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逻辑思维
一、从“逻辑”一词讲起
“逻辑”一词是英文“logic”的音译,意为思维的规律。所以逻辑学便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思维是人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逻辑学不研究思维的内容,而仅仅研究思维的形式,什么是思维的形式?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农夫只有在春季辛勤地耕耘,才能在秋季有一个好的收成。
例二:天空中只有布上乌云,才能哗啦啦地下上一阵雨。
例三:纵观历史,只有社会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这三个例子表达了不同的内容,例一属于农业的范畴,例二属于气象学的范畴,例三属于社会学范畴;与内容从属于三个迥异的范畴不同,这三个例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也就是思维形式相同,均为“只有……,才……”
“只有……,才……”就是逻辑学要研究的思维的形式。
相对于思维的内容来说,思维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逻辑学才能抛开思维的内容,对其形式加以研究。
虽然如此,但还是需要注意,思维的形式与思维的内容是一种辩证的统一,是互相依存的、不可分割的,既不存在没有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也不存在没有思维形式的思维内容。
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了越国名臣范蠡急流勇退的故事。
后来,有人在越王面前进谗言,污蔑文种将要作乱。越王于是赐了文种一把宝剑,说:“你教给了寡人九条伐吴的计策,寡人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剩下的六条还在你那儿,你就先去地下和先王试上一下吧。”文种于是自杀。
杯酒释兵权
《智囊·宋太祖》等书中记载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策划了陈桥兵变,自此黄袍加身建立起了宋朝。从此次政变看来,赵匡胤能够得天下,最关键的是他掌握了后周大部分兵权。鉴于此,在当上皇帝后,他便与宰相赵普积极谋划着解除兵变中那些拥立将领的兵权。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早朝结束后,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被留下来参加酒宴。正当众人酒酣耳热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感叹道:“我要是没有诸位鼎力相助,也坐不到这个位子上,我始终没有忘记过你们的恩德。可是做天子难,我现在整夜都不能安枕而睡,还不如当节度使的时候自在快乐。”石守信等人连忙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匡胤回道:“这个不难知道,我这个位子,谁不想坐呢?”众将领听后都吓得跪倒在地,连忙叩头道:“陛下为何说这样的话呢?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说道:“你们虽然没有异心,可要是麾下之人贪图富贵怎么办呢?哪日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虽不想坐这位子,也身不由己了。”石守信等人哭泣道:“臣等愚笨,没想到这些,只希望陛下哀怜,指一条生路。”赵匡胤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追求富贵不过就是多得些金钱,自己好生享乐,也使子孙不会贫困罢了。你们为何不放下兵权,买些良田美宅,为子孙置下永久的产业……君臣之间,互相没有猜忌,不是很好吗?”将领们立刻拜谢:“陛下如此顾念臣等,实在是再生父母啊!”次日将领们都声称身有疾病,请求解除兵权。
在这两个相隔千余年的故事中,同为一国之君的勾践与赵匡胤二人,在观念里都有着同一个内在的思维形式,即只有消除有功之臣的权力与影响力,国家政权才能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