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朱元璋:朕不信,朕要微服出巡!
朱元璋宣布了退朝。
不过,却留下了何贵父子。
另外徐达也被朱元璋留了下来。
然后朱元璋直接询问:“朕再问你一次,这么多银两,真不是秦王搜刮的民脂民膏?”
“不是!”何贵回答得斩钉截铁。
“那这么多钱,岭南一个不毛之地,是如何得来的?”朱元璋此时,几乎疯狂。
一来,是对儿子的不信任。
毕竟大明这位秦王的劣迹,实在是不胜枚举了。
何贵答道:“秦王自入岭南之后,便修路建桥,又以雷霆手段,迅速收归各部百姓,然后大力建设番禺县,发展纺织,是以皇上可以看到,岭南之地,农税三十八万两,其中二十八万两都来自蚕户。另外,秦王开海事贸易,商税十取其三,其中一成上缴国库,二成入秦王府,继续用来建设港口、船坞,扩大贸易。”
所以说,这些钱,还真是朱樉凭本事赚来的!
朱元璋一时间,分不清是该高兴还是惊讶。
等等……
“你刚才说,这九十二万两白银的商税,还只是其中一成,另外两成都进入秦王府了?”朱元璋抓住了重点。
“是!”何贵说道:“秦王吩咐,若皇上询问,据实回答。”
“混账!”
朱元璋怒了:“那为什么不是他拿一成,朕拿两成啊?”
急了,他很急。
因为现在的大明,就缺粮饷。
北边的战事还没结束呢!
国库每年都亏空,钱都用来打仗了,还有的,也不知道去哪儿了。
眼下这个窟窿越来越大,正愁去哪儿搞钱。
结果,自家就突然出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这不得把钱都薅过来?
可是,朱樉既然让何贵这样说了,自然有应对的办法。
何贵答道:“皇上,秦王扣下税收,乃是修建港口,眼下只是一座九龙港,完全不够用了。还有船坞,也要修建,所花费的银两怕要千万计。所以,这些钱必须花。因为将来,秦王殿下预计岭南每年光是商税,都能收到千万两以上!”
“千……千万?”朱元璋惊呆了。
整个大明朝,一年也就这么点税收啊!
可是,岭南就一个商税,便可抵消全国?
这也太夸张了!
朱元璋坐下来,缓了缓,示意何真带着他这个儿子赶紧走,再不走他怕自己会暴走……片刻后,朱元璋冷静了下来,对徐达问道:“天德,你看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徐达摇头道:“臣不知。不过,以秦王秉性,若真有这样的才能,又何必……呵,此乃皇上家事,臣不便多言。不过,臣觉得百闻不如一见。”
“你是说?”
朱元璋眉毛一挑。
后宫中,有太监前来报喜:“皇后,大喜!秦王殿下,命人送来皇后寿礼,三十万两白银正在入库呢!另外,还有宝物一件,正在皇上那儿。哦,这里是秦王殿下给皇后的信。”
又来信了?
算算日子,上次给他的回信,他应该早就收到了。
马皇后欣慰的接过信,突然想起什么来,对太监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多……多少白银?”
“三十万两白银,是秦王殿下献给皇后的寿礼,另外还有三十万两白银,是秦王送给皇上的,秦王真是有孝心啊!”太监笑着说。
马皇后却脸色变了,手里抓着信,便拉着徐妙云说道:“走,赶紧随本宫来。”
“皇后,怎么了?”徐妙云一脸不解。
“这孩子,居然送这么多银子,以皇上的脾气,肯定以为这是他搜刮百姓钱财所得,到时候一道圣旨……后果,我都不敢去想!我们必须阻止皇上。”马皇后不由分说,直接带着徐妙云闯门,见到了朱元璋。
然后发现,徐达也在。
这对君臣的反应,却似乎没有想象中的激烈。
那件血珊瑚,也摆在旁边,一眼就可以看到。
“皇后?”朱元璋纳闷道:“你怎么来了?”
“皇上,老二他……”马皇后急忙开口。
可是,朱元璋却打断她说道:“朕知道了,皇后放心,朕并未动怒……天德,账簿如何?”
徐达摇头道:“并无任何问题……皇上,看来秦王到了岭南确实是励精图治,方才有如此成绩。难以置信,半年时间,他居然将岭南是税入,提升了数百倍!”
“朕不信,除非亲眼看到!”
朱元璋却沉声道:“皇后,朕打算……微服出巡,去岭南!”
他是真不相信。
不亲眼见到,不敢觉得这一切都是真的。
因为……
太震撼了!
朱元璋决定的事情,就无法更改。
只是这人选……
徐达看了一眼女儿,又听到朱元璋让自己和皇后跟着,皇后说身边要人照顾,意思是想带着徐妙云一起去,他马上就皱眉了。
这是去微服私访,还是送羊入虎口啊?
“皇后!”
徐达连忙说道:“臣的幼女,可以同行。”
然后徐达用眼神示意徐妙云,让她不要去岭南,徐妙云自然只能听父亲的话。
可是,她心里却跟丢了魂儿似的。
后来她一个人走了出去,手里拿着马皇后塞过来的一封信,一打开后才眼神亮了起来,然后先不看前面的,直接找到了小抄。
上面写着:多谢鼓励,我也会勤于政务。自至岭南之后,一直孤身一人,每逢夜晚,倍思念小姐,只能写《石头记》来排遣,想到你喜欢看,便觉得不累也不困了,一切都无比值得,请小姐静待佳音,我的志向和所爱,一直不变。
看到这行字,徐妙云突然感觉心弦被拨动了一下。
虽然字里行间,朱樉只是略微描绘了一下他的生活,并没有深入地描写,可就是这种淡淡的感觉,更能让人感同身受,也更觉察他的决心。
原来,他写书,是为了排遣对自己的思念。
而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则是他创作的动力!
一切都说得通了。
很自然,很合理。
破天荒的,徐妙云跑了回去,拿起纸笔。
想了许久,终于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望君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