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烟火
世间的日子正是这么的暗淡与鲜亮交叠轮回。
---------钱红莉
暗淡有很多种,鲜亮亦是多姿多彩。
拨开记忆的层层薄雾,我嗅到了人间的烟火气,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哪怕河北总是被嘲笑特产是安徽板面,但在河北的不起眼的小镇中,味蕾也能得到极大满足。
在我的地域文化意识不强的背景下,我吃东西其实比起起源更在意味道。
童年时更为直接,因着很难接触到什么地域性菜馆,我经常吃的就是炒菜。
小时候每次出去吃我都会点两个菜:糖醋里脊,京酱肉丝。
于是时间长了,儿时每次下馆子他们都会体贴地替我填上这两个菜名,直接跳过询问我的环节。
如果不是炒菜的话,大概就是烧烤或者面馆和饸烙馆了。
我记忆很深的是镇上开了十几年的胖大嫂手擀面,里面面种很齐全,每次去吃都是因为爸妈下班很疲惫懒得做饭,于是大手一挥,俗称“搓一顿”。
其实在我看来,饸烙馆一般有卖面的,但是面馆就不一定有饸烙。我们在吱呀呀的吊顶电扇下一屁股坐下,熟练地一人一碗面加上一两个凉菜。
我喜欢吃罗非鱼,但是长大就不爱吃了。
这种面馆之旅是我童年晚饭的意外之喜,可以说是顽皮的孩子玩够了又出去吃了顿饭,叫“锦上添花”。但是对我父母来说大概是一天忙碌奔波后放松的场地,算是忙里偷闲,苦里带甜,回味无穷吧。
不可否认的是,一碗面腾起的热气也悄悄地烘暖了亲情,一顿晚饭将白天各司其职被打散的一家人聚齐,也是这时候,家的滤镜格外浓厚。
初中之后,有些不得了了,我这个人腿没变长,走的路倒是远了起来。
初一起我开始自己坐公交去县里玩,彼时一般是跟同学或是嫂子逛街和吃小吃。
后来我嫂子拿了驾照开上人生第二辆车时感慨:“你还记得当时咱俩等二路吗?那时候就算来回要等很长时间,还得被太阳晒,也开心得不得了啊!现在好像就没之前那么有感觉了。”
是啊,做没有空调的二路,一路颠簸的时光早已过去,但是出行的时光我一直珍藏在心中。
那时候我们其实活动都挺固定的,逛街是来回那么几家店。
虽然我们购物没有探店的意识,但是吃饭确实很积极的。
初中家庭聚餐去过几次侯氏火锅,但是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就简单些。
汉堡店一般会去德克士,我比较爱吃菠萝汉堡,而且黑胡椒鸡柳也很赞哦;后来被初中同学推荐了一家花甲粉店,评价好吃,加上周围有类似美食广场的地方,我们每次都会带着炸串,各种烤饼(比如一款紫米饼,内馅是红糖花生芝麻肉松,外表有些酥,但是整体偏厚实绵软)奶茶闯入花甲粉店,乍一看花甲粉淹没在一众小吃中,显得我们这桌和别处的单调格格不入。
后来我们又开始吃锅魁酸辣粉、刁四麻辣烫、冷锅串串啥的,但是我比较惊喜的是第一次吃到韩式炸鸡,蜂蜜芥末味的,我超级喜欢那个酱,配上酥香的炸鸡和年糕简直是我的年度最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县城驻入了越来越多的奶茶店。光是蜜雪冰城就开了五六家,有无印良品,在高中时益禾堂也来凑了热闹。
但是我觉得益禾堂虽然果茶比奶茶贵,果茶是真的没啥滋味,我更喜欢烤奶和奶绿。
美食怎么能少了甜品呢?我经常去幸福鸟,除了一些柜台上精致的小蛋糕,我比较喜欢吃麻薯、吐司、半熟芝士、有夹馅的毛毛虫,最好是草莓味的。
后来镇上也崛起了一家甜品店,竟然可以和幸福鸟媲美,其中我买的最频繁的就是三明治和脆皮泡芙了。
我的姐姐们在石家庄市里工作为我尝到新的美食提供了绿色通道。
于是我这个美食狂徒邂逅了九禾西点和苏顺成,巧克力泡芙和绿豆饼红豆饼占据了一席天地。
上了高中,我的游玩地点从县城转移到了市里,由于身为打工族的姐姐在长安区有租屋,我的活动地点限制在了中山路,吃饭地点集中在北国和勒泰。
嗦粉党初遇过桥缘就被砂锅烫出了泡,但是依旧不妨碍我吃得很开心。
高中我饮食的一大变化就是烤鱼闯入了我的世界,所以我得以吃到半天妖、鱼酷、林溪晚亭。
我的饮食很一部分跟我嫂子有关系,因为她秉持着“远方有海,有山与林”的自由主义,虽说我感受到享乐主义成分高一些。我跟着她吃吃喝喝,去的餐馆基本一致,烤鱼也带着她的影子。
还有很多餐馆就不一一阐述了,但是有很多小场景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这些场景出现的食物可能客观来说并没有以上食物好吃,但是氛围和情将它们的味道烘托到了一个高潮,堪称代表性美食艺术。
旅游一趟,用浏览的心看过远方花枝灿烂,品过异地风情,在无限次接近大自然后随意挑选的饭馆也会沾染上神圣的烟火。
承德之旅,我们去过棒槌峰之后在一家街角的饭店坐下,那个砂锅炖牛腩确实升华了我们的一天,重要的还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氛围加成。
在家追剧会用我买火锅底料赠的小锅煮螺蛳粉或者麻辣烫,切上一盘水果,美美的一个夜晚就此度过啊。
去超市购物永远直奔面包货架,桃李永远被第一个抓进购物车,后来我解锁的新吃法是桃李吐司抹上丘比特是沙拉酱绝了,虽然第一口沙拉酱的味道有点像美甲的漆味,但是越吃越上瘾。
夏天的冰镇西瓜用勺子舀着吃,虽然总被爸爸教训说“哪有这么吃的,都是切着吃的”,但心里甜滋滋的。
云蒸霞蔚,前程似锦,漫漫征途怎么能少了美食这种人间烟火相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