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认真选了吗!
场外,大元的百姓看着光幕中的一切,你确定你是认真的吗?
黄河连年暴涨,黄河中下游都被洪水淹没成为万里泽国。
就是因为这样的重大灾情出现,才使得元朝回天乏术,朝廷的腐败完全地展露出来。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元顺帝根本难以给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看到丝毫的希望,于是起义纷纷。
朱元璋已经懒得嘲讽他了。
虽然现在的元顺帝看起来是那样的天真,可是在最后时,他也是顺应了天意自己选择了离开了大都,没有进行抵抗。
现在的朱元璋只想知道有没有哪个时代真正地出现像选项一中的情况。
那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叶辰看着在场的考生,几个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也都看向他。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选项一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叶辰手放到背后,双眼直视前方说道。
“那不仅仅是受灾区的人们和受灾区的军官在苦苦抵抗灾难。”
叶辰的声音缓缓地传入在场的皇帝的耳中。
“而是真正的全国的百姓以及军官,就连最高的领导者也加入到抵抗灾难的行动中!”
“每一个人,都在出着自己的一份力,共度难关!”
叶辰的声音逐渐高亢,座位上的皇帝听到这有些不可思议地瞪大了双眼。
“那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些激动地问道。
“在你们的时代灾难,也许会有仁善的地主、商人拿出家中的粮食赈济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但是在选项一的国家中,每一个有一点银钱并且有一点责任感的商人都会购买灾区人民需要的物资,给他们亲自送去。”
“即使是灾难发生,但是灾区的官兵还是会固守岗位,不会自己一个人先跑。”
“灾区的百姓也不会因为灾难而逃离自己的故乡,成为流民,他们会在国家的帮助下勇敢抵抗灾难,打败灾难,并且在灾难过后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叶辰字字铿锵,直击人心,听得在场的皇帝们热血沸腾。
就连在场外观看的黎民百姓也都被震撼到了。
一个秀才坐在茶桌上,最终喃喃道:“真有这样的时候吗?”
他的眼睛中有疑惑的光。
但片刻过后,他抬起头,有些激动地说道:“这就是孔老夫子心心念念的大同社会吗?”
店中的掌柜也看着光幕中叶辰伟岸的身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他看到自己心目中渴望的东西。
“真的存在这样的情况吗?全国的百姓共同去抵抗这样的灾难!”秦始皇的眼睛也看向叶辰,这位年轻地仙人不是已经长生不死了吗?为什么他要跟朕讲这样的社会?
“是的,那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不仅仅是旱灾、洪灾、饥荒、瘟疫、外敌入侵,只要是一个地方出现任何的灾难,那么全国的军民都会一起共同抵抗。”
秦始皇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社会与他统治下的社会是怎样的天差地别啊!
只要一有机会那些旧民就会想着复国!难道统一的国家不好吗?他们究竟为什么那么排斥?
秦始皇心中没有答案。
但是似乎有些种子留在了他的心间。
李世民觉得不可思议,那这样的国家,国力是怎样的强盛啊!要知道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可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的!难道他们都是仙人吗?可以朝游北海暮苍梧吗?
本来他不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心又有了一丝动摇。
“那些是神仙吗?难道他们去一个地方往返不要时间的吗?”李世民最终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一直留在心间的话,他就会一直想要去弄清楚。
就像是为了弄清楚那些史官是如何记录自己的,他会去看自己的《起居注》,而这也就开启了以后皇帝可以翻阅起居注的先河。
“他们不是神仙。”叶辰淡淡地说道。
“不是神仙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朱元璋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
就算是一匹千里马,从南京赶去京城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就算去黄河附近,那也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真的有人肯花那么长的时间将物资运送过去吗?而且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
朱元璋是怎么都不会相信这一些的。
叶辰也沉默了一下,还是抬起头来,说道:“时代的车轮越往后滚动就越难有人能够想象得到会出现的新事物。”
溥仪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两轮单车,不过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孩子,他没什么表达的欲望。
“就像最初的青铜剑最后被铁剑代替一样,这些东西的发展是会让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
叶辰只能解释这么多了,他只是想要跟这些皇帝表明,真的存在一个选项一中的社会而已。
“好!”康熙鼓起了掌,大喊了一声。
康熙是历史上唯一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帝王,他的掌声以为着他相信有一天会出现叶辰所说的情况。
可是他的脸色却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好。
他的笑容有些僵硬,同时看向叶辰的眼光变得不再那么地崇敬。
刚开始他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样认为叶辰是一位仙人,可是他却已经这么觉得了。
他曾经跟随西方的传教士,学习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理、生物、医学等,所以他对于规律性的东西有着很深的了解。
也认为最终科技是能够发展到像神仙一样,神乎其神的地步的。
可是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生之年可以见到。
这个叶辰绝对不是仙人。
在他看来叶辰应该是一个来自未知时代的人。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也和仙人没什么不同。
康熙在心中如此想道。
他学习了很多当时候先进的知识,写出了《几暇格物编》,可是却不将之对外公布,在他的心中统治永远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巩固清朝的统治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将这本书放出去,会引起怎样的骚乱这是他不敢想象的。
所以,他将这本书束之高阁,也没用让其他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