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3 工业互联网部署与演进

1.总体原则

工业互联网的业务发展,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总体上,网络的部署与演进,需要匹配企业业务系统的部署与演进,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网络作为基础设施,需要与业务系统统一规划,同时需要考虑未来的演进

一方面,网络为业务系统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网络并不依附于特定的业务系统,即一个网络可以为多个业务系统提供支撑,如一个覆盖厂区的无线网络,同时为安全巡检、设备监测、视频监控等业务应用提供支撑。

(2)网络部署需要整体规划,避免传统的网络物理隔离及碎片化

互联互通是工业互联网的基本要求,为了避免形成新的孤岛及技术绑定,在进行网络规划时应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面向未来的通用的网络连接技术。

(3)工厂内、外网络需要统一协调,但可以技术解耦,分开演进

不管是工厂内还是工厂外网络,都是为了端到端地支撑企业业务系统。不管是在企业业务系统上云的场景,还是总部集中部署的数据中心为所有分支机构提供服务的场景,都需要企业内外网络的统一协调。

2.工厂内网

具体而言,工厂内网络,需要解决的是怎么建、怎么管的问题。

首先,建立工厂内骨干网络,搭建网络互联架构,使得各业务网络与数据中心,以及各业务网络间实现互联互通。伴随着分散在各网络中的企业业务系统服务器,集中部署到企业数据中心,工厂内网络架构也需要进行调整。

工厂内网的难点,在于工厂内边缘网络的演进,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策略。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新建模式。在已有网络难以满足新业务需求时,新建支撑新业务流程的网络及相关设备,如在已有的工业控制网络与办公网络的基础上新增安全监控网络。再比如,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质量问题根因,需要更全面采集生产现场数据及动态调优,需要部署新的监测设备、传感设备、执行设备等,已有的控制网络可能难以满足需求,此时可以新建一个叠加网络连接新部署的设备。又比如,对在制品,通过内嵌通信模块或附加标签等方式,与工业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升级模式。对已有设备进行升级,并相应地对已有网络进行升级。这种模式下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设备升级和网络升级两者间的关系。

对于现有工业装备或装置,如机床、产线等,如果当前网络连接技术能够满足业务需求,主要问题在于打破数据孤岛,可以采用在边缘网络部署网关,将传统的网络连接技术,转接为通过的网络连接技术,连接到工厂骨干网络。对于当前的网络连接技术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如已有的总线传输速度难以满足预测性维护的需求时,将设备的通信接口进行改造,并相应地将网络升级为以太网。此外,在对生产线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可根据新产线设备支持的网络接口,对网络进行升级。

进行网络升级时,选用何种网络技术,需要结合具体场景考虑,如通信需求、现场布线、电源供应等,并充分考虑工厂内网络的融合、开放、灵活等趋势:如针对生产装备或装置,可以利用现有已部署的双绞线升级为单对双绞线以太网,也可以考虑增加无线接口部署无线网络;针对监测设备,如果实时性要求不高,可以采用无线技术。

升级模式下,对设备的升级和网络的升级应该统一考虑:在设备升级时,应考虑新设备对更面向未来的网络连接技术的支持;相应的,根据业务需求及设备支持的接口情况,重新部署网络。

不管是部署新的网络,还是对已有网络进行升级替换时,都需要考虑网络设备对SDN特性的支持

3.工厂外网

工厂外网络,通常基于公众通信网络,工业企业面临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工厂与工厂外实体的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当工厂的部分业务系统上云后,工业企业应该对上云专线更加重视

此外,出厂设备与工厂的连接,是服务化转型的基础,当前的蜂窝移动技术,已具备覆盖完善、产业链成熟等优点。对于出厂设备的上网连接,工业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移动蜂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