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培养演讲者的自信
“卡耐基先生,5年前我到过您开办演说课程的酒店,可是在会议室的门口却止步不前了,因为我清楚,一旦我推开门走进去,就必须得作一次演说。就在我握住门把手准备进屋时,却迟疑了一下,然后,我仓皇地逃走。要是当时我知道您战胜畏惧心理的办法这么容易,我决不会5年后才来参加。”
这些发自肺腑的话不是说话者坐在桌旁与人闲聊时的言语,而是面对着近200名听众时所做的演说。
那是我在纽约开设培训课程的一届毕业典礼上,演说者的镇定自若和充满自信令我印象深刻。我相信,此人培养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会使他的演说更有光彩。看到他成功地战胜了畏惧,作为老师,我十分欣慰。然而,如果这个人在五年前或者更早的十年前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会拥有更不一般的成就,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爱默生曾说过:“世界上最让人难堪的便是畏惧。”如今,我对这句话有了越来越深刻的感受。正因如此,我更要感谢这句话,因为我已帮助人们克服了畏惧。刚开始讲课时,我自己都不知道这门课程将会成功地帮助人们战胜畏惧和不自信的心理。如今我已经认识到,学习当众演说是克服畏惧、培养勇气和自信心的基本方法。因为公开演说时我们需要控制住自己内心的胆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它们能够帮你在几周之内克服畏惧,树立起自信心。
克服畏惧心理
事实一:怯场的不光是你一个!高等院校调查统计表明,在全部选修演说课程的学生当中,大多数学生在刚开课时都为怯场而烦恼。依我个人之见,在参与我的演讲培训的成年人之中,几乎所有人都怯场!
事实二:程度适当的怯场心理对于演讲者来说是有好处的!这是一种自然疗法,帮助人们应对出乎意料的挑战。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时,不必担心。这表明你的身体对于外界刺激是敏感的,并且它正在做着应对这一刺激的准备。如果能对这一生理准备过程(应急状态)很好地控制和利用,那么你的思维会更为敏捷,表达会更为顺畅,演讲的表现力将从整体上得到提高,这一切只能在应急状态下做到。
事实三:很多专业演说家的经验是:他们从来没有完全消除怯场心理。在演说前,甚至在刚开始的几秒钟内都是处在怯场状态中。可以说,这些人就像心系赛场的赛马,为了梦想他们必须刻苦训练。“要像南瓜一样冷静(泰然处之)”,往往是指他们的脸皮要同南瓜皮那么厚,而内心却要像南瓜瓤一样富含激情。
事实四:怯场主要是因为你还没有适应在公共场合说话。《思想的来源》的作者罗宾逊教授曾说过:“无知和不确定的畸形表现便是畏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公共演说是他们很少接触的未知领域,这肯定会使人产生焦虑和畏惧的心理。对于一个初学者,学习公共演说比学习开车和打乒乓球还难以找到状态。要想快速地找到状态,只有一个方法:不断地练习!
同无数的演讲的先行者那样,你将发现,一次成功的经验将使得公共演说成为一种个人的快乐,而非折磨。
阿尔波特·爱德华·维根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和心理医生,他当年战胜胆怯的故事非常有说服力。高中的时候,维根每当想起要站起来做一个5分钟的演讲时,就感到痛苦不堪。他是这样写的:
那个日子慢慢临近,我是真的害病了。每当想起那噩梦一般的作业,我就感到血往头上涌,脸上火辣辣的,痛得我只好跑到学校教学楼后面,把脸贴在冰凉的砖墙上使它不至于太热。甚至后来上了大学,这方面我还没有一点点的改进。
记得曾经有一次演讲时,我刚刚开了一个头:“亚当和杰斐逊是……”接着脑子里马上就乱作一团,意识也朦朦胧胧。我绞尽脑汁,大声说了句:“亚当和杰斐逊已经与世长辞了……”然后便一个字也讲不出来了,索性低头一鞠躬,拉长脸走回自己的座位,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校长说:“爱德华,我们对于这个坏消息感到十分震惊,大家节哀吧!”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那种体验可真是生不如死,为这件事我病了好些天。
能存活下来算是大幸了,从此,我唯一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公共演讲家。
走出大学的第一年,我来到多佛。那时,银币自由铸造事件引起的政治风波正处在一片浪潮中。一天,我看到了一份银币自由铸造主义者的宣传手册,看到了布莱恩及其追随者所开的空头支票。我非常气愤,于是卖掉手表凑够路费回到家乡印第安纳州。一回到家乡,我立即志愿为银币自由铸造主义者四处演讲。很多听众都是我的高中同学。演讲刚开始,有关那个“亚当和杰斐逊”的演说回忆几乎让我不能开口,这几乎又将引发另外一个笑话。但正如昌西·德平所说的那样,听众和我一起忍受了那个让人头痛的开场白,正是这个不值一提的成功极大地鼓励了我。我原本打算自己要演讲15分钟,但出乎意料的是,短暂的演讲竟变成长达1小时30分钟的长篇演说。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出乎意料地从一讲话就头痛到成为一位职业演讲家。
我终于体会到了威廉·詹姆士所讲的“使成功成为惯性”的含义。
事实正是如此,阿尔波特·爱德华·维根发现了克服恐惧的简便方法,这是从一次成功的演说开始的。
要有勇气在公共场所开口讲话,就要尽力控制住自己的恐惧,并一步步地提升自己的演说水平。
即便由于怯场而让心理失去控制,造成思维混乱、谈吐不清、不能克制地颤抖,以致严重损害了演说的效果,你也不要丧气。这些现象发生在演讲初学者身上是很正常的。
只要你愿意通过努力把怯场心理降到最低,它就会变成有利的因素。
充分的准备
多年以前,一位杰出的政府高官在纽约旋转俱乐部的午餐会上,就他所在部门的工作情况对公众进行了一番演讲。
很明显,事先他没有为这次演讲做充分的准备。刚开始,他即兴开了个头,觉得很失败,便又从兜里掏出一把破破烂烂的小纸条。他整理了一会儿这些纸条,整个过程显得更为尴尬。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越来越感觉到慌乱和不知所措。他不停地道歉,企图以此掩饰自己慌乱的内心,甚至端杯子时手都在颤抖。这种场面是演讲者被畏惧打倒的真实写照,它是由于演讲者缺乏准备。最终他还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为失败的演讲。他的这番让自己丢尽颜面的表现正如卢梭那句关于写情书的戏言:刚开始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写完之后又记不清楚自己都说了些什么。
从1912年开始,每年评估5000次演说成为我的职责。评估演说的经验给了我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演讲只将自信心奖赏给有准备的头脑》。带着破烂不堪的武器,或者还未装弹药的武器,就不能战胜恐惧。林肯说过:“假如我没有准备,也一定会遭遇尴尬。”
如果你想树立和提高自信心,为演说进行充分的准备能保证演说的成功。那你还在犹豫什么呢?耶稣的使徒约翰说过:“完美的爱能赶跑恐惧。”完美的准备也能够做到这一点。丹尼尔·韦伯说:“毫无准备地去演说,就好像自己上半身没有穿衣服地站在听众前面。”
建议一:切不要死记硬背演说稿
演说要“准备充分”,但绝不是要让你将演讲稿背熟!很多演讲者为了不怯场而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一旦养成这种愚笨的习惯,演讲者不知不觉就会被演讲稿约束住。花大量的时间在背诵演讲稿上,在演说的现场往往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全美新闻评论员协会主席卡特·博恩还在哈佛大学念书时,参加过一次演说比赛。他要演说的内容是一则题为《绅士万岁》的短篇故事。他一字不漏地把底稿背得滚瓜烂熟,并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在比赛时,他刚大声地背诵出题目“绅士万岁”便卡住了。他开始忐忑不安,只好照着自己的思路来演说以救场。当他获知自己得到一等奖时,他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从那个时候开始,卡特·博恩再也不事先阅读或背诵演说稿了。这一点也成为他在播音行业获取成功的秘诀。他对听众的点评或者交谈都那么自然,就是因为不事先打草稿。
经常有人把要说的事提前写下来背诵,这不仅浪费时间,往往还会弄巧成拙。我们一生之中说的所有话都应该是自然流露的,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经营词句上面。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只要我们的思维清晰,我们说话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轻松。
即便是温斯顿·丘吉尔也尝尽了背诵演讲词之苦。在他年轻时,也会事先把演说内容写下来背熟。一次,他在英国议会上发表一个演说时当场卡壳。背熟的内容忽然间全都记不起来了,大脑里一片空白,十分尴尬。他不得不又说了一遍刚讲过的话,脸憋得通红但依旧想不起来后面的内容,只得重新坐下。从那之后,他再也不做事先背诵演说稿这种愚蠢的事了!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背诵,就很可能在对着听众演讲时突然忘得一干二净,即使能记起来,我们的演说也很可能十分机械,索然无味。因为这种演说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仅是在表现我们的记忆力。当我们进行私人谈话时,一般都是先想一想要说什么,然后开门见山而不是去经营词句。我们一生之中都是这样与别人说话的,这一习惯还是不要改变的好。假如我们像万斯·布什奈尔那样事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背熟,那我们也会像他那样遭遇尴尬的。
万斯从巴黎比尤克斯艺术学院毕业,之后成为世界知名保险公司之一的布氏人身保险协会的副总裁。几年前,他曾受邀出席一个由全美2000名布氏人身保险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设在西弗吉尼亚州的白柳泉饭店。万斯被要求演讲。当时,他作为保险业的一匹黑马,资历甚浅,但由于业绩好,被安排了20分钟的演讲。
万斯十分痛快地接受了邀请,他感到非常荣幸。他觉得这个演说将会带给他荣誉。然而不幸的是,他将演说内容写下来后又开始颇费脑筋地去记忆。他至少在镜子前排练了40余次:每个短语、每个动作甚至每个神态。直到一切都熟练,他胸有成竹。
但是,他刚一开始演讲,便感到怯场了。他说:“这个计划中我的任务是……”后面就怎么也说不下去了。他慌张得往后退了两步,企图重新理顺记忆。可接着他再次卡壳。于是他又往后退了两步,打算重整旗鼓。直至第三次后退,他仍然不能继续。讲台大约四英尺高,后面没有栏杆,离墙大概五英尺的距离。因此当他第四次往后退时便摔到了讲台的下边。
现场的代表先是惊讶接着一片哗然,甚至还有人笑得从椅子上翻下来,滚到走廊上。这个搞笑的表演被写入布氏人身保险协会历史。当时的听众一直都不知道真相,以为这是事先安排好的演出。保险协会的老人们到现在还有人说起万斯当年的幽默剧。
但对万斯先生来说,那是他生命之中最难堪的时刻,他觉得非常丢人,便向协会提出辞职。万斯的上司并没有批准,而是想办法帮他重树自信。
几年之后,他成为这个协会里最优秀的演讲者之一,再也不去背演说稿了。让我们吸取万斯的教训吧。经常会有人企图将演讲词背熟,可他们却从来不知道扔掉那些戏弄人的废纸,只有这样才会使演说变得更加自然、更富人情味。当然,没有底稿可能记不住所有的要点,甚至可能没有主题,像流水账,但至少富有了人情味。
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事前做准备好的布道。在神父布道时,我喜欢他那好像挥赶着嘤嘤嗡嗡的蜜蜂的丰富手势。”林肯其实是说,他希望演讲者改掉乏味、一成不变的风格,变得满腔激情。要是演说者是在背诵草稿,那他的手势绝不会如同挥赶蜜蜂那么丰富多彩。
建议二:事先做好准备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充分的准备呢?其实并不难:
回忆那些指导你怎么让生活珍贵的人生经验,你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想法和观念,它们零碎地散落在你的记忆中,你需要将它们整理出来,真正有意义的准备是认真思考演说的主题。查尔斯·雷纳德·布朗博士曾多次在耶鲁大学发表过精彩的演说。有一次他在演讲中说道:“仔细揣摩你的主题,然后将要点大致勾勒在纸片上。你将看到逻辑会很容易将纸片上好像毫无联系的语言整理在一起。”这样就容易多了。我们只需要认真地思考某个目标就可以了。
建议三:在朋友面前排练
当你对演讲的逻辑顺序有了把握之后,还需要彩排一下。这个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还能产生不错的效果。当你面对朋友的时候,将你演说内容里的一些观点作为谈资与朋友闲聊。把以前与朋友经常谈到的话题暂搁一边,或者坐在饭桌旁边探过身去问:“乔,知道吗?我有个特别的经历。我很想跟你谈谈!”
乔很可能会津津有味地听你说故事,而你可以讲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也许会有价值)。他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你在彩排你的演讲,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有可能会说他非常喜欢这次聊天。
阿兰·奈文斯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曾经提出过类似的建议:“找一个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尽可能多地讨论这一话题。这能帮助你查缺补漏。”
做好成功的准备
在第一章我们曾说过,这句话在整体上是说在接受公共演说训练时所必需持有的正确态度。它一样适合你现在面对的特殊任务:把握每一个机会去讲述你成功的经验。
下面有三条建议帮助你:
建议一:融入演说的主题
在确定主题之后,有计划地编排,并通过和朋友交谈来排练。至此,你的准备工作并没有结束。你首先必须要明确演说主题的重要性,并且还要具备为成功而拼搏的精神:相信自己。怎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你的演说?你需要仔细揣摩所有措辞,挖掘主题的内涵,并且想清楚将怎样让听众沉浸到自己的演说中去。
建议二:忘记那些令你担心的负面因素
害怕自己会有语法错误或在演说中忽然卡壳等,肯定不利于你的演说,在演说开始前就会让你失去信心。你必须在演说前就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到别人身上,这样可以帮你避免怯场。
建议三:激励自己
每一位演讲者都有对演讲主题不确定和不自信的时候。他不能肯定这个话题对自己是否合适,听众们会不会对它感兴趣。为这个,他经常忍不住去更改主题。当类似的情况发生时,这些负面因素很可能会完全击垮你的自信心,你可以用和自己说话的方法来为自己加油鼓劲儿。直截了当地大声告诉自己:这个主题最合适你不过了,因为它出自你的经验,出自你对人生的感悟。你要对自己说:你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有资格发表关于这个话题的演说。也许这种精神胜利法没有什么新意,可现代实验心理学也认可:通过自我暗示激励自己是实现快速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即使这种暗示仅仅是假想的。那么,真实、诚恳的自我鼓励一定能产生出更为强大的作用。
充满信心地表演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这样说过:
行为看起来跟随在感情之后,事实上二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意识直接控制行为,通过对行为的调整我们可以间接地调整感情,但感情本身是不直接受意识控制的。
因此,一旦我们自身感到不高兴时,最好的自我调节方法是假装兴高采烈的样子,在动作表情上都表现出很愉快的样子。要是这样仍不能让你快乐起来,那基本上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因此,你可以尝试做出一副勇敢的样子,专心致志地去做,那么勇气很有可能会战胜畏惧。
为什么不把詹姆士教授的建议化为实际行动呢?要在面对观众时充满信心,你需要鼓足勇气。当然,事先也要准备充分,否则只有勇气也无济于事。假如你确定了演讲的内容,那么就快速地走上台去,同时深呼吸以稳定情绪。实际上,站在台上面对观众深呼吸20秒,你会得到大量的新鲜氧气,使你精神百倍,同时还能让你充满自信。卓越的男高音歌唱家琼·罗斯柯过去经常说:“当你吸入的氧气足够使你站在台上时,担忧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不见了!”
抬头挺胸,正视听众的眼睛,然后理直气壮地讲话,让人感觉好像你是在场每个人的债主。想象他们全都向你借了钱,想象他们现在正忐忑不安地请求你宽松几天。这一强烈的心理暗示将对你有帮助。
假如你认为这种精神胜利法不能奏效,那么你可以先跟一些人聊几分钟来检验一下。这些人比你更早受益于本书所传达的方法。
假如你没有机会跟他们交流,那么你可以听听一个美国人的故事,此人已经成为勇气的象征。他曾经也跟你一样胆怯。通过练习自我暗示,他变成了勇士。这个人便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个挥动大棒、控制舆论的人。
在自传中他是这样说自己的: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健康。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天生敏感并对自己毫无自信。我只能在肉体和精神上对自己进行痛苦的训练。值得庆幸的是,我成功地得到转变。
小时候,马里亚特的书总能深深震撼我的灵魂。我曾在他的书上读到过这么一段,说的是一艘英国小军舰的舰长给主人公讲的如何克服内心恐惧的故事。他说对于一件事,任何人在刚开始时都会担心害怕,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硬着头皮勇敢地往下做,至少要假装什么都不怕。过了这个阶段之后,他会发现当初假装出来的勇敢成了现实。通过自我鼓励,他从担心害怕的胆小鬼变得无所畏惧。
这便是我的信条。任何事物,不论是狗熊、烈马还是持枪歹徒,刚开始都会让我害怕。但我假装勇敢,渐渐地,恐惧就真的不见了。这个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
战胜对公共演说的恐惧将会为我们的命运带来重大转折。那些接受挑战的人会因此认为自己实际上比想象中的更为出色。他们认为,成功克服当众演讲的畏惧感使得他们超越自我,从而走向更为丰富精彩的人生阶段。
一位商人曾这样写道:
经过几次面对全班同学演说之后,我认为自己可以应对任何人。某天上午,我来到一家非常难对付的代理销售商的门前,在被他拒绝之前,我早就理直气壮地在桌上摆满了样品。后来,在他那里我签到了之前从未签过的最大一笔订单。
一个家庭妇女这样给我述说她的经验: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敢邀请邻居来家里做客,因为我害怕同她们的交谈会由于我的胆怯而中断。通过几期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在自己家举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宴会。我很容易就做到了用自己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兴趣。
来自毕业班的一个职员说:
我不敢面对顾客,他们对我的看法让我很害羞。经过同全班同学的几次交谈之后,我说话开始充满信心,也愈发有气势。渐渐地我开始以权威的姿态应对不同意见的辩论。尝试当着全班演说后的第一个月,我的销售额就比往常增加了45%。
上面几位都发现战胜恐惧和胆怯是如此轻松,一般情况下不能完成的事,而今做起来却十分顺手。这些人通过公共演说树立了自信心,也正因如此,才更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使他们不畏惧生活中的艰难险阻,相信你也可以做到。那些让你狼狈不堪的情景,都将从此成为你平淡生活中具有挑战意味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