有点伤脑筋的样子:“……刑部尚书开济上奏说,把经明行修作为一科,工习文辞算一科,通晓书义算一科,人品俊秀算作一科,练达治理作为一科,言有条理作为一科。六科都具备的算作上等,具备三科以上的是中等,不到三科的算到下等。以此来选拔人才。”

“叔一直认为,设立官员是为安定百姓。官员任命不当,百姓就会受害。就算让他们去办官商的差事,也是一样和百姓过得好坏相关。现在征募到秀才,应该考察他们是否有才能,和才干的大小,然后授予他们官职。可这定下的法子,叔其实是心中没底的。对于这些,你怎么看?“

朱海军年纪轻轻,懂得却是很多,这让朱元璋有些期待,不知道朱海军在这方面会给他一些什么建议?

朱海军听了,很是理解朱元璋在这方面的急切心思。

要说起来,元末明初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有才品行又好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大部分人都有元朝当官的陋习,贪赃枉法是常事,因此没少死于朱元璋的屠刀之下。重典治官,绝对不是说说而已的。

如果朱海军没记错的话,等以后洪武年间四大案中有关贪腐的第二个大案爆发之后,各衙门能幸免的官员几乎就没有,以至于出现了历朝历代最为奇观的一幕:衙门中做事的官员都是戴着枷锁,然后审讯底下的犯官。这一幕,史称戴枷为官,其他朝代没有,洪武朝的特色。

朱海军虽然喜欢键政,要是没有任何后果的话,他可以想也不想就侃侃而谈。一如最开始的时候,他面对朱标和朱元璋,都能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想到什么说什么。

但是,如今他和朱元璋一家的关系已经有所不同,并且朱元璋虽然和他隔了一个位面,把这些国家大事拿来问他时,他还是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不敢和以前一样想也不想随便说话了。

就见朱海军考虑了一会之后,才慎重地说道:“就这个问题的话,如果在我看来,肯定是术业有专攻。缺什么方面的人才,当官的,当官商的,就选拔这方面的人才便好。明朝的具体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可以说说我这个时代选拔人才的方法。”

听到这话,朱元璋微微一笑,赞许地说道:“海军,你更稳重了!”

朱海军没想到朱元璋有这么一夸,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心中感觉有点美滋滋的同时,便开口说道:“我这个时代,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是从小学到中学读九年基础书,免学杂费,只要交书本的费用就可以。甚至有些地方比较富的,就是十二年义务教育。”

他在介绍着,朱元璋和朱标等人都在认真听着。甚至连马皇后都很认真,他倒不是说要学以致用,而是好奇后世是什么样的。

“经过高中三年的基础之后,便会全国统考,按照排名选拔出人才进入大学再学习。这个时候,就不再是基础知识,而是分门别类,只要国家有需求的学科都有。毕业之后由国家或者要用人才的衙门,作坊,商铺什么的通过面试,考试挑选自己想要的人才。”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留在大学里深造,或者到专门的衙门里面深造,学习更高深的知识,探索更高深的知识。大概的教育情况,人才选拔就是这样的了。”

朱元璋认真地听完,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想了一会之后,他才露出笑容说道:“你们这种做法,和叔在考虑的法子还是有些相通之处的。”

因为朱海军刚才说过他不是很清楚明朝的情况,因此,朱元璋随后便介绍了起来。

他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就诏令天下立社学,规定府、州、县每五十家就要设立一所社学。

社学主要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入学后,儿童们首先会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基础启蒙读物,随后会学习经、史、历、算等更深入的知识。此外,他们还必须兼读《御制大诰》和明朝律令,以了解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同时,社学还注重讲习社会之礼,培养儿童的社会道德和礼仪规范。

这个社学不能算是官方正式的学堂,老师是当地的士子而已。

在社学往上,便是府学和县学这一级,就有领朝廷俸禄的教谕了。

在这之上便是朱元璋刚刚下旨改称为国子监的最高学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教育制度的三级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