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谈到格拉斯,我的脑海里便常常想起最近的两幅画面:一位所谓的大评论家用舆论传播者毁灭性的妄想在公众面前把格拉斯的小说《辽阔的原野》[1]撕成两半;格拉斯在法兰克福的保罗教堂因德国日益成为一个排外之地表达自己的羞愧之情。两幅画面,两种动机,一位在世界舆论关注下的知识分子,他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一位最具争议、最重要的人物。两幅画面证明了目前环绕在作家格拉斯周围极为矛盾的磁场。他是唯一一位正赢得国际影响和尊重的德国作家;同时,在自己的国家,在“审美鉴赏工厂”的某些人眼中,他是一位不受欢迎的、极度怀疑舆论主权的捣乱者。实际上,我们文化机器的某些圈子几乎只把格拉斯视作一个重要的政治忏悔者。在这样一种主宰舆论的文学评论的控制下,语言艺术家格拉斯还不被人重视。使格拉斯在国际,尤其是在美国和西班牙语国家成为德语文学杰出代表的是他幽默、生动细腻、精湛的写作技巧,而这些对我们同时代的某些人来讲只是格拉斯额外的挑衅,如果说他们对此感兴趣的话。
君特·格拉斯在德国和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他们的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国际格拉斯研究者的观点也是多么的迥异!如果我们看一下现在对格拉斯接受的深度和广度,就知道联邦德国文学评论界的大咖们是怎样的与众不同,他们经过怎样的斟酌!尽管在德国有大量或长或短的采访,但迄今为止却缺少与集作家、艺术家与政论家于一身的君特·格拉斯具有启发性的公开讨论,这是我进行这次采访的一个理由。难道对格拉斯的研究,评论以及公开的讨论不应该回归到同他本人进行谈话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把他毕生的作品作为我们目前分析的焦点,把他的文学作品作为战后历史的影子和他共同探讨吗?本书试图通过坦诚的、真实的对话对目前这位德国作家重要性的轻视与扭曲提出质疑。本书是1998年6月与8月之间在贝伦多夫进行的谈话,于1999年在不来梅广播电台以及其他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这些谈话要归功于没有事先的导演安排,它们是在大胆地共同进行一场观点的游戏,是启蒙的冒险。
哈罗·齐默尔曼
1998年11月
[1] 德国《明镜》周刊1995年第34期封面上,用了一张拼贴图。德国文学批评家,有“文学教皇”之称的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在图中愤怒地把君特·格拉斯的《辽阔的原野》一撕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