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焦虑的来源,清醒地面对孩子的学习
提到学习,你会想到什么?
“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就是要吃苦”……
如果我们带着这些观念去教育孩子,会发生什么呢?
作为父母,我们这一代人确实有很多是靠学习改变命运的,于是“知识改变命运”也成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对获取知识的焦虑,让我们这一代人在教育孩子时,总想让孩子从小就获取更多的知识,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就意味着有更高的起点。
于是我们的孩子从几个月大就开始“磨耳朵”,1岁多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2岁开始背古诗,3岁开始学加减法……但渐渐地,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越抓越紧,与孩子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持续地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发生冲突,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情绪触发点,更清晰地看到冲突背后限制自己的行为模式是怎样的,看到焦虑的背后是什么在控制着自己,导致自己总是在类似的情境下做出相同的下意识反应。
艾米学习成绩很好,语文98分,数学97分,英语95分。但艾米妈妈对女儿的成绩很不满意,她觉得女儿不细心,同样的错误总是一犯再犯。
艾米妈妈对女儿的情况非常清楚:数学会看错题,英语总有几个单词拼写错误。这类问题似乎成了艾米妈妈的魔咒,每次考试后都会为此和女儿大吵一架。
艾米也痛苦不堪,自己在同学妈妈眼里是令人羡慕的好学生,为什么自己的妈妈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总是对自己有挑不完的毛病。
后来,我带着艾米妈妈做了情绪触发点的探索。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她的父亲总是对她要求很高,每次只要她考不到100分,父亲就会罚她站在墙角面壁思过,还不让她吃饭。这让她每次考试都很紧张,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失误,考不到100分。
即使有时考了100分,等待自己的也不是表扬和肯定,而是父亲“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之类的说教。这让艾米妈妈即使在成年后,面对别人的表扬也无法坦然接受,总觉得别人那样说不过是客气,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很显然,艾米妈妈把自己小时候对考试的感受带到了亲子关系中。当女儿考试成绩就差那么一点儿就可以达到100分时,她自己小时候被父亲惩罚的感受再次被激活,使她下意识地用小时候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女儿。
明白了这一点,艾米妈妈泪流满面,她没想到小时候的经历对自己影响那么大。后来,她通过长时间持续记录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并刻意练习在生活中观察女儿的优点,心态慢慢放松下来,对女儿的成绩也渐渐不再苛求。
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一书中提到了“成人的隐藏情绪”这个概念。他提到,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表达情绪的自由,那些无法表达的情绪被隐藏了起来,在潜意识里控制着我们。
成为父母后,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触发了那些被隐藏的情绪时,我们心中就会爆发“是释放还是继续隐藏”的斗争,表现形式就是下意识地做出情绪化反应。
有三种方式可以帮助父母应对这种被觉察到的情绪化反应。
第一种,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待一会儿。丹尼尔·西格尔在《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到一个处理情绪的经典方法叫“取个名字驯服它”。只要说出这是什么情绪,我们就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值下降了。另外,最好离开触发你情绪的现场,或者觉察自己当下是哪种情绪,给情绪一点空间,好让自己冷静下来。
第二种,把情绪写出来,让情绪自由流淌。我曾经做过很多年的情绪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重新感受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找回自己情绪感受力的过程。在我参加的一次情绪疗愈工作坊上,老师提到:把当年没释放出来的情绪释放出来,是疗愈的关键。把情绪写出来,是一种非常好的疗愈情绪的方式。
具体做法是: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安静地坐下来,用闹钟定时15~20分钟,从“我感觉……”开始写起。不要在意自己写了什么,甚至不需要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让情绪在笔尖肆意地流淌。然后另起一行,依次继续写“我发现……”“我选择……”“其实我想说的是……”直到闹钟响起。
坚持一段时间的情绪书写,你会发现自己对情绪的感受敏感了很多。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的频率会越来越低,对自己也会有更多的接纳和共情。而父母对自己的接纳和共情,是看见和接纳孩子的开始。
第三种,有意识地觉察和记录情绪触发点。如果你和孩子(其他关系同样适用)之间频繁因为某件事发生冲突,你感觉自己似乎在重复某种模式,就可以尝试有意识地觉察和记录自己的情绪触发点。
从当前的情境开始,观察自己的反应,同时回到自己童年时代类似的场景中,去探索可能触发你情绪的原因,然后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处理当前情境的方式,并且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比如,前文提到的艾米妈妈,她反复在面对女儿的成绩时情绪失控的场景,就让她意识到这与自己小时候被父亲严格要求的经历有关。而改变,就在看见这一情绪触发点的那一刻发生了。
当我们这样持续地记录自己的情绪触发点时,童年没有得到及时疏解的那些情绪就可以很好地被看见和释放,不会继续在潜意识里控制我们,我们应对和处理当下的类似情境时才能做到更理智和清醒,而不是做出下意识的反应。
因此,在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各种挑战时,花时间梳理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情绪之源,比解决当前的问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