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古代史(第四卷):波斯、希腊与西地中海地区(约公元前525年—前479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本卷述及的是地中海东部从古风时代向古典时代的过渡,标志是波斯阿契美尼帝国与希腊诸邦冲突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使希腊人的自由观念和异族人的专制观念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但是,即便战事至为胶着的那两年——公元前480年与前479年——前后,冲突仍未阻止双方的相互影响。

本卷开篇为波斯帝国的发源地——伊朗高原的地理及其早期历史;现今已不同以往——仅仅利用考古资料来佐证文献的记载。在此过程中,日益清楚的是,我们对居鲁士所推翻的米底王国所知甚少。但是,居鲁士作为伟大统治者的声望则可更紧密地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其子冈比西斯也会较之以往得到更为公允的评价。

波斯帝国之所以持续不止一代,功在大流士。他使帝国免于分裂,并建立了稳固的制度,这些制度使帝国度过了其子薛西斯所遭受的种种挫折。波斯波利斯的考古发掘及新的文献有助于构建出这些制度及其附属文化的概况,而此前对波斯文化、制度的研究则通常凭借希腊著作家之见。

波斯帝国包括众多不同的区域,其中一些区域的历史悠久,本卷第三章探讨的是波斯统治的影响以及这些区域反过来对波斯帝国的影响。第六卷对这些区域的历史另有进一步论述。

波斯帝国在公元前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变得日益壮大之际,希腊大陆正彼此混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海陆作战经验。及至世纪之交,两个城邦脱颖而出,其一是新兴的雅典。在庇西特拉图及其子的长期专制下,雅典的繁荣为径直向克里斯提尼所构想的、健全平稳的民主制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雅典公民因在新制度下享有自由而充满激情与活力。他们在陆上击败了诸邻邦,越过欧里普斯海峡进而占领卡尔基斯,在海上遏制住了埃吉那。但此时雅典只有一个属邦普拉提亚。另一大邦斯巴达则是一个庞大城邦联盟公认的领袖,其公民兵在对阵战中素有所向无敌的美誉。在公元前6世纪的最后十年,斯巴达改变了与盟邦协商结盟的方式,这使其大获成功,以至于在公元前481年斯巴达被众城邦一致推举为抵抗波斯入侵的领袖。这些事件的进程见本卷第四章至第六章。

希腊人所捍卫的文明截然不同于欧洲原始部落国家的习俗以及近东与埃及更古老的文明。第七章所论为希腊文明的各个方面:宗教、政治、社会、文学以及哲学、艺术、建筑、经济和商业。这一文明的创造者不仅是希腊本土及爱琴海诸岛上的希腊人,也有外部世界的希腊人。希腊人直面自身问题,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成熟起来。的确,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诸城邦及其附近岛屿在海上贸易、造币的发展、纪念性建筑、技术工程以及思想解放方面均居于领先地位。追求真理、不拘于成规和偏见的理性思考亦源于伊奥尼亚。西部的希腊人则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他们解剖动物并意识到人类大脑是知识的储备库。

希腊城邦与波斯国家最大的反差在于公民个体的自由及其在政治决策上的权利。任何一位希腊城邦公民只要崇拜的是城邦神祇,即可自由崇拜任何一位男神或女神,只不过其行为要服从城邦法律。此外,公民团体有权修改这些法律,而且可以指导本邦的对外政策。波斯国家尽管认可多神崇拜,但需首先认可阿胡拉-马兹达及其在尘世的代理人波斯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君王在宗教、法律和政治上对其所有臣民拥有绝对权威。一个城邦也许会觊觎邻邦的边地,但波斯王的野心是无止境的。他自称“万国万民之王”,目标是把所有人置于其治下。在波斯王的辖地,统治并不十分苛刻,但对其权威的服从却是无条件的,反抗必遭严惩。

当波斯王在帝国内的希腊城邦中支持或者直接任命亲波斯的独裁者时,希腊的自由与波斯的专制间的反差愈加凸显。世人对这些独裁者的出现与立足有着切身的恐惧,因为尽管俄罗斯南部的斯基泰人躲过了波斯王的统治,但波斯王的军队却轻而易举地深入到奥林波斯山一带,其船队也出海攻击了爱琴海中部的纳克索斯岛。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欲求自由,不行动则机会尽失。这些城邦奋而反抗,但最终告败。然而起义并非徒劳,因为这使得希腊本土各城邦意识到其信念受到威胁,而且意识到波斯这一战争机器也有自身的弱点。故此,当大流士要求希腊诸邦臣服时,大多数城邦均予以拒绝,它们迎战且赢得胜利。这些城邦阻止了专制统治的浪潮,由此西方世界方能以个人奋斗和政治自由为原则铸就自己的未来。那些史诗般的战役会在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中加以详述。

关于波斯人、希腊人及其所属的世界,小亚细亚哈利卡纳苏斯的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利用的信息。希罗多德因此书而闻名,一些人奉其为“历史之父”,认为他是那个时代的忠实探究者和记录者。也有人指责希罗多德的叙述过于简单、充满偏见,甚至歪曲历史。另外,对希罗多德的评价还会根据他所记述的主题而有不同。因此,本卷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各异也是无法避免的。编者以为,提出或强加编者观点之举亦难称妥当。

第三部分所涉及的是地中海西部各国,其早期史前史在第二卷第二部分第三十七章已有述及,本卷第十二章述及的是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过渡以及意大利历史的开端。第三部分的关注点转为注定要在西部地区起重要作用的意大利,而在西部,腓尼基人和希腊人正互争雄长。历史前进的动力源于三个富于进取心的民族,他们是埃特鲁里亚人、迦太基人和西部希腊人。

学界对埃特鲁里亚人的了解原来几乎全部基于系统考古发掘的成果。自这一主题在本卷1926年版相关章节中论述后,对于埃特鲁里亚人的认识已有了长足进展。现在已能确切地判断这一才能出众的民族是来自意大利本土,还是如希罗多德所认为的那样来自地中海东部地区。第十四章对于这一古意大利民族的研究和第十五章对其语言的研究均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这些研究或可使我们对罗马兴起的古意大利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正是在古意大利的背景下,罗马作为一个拥有非凡生命力和管理能力的城邦出现在历史舞台,这是第七卷第二部分的主题。

腓尼基和希腊的定居者到达地中海西部及其殖民点的发展在第三卷第三部分已有讨论。本卷述及的是迦太基成为腓尼基主要城邦之后的历史,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希腊人与希腊大陆和小亚细亚希腊人所共有的独特文明。在地中海世界,腓尼基人和希腊人有史以来即为对手。薛西斯入侵希腊大陆当年,迦太基人入侵西西里,二者的敌对此时达到顶点。腓尼基城邦联手对抗希腊人,但希腊诸邦却因在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内斗而削弱了自身的力量。这种内讧的结果之一就是专制统治者在众多城邦中利用局势不稳和雇佣兵而攫取权力。他们也互相攻杀,正是其中两位统治者才招致迦太基人的入侵,但迦太基人的入侵以失败告终且损失惨重,因为世代联姻的叙拉古统治者盖隆和阿克拉伽斯统治者泰隆在希麦拉合兵一处,获得大胜。西西里希腊各城邦的自由自此得以保证,经证实延续长达70年之久,直至迦太基人再度进犯。

本卷所及范围在某些方面与1926年版有所不同。梭伦和庇西特拉图的活动并未包括在内(详见第三卷第三部分)。笔者认为,以庇西特拉图家族的僭主统治开篇,会更易理解波斯西进和希腊大陆主要城邦对威胁日重的关注之间的相互关系。1926年以来,出版了一些适用的希腊和拉丁文学史与希腊哲学史著述,故本卷并未采用第一版单列章节论述文学和哲学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把文学和哲学的一些理念融入本卷及下几卷有关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的章节中。借此笔者希望把政治和军事事件更紧密地与其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第一版的参考书目很少。本卷的参考文献更为丰富,涵盖了过去60年中的大量学术出版物。在一些问题上,例如希波战争,本卷不欲面面俱到;1926年前的研究成果,读者可查阅第一版。至于此前所述不多的主题,本卷提供的参考文献较为全面。出现在索引中的地名,本卷照例标出与地图相关的信息,并未另编索引。

I.E.S.爱德华兹博士与E.苏伦贝格博士帮助策划了本卷内容,编者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E.T.萨门教授,他在M.W.弗雷德里克森先生不幸辞世后承担了第十四章的撰述。他本人也希望表达对A.拉里贾那博士(罗马)、加布里拉·德亨利博士、G.德本尼迪斯博士(坎坡巴索)以及A.亚当斯特诺博士(莱切)等鼎力相助的深深谢意。同时,我们对C.M.克瑞博士的去世深表哀悼,并向D.纳什和M.J.普莱斯表示谢意,他们修订了第七章中克瑞博士所撰述的部分。在本卷付梓之际,L.H.杰弗里博士辞世的噩耗让我们深感悲痛。J.D.雷博士也希望向I.E.S.爱德华兹博士与A.B.劳合博士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M.奥斯特瓦尔德教授亦希望表达他对霍默·A.汤普森教授的感激之情,感谢他在考古问题上的襄助。鲍林·海尔女士和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其他员工对我们相当关怀和体贴,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编撰的负担。

贯穿本卷的线描图有助于对正文的理解。与本卷主题相关、更详尽的插图见第四卷图版卷。

编者再次感谢考克斯制图公司的大卫·考克斯先生提供地图;感谢马里恩·考克斯制作本卷的大部分插图。

本卷索引由露西·波拉德编制。

J.鲍德曼

N.G.L.哈蒙德

D.M.路易斯

M.奥斯特瓦尔德

识于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