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三国·东吴鲸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张昭:倔强得像一块石头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战争年代,英勇善战的武将固然难得,但最了不起的还是荀彧、诸葛亮和张昭这样的管理专家,他们能够把纷乱的人心凝聚起来,进行一种稳健的经营。

搀扶孙权上马

张昭,字子布,永寿二年(156年)出生于彭城,从小便聪敏好学。徐州刺史陶谦很欣赏他,举荐他为茂才,但被他拒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许州一带的官吏百姓都到扬州避难,张昭也跟着难民们逃到了江东,在那里遇到了“小霸王”孙策。

孙策很敬重张昭,聘请他担任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孙策善于开疆拓土,但行政上的事情却得依赖张昭,张昭因此深受官员和儒生们的爱戴。孙策见此非但不猜疑,反而把张昭比作管仲,说:“当年管仲在齐国担任国相,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齐桓公对管仲的这种信任,不仅无损于他的威望,反而让他的威望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直到他成为全天下尊崇的霸主。如今我重用子布,同样是为了成就我自己的霸业啊!”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在丹徒遭遇刺客,临终时把后事托付给弟弟孙权,叮嘱他说:“行政管理方面的难题,可以请教张昭;军队战事方面的难题,可以请教周瑜。”又嘱咐张昭说:“如果我这个弟弟没有能力主事,请你及时取代他,不要有太多的顾虑。”等到孙策去世,孙权悲伤得不能自持。张昭对他说:“您现在哪里还有时间哭泣呢?要赶紧振作起来!”然后亲自搀扶孙权上马去巡视军营。众人这才开始接受孙权。

那时候,孙权还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有许多人不服他,勾结在一起谋反,全靠张昭安抚各郡、各县的官民,使得局面稳定下来。每当孙权的决策出现偏差,张昭总会直截了当地说出他的意见,丝毫没有顾忌。

与孙权之间的性格差异

张昭为人处事,以稳健著称。孙权喜欢打猎,打猎时时常有老虎扑上他的马鞍。张昭满脸严肃地对孙权说:“您是做君主的人,怎么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去跟野兽搏斗呢?万一您有个闪失,岂不是坏了大事?”孙权急忙向张昭道歉说:“都怪我考虑事情不周全,让你操心啦!”话虽这样说,但孙权还是无法约束自己,就特意制作了一辆“射虎车”,站在车里面射猎。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举办酒宴,大将甘宁请求孙权出兵攻打江夏。张昭立即阻止说:“我们自己内部尚且危机重重,哪里还有能力出征呢?一旦把军队抽调到了战场,就很可能引发一些难以预知的骚乱。”甘宁放下酒碗,毫不客气地反驳他说:“你所承担的重任,恰如萧何当年。若是整天怕这怕那,又怎么能够跟萧何相比呢?”孙权急忙来劝解,对甘宁说:“兴霸,请你不要计较张先生的话。我已经决定把江夏方面的事情拜托给你,只要你有办法帮助我打败黄祖,那就是你的大功。”于是孙权起兵西征江夏,但没有取得胜利。到了次年,孙权率领东吴的精兵强将,与黄祖激战,最终斩杀了黄祖。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曹操征服了荆州,而后率领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江夏。张昭说:“曹操以皇帝的名义征讨四方,若我们试图反抗,就会蒙受逆臣的罪名。从前,我们还可以依靠长江天险与曹操分庭抗礼,但现在曹操已经占据了长江的上游,以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水陆并进,战争的胜负是可想而知的。依我看,最好的决策就是对曹操表示顺服,并派人跟他议和。”孙权不想议和,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东吴,双方一拍即合,随后孙权便委派周瑜和程普等人率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以弱胜强、大败曹操。

孙权在武昌称王后,想要设立一位丞相。大家都认为张昭是不二人选,没想到孙权却选择了孙邵(shào)。黄武四年(225年),孙邵去世以后,又有很多人推举张昭,但这一次孙权又解释说:“做丞相事务繁杂,以张先生刚烈的性情,必然对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我要是不采纳他的意见,他就很可能会怨愤和诘难我。这样,对他、对我都没有好处。”于是又另选顾雍做丞相。

孙权正式称帝以后,张昭以年老体弱为由申请退休。孙权也觉得惭愧,便改任他为辅吴将军,地位仅次于三公,又加封他为娄侯,把他的食邑增加到一万户。张昭从此闲居在家,为《左传》和《论语》作注疏。

倔强得像一块石头

有一回,蜀国派遣使臣访问武昌。孙权设宴招待,言语之间多有嘲弄。东吴的才子们也是七嘴八舌,给蜀国的使臣出了很多难题。但蜀国的使臣满面春风,从容对答,言语入情入理。蜀国的使臣称颂蜀国的美好道德,东吴群臣中没人能说得过他。孙权这时想起张昭来,感叹说:“如果张先生在座的话,怎么会让蜀国的使臣出尽风头呢?”第二天,孙权就派人慰问张昭,请张昭入宫相见。

张昭进了宫门,向孙权敬礼。孙权急忙跪下来回礼。两个人追忆往事,感慨万千。张昭说:“当初太后(孙权的母亲吴氏)和桓王(孙权的哥哥孙策)交代后事,并不是把我托付给陛下您,而是把陛下您托付给我。我因此牢记自己的职责,想要用自己的一生来报答太后和桓王的信任。可惜我智慧短浅,总是违逆您的旨意,我因此盘算着以后如何在山沟里了结残生,却想不到您今天还会召见我。我这颗不开窍的心啊,现在又怦怦地跳动起来。然而,以我对忠贞的理解,我决不会为了讨好您而改变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孙权急忙向他道歉,并诚恳地邀请他回来继续参与朝政。

嘉禾二年(233年),辽东郡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向东吴俯首称臣。孙权大喜,打算派遣使者到辽东去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阻说:“我怀疑公孙渊的诚意。很可能,他仅仅是在利用我们做筹码与魏国讨价还价。一旦形势发生变化,他就会扣留我们的使者,又转过头去讨好魏国。”孙权不同意他的看法,与他反复争辩。张昭坚持己见,一点儿也不肯让步。孙权抓着腰刀愤怒地说:“我一向敬重你,让你在吴国享有莫大的尊荣。可是你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众人面前让我难堪,就不怕我一怒之下杀了你吗?”张昭直愣愣地看着孙权,良久才说:“我知道您不愿意听我的话,但我依然要这样说,这就是我的忠诚!”张昭一边说,一边老泪横流。孙权气得把腰刀扔到地上,也跟着哭。

孙权最终还是派遣使者去了辽东。张昭非常生气,再也不肯上朝。孙权也很生张昭的气,派人用土封住他的家门,不让他出门。张昭叫人从里面把门堵住,表示他再也不打算出门。过不多久,公孙渊果然出尔反尔,杀害了东吴使者张弥和许晏。孙权后悔莫及,三番五次派人去向张昭表示慰问和道歉,但张昭倔得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待在家里就是不肯出来。孙权气急败坏,扬言要一把火烧了张昭的宅院。等到熊熊烈火燃烧起来,他又赶紧命令众人把火扑灭。孙权站在张昭家门前久久不肯离去,张昭这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忠诚与刚毅

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张昭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遵照他的遗命,他入殓时没有更换衣服,丧事办得也简朴得有如贫民。而孙权贵为皇帝之尊,也穿着素服前来吊唁他,并追谥他为“文侯”。

张昭的长子张承,字仲嗣,年少时因才学出众,与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jùn)并称为“五君”,历任长沙西部都尉、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因此被人们称为“张奋威”。有一次,孙权对张承说:“你像你的父亲一样忠诚、刚毅。”接着又说:“你父亲身上有一种令人震惊的气势。即使是我跟你父亲讲话,也是不敢造次的。”

【作者评说】

曹操之所以成为曹操,是因为有荀彧;刘备之所以成为刘备,是因为有诸葛亮;孙权之所以成为孙权,是因为有张昭。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战争年代,英勇善战的武将固然难得,但最了不起的还是荀彧、诸葛亮和张昭这样的管理专家,他们能够把纷乱的人心凝聚起来,进行一种稳健的经营。

【文史杂记】

指顾张昭为托孤

南宋刘克庄有一首《孙伯符》,其中写到张昭:

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

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

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

意思是说,创立人世间霸业的人,没有人能够超过孙策。他年仅十七岁就能够带领一千部众横扫江东,取得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功。即使是傲视群雄的曹操,也不得不畏惧他的凶猛;风流倜傥的周瑜,是他的连襟、弟兄。最令人称奇的是他临终的托付,把年幼的弟弟托付给了诚恳刚直的张昭。

按照时间顺序,张昭应该算得上三国时代第一位著名的托孤大臣。其次是刘备托孤的诸葛亮,再其次是曹丕和曹叡托孤的司马懿。被刘克庄赞颂的张昭和诸葛亮,都是不负重托的诚信君子。而司马懿同样是托孤大臣,竟然发动政变,一口气诛杀了曹氏家族七千多人。

【原典精选】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张昭每次上朝,言辞激烈,脸上一股正义之气,他曾经因为直言忤逆了孙权的意旨,有一段时间不到宫中朝见。后来蜀国的使者来到东吴,称颂蜀国的美好道德,东吴群臣中没人能说得过他,孙权叹息说:“如果张公在座,蜀使不折服也会丧气,哪里还敢自吹自擂呢?”第二天,他就派宫中使臣前往慰劳张昭,并趁机请张昭进见。见面时,张昭离席向孙权赔罪致歉,孙权跪下阻止了他。张昭坐定后,抬头说:“过去太后、桓王不是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将陛下托付给老臣,故此老臣想要竭尽臣节,来报答他们的厚恩,使自己在死后有可为人称道之处。但我的见识和思虑短浅,常常违逆陛下圣明的旨意,我认为自己定会无声无息,被长久地丢弃在沟壑中,没想到自己又得到了召见,得以侍奉君王。但是用我这颗愚钝的心来做事,就要做到忠贞不移,死而后已。假如要我改变想法,以求得世间的尊荣和陛下的欢心,这是我绝对做不到的!”孙权向他表达了深深的歉意。

注释

❶拒:抵御,应对。❷帷幄:指代君王。❸毕:完毕,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