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刀有神:西部地区版画创作人才培养成果作品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心得体会

艺术基金学习心得

陈词永

在这2018年的夏天,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国家艺术基金的西部地区版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在此之前,我参加的版画活动或者展览是相对比较少的。可能是有几个原因,第一,对于绘画创作的观念理解还不够;第二,对于版画技术上的学习还是不够;第三,对于画面的控制还是不够。所以这也是我来到这次培训的目的,希望通过集中培训的学习,增强理论的学习、对版画的理解,从而对自己的创作有所帮助。

可能大家都是做版画的,所以在大家的眼中也是对版画技术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这也使得我们的30名学员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每天的上午上课,下午做版画,白天到晚上,都沉浸在关于版画的学习和创作中,让我们有了平台与组织。

我喜欢版画,在最开始的学习中,最先接触的就是黑白木刻。也接触过别的版种,不同的想法通过不同的版种的技法来呈现在转印的物体上(一般是纸张),首先就是画面的氛围不一样,石板的厚重,丝网的色彩多样,铜版的精细呈现,水印木刻的色润,综合版的丰富肌理,然而黑白木刻就比较直接,板子刻的怎么样,转印出来的效果就怎么样,其中,刻的过程就比较讲究。刀落刀起,是蜻蜓点水还是一刻往前,是坚定不移还是左右摇摆,所呈现刻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黑白木刻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量的,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以至于我对黑白木刻情有独钟,因此选择运用黑白木刻所特有的刀法去研究如何表现动感的画面。通过这次培训,思考西部版画与国内版画中心的差异与不足的问题。西部版画创作多年来主要以民族、民间及地域文化为主体,与当代版画发展的趋势缺乏对接。从艺术观念和创作观念上,对于材料本身进行发掘,从刀法和画面效果上,去了解黑白木刻如何对当代性进行把握和自身创作的融合。

培训期间,有多位国内的一线的版画家给我们讲授上课。张鸣教授的“西部地区版画创作概论”;曹意强教授的“艺术观念与创作问题”;康宁教授的关于木刻理论讲解和创作指导;范敏教授的“版画的本体语言与延展”;孔国桥教授对于艺术的理解;罗贵荣老师的创作理念的自我剖析;杨锋老师的“关于创作中的趣味与风格问题”;张汉东教授对于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讲解;郝平老师的“版画创作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问题”。这些课程不只是版画方面的,也有对艺术观念、创作观念的理解,同时还有版画技法的具体操作的示范。每个老师都有他自己对于艺术的见解,信息量之大,对于我本身来说,根本不能短时间去消化这么多信息。但是也就此给了我一个现在学习的计划和方向。在往后的时间,需要大量地阅读,理解艺术的观念,丰富创作背后的思想,把创作更好的画面融入到身边,提高创作的质量,借助西部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来丰富创作的内涵。

每次老师对于我作品的评价,都对我非常有帮助,当然,有肯定的,也有需要改进的。我认真分析自己的木刻作品,从想法,到构思,然后再分析版画语言,从了解刀法到运用。通过刀法的组合,产生动感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强画面的叙事性,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版画语言,让我了解到木刻的可能性。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版画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性,那么通过版画,我们作为西部地区的版画创作者将如何继续丰富版画土壤,如何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西部地区的人文内容?我主要以木刻版画创作,去发掘黑白木刻的魅力,如何执起刀,去维护这木刻的价值。如何继续地赋予木刻新的生命和机遇,如何使木刻作品能够激情永存,这也是这次培训后,我要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