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3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拓展和丰富了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解释经济组织规模变动与经济效益变动之间关系及其规律的理论。涉及经济组织自身规模大小、边界界定,其与经济利益如何相关,规模何时存在、存在前提、规模经济的实质、规模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经济规模主要是生产规模,核心内容是土地要素、技术设备的经济规模。农业规模化经营能提升农业产量并降低生产性成本,节约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发挥农业内在规模经济的优势。
传统规模经济理论无法解释农业合作组织规模、农业企业与种植大户共存、范围经济与专业化组织共存等专属农业经济的特色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规模经济理论是对严格约束条件下的特定现象的表述,仅限于从技术经济层面认为规模会带来经济增长。规模经济实质上源于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改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以期实现农业利润最大化,农业经济组织通过统一管理、产业专业化的合理分工实现农业经济内生性增长。
第二,重新定位规模经济、组织化经营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初始规模越大越能攫取规模效益。但农业经济的独特运行方式揭示,农业生产规模的大小是影响农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重要因素。生产、管理、营销技术集成化与柔性化发展,外部市场的内部化,规模经济、组织化经营都在农户经营组织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第三,拓展对农业规模经济类型、组织化经营组织模式特征的新认识。
传统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只存在技术经济形态上的效率改进。而通过本书的研究,拓展了对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组织模式特征的新认识,农业规模经济有技术经济形式的规模经济形态、空间地理上的集群经济形态、组织多元化经营形式的范围经济形态及组织结构一体化的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