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梦想与信仰
独居生活在校友谢灵意外但又适时的出现后发生了变化。
基于谢灵热情的邀请和彼时房租分摊的现实需求,犹豫再三后,童汐搬进了谢灵与她朋友李娜合租的房子。
谢灵当时租的是跃层式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客厅、厨房和卫生间都在1楼,卧室在2楼,是个比较大的大开间。虽然三人住面积略小,但整体格局,童汐很是满意。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经济条件有限的她们来说,如此户型,还算可接受的价格,显得尤为可遇不可求。
楼梯的墙壁上,谢灵用粉笔已经写好的三人值日安排的字眼,让童汐顿感回归到了校园生活,深感温暖之余归属感倍增,满怀期待新生活的热闹开始。
可惜的是,童汐忘了她们仨人的状态差异,谢灵和李娜彼时正热恋中,就她单身狗一枚。
20来岁的爱情,就是利用一切一切空闲的时间腻歪在一起的。
李娜每天下班后都是和她男朋友陈峰如胶似漆,要么两人在他们家,要么外出约会到半夜回来。谢灵刚开始还有些照顾童汐的到来,陪她熟悉了两天周围环境,后面也就和男朋友李海林如影随形了,以致于家里通常就两个场景:
第一种是5个人都在,一室一厅的人员分布即是一对在房间看电视,另一对在客厅聊天,作为单身狗的童汐不论楼上还是楼下,都难逃灯泡嫌疑,甚感尴尬。
第二种是两对情侣都外出约会,童汐一人在家,开着电视睡着,谢灵和李娜在深夜时分赶着最后一趟末班车意犹未尽回来。
看着童汐形影单只,谢灵和李娜开始极力怂恿童汐谈恋爱,还让李海林和陈峰介绍他们小兄弟和同学给她,不过童汐对此很无感。
爱情,彼时对于一个看过诸多文学小说还喜爱幻想的童汐来说,还是非常期待的。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爱情,但它一定是可遇不可求。
不过童汐坚信,她一定会遇到让她一眼万年奋不顾身的那个人,就像她对杭州的热爱一样,猝不及防又属情理之中还能坚定不移,然后谈一场轰轰烈烈心心相印的恋爱。
是的,她坚信。在她18岁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坚信和期待了。
爱情,对她来说,是信仰。
童汐中学时的梦想是当名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后来可能因为经常泡图书馆看散文小说,她的梦想就变成了当名作家,特别羡慕和崇拜那些用文字洗涤和影响心灵的写作人;再后来还延伸到对作词人的喜爱,通过只字片语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她也参加过校文学社,发表过若干小文章。
在彼时出校园入职场的过渡阶段,童汐诸多无处安放的感触和情绪,在当时风靡一时的两大网站找到了栖息地——F站和G站。
工作闲暇之余,童汐基本都是泡在这两个网站上。互联网刚进入生活的2000年初,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们或生活趣事或经验交流或原创文学的分享,包罗万象的缤纷世界尽在眼前,交流分享和学习探讨多方位满足,这让童汐很是沉浸。
童汐也尝试写过一些诗句和散文,甚至还试着写词,陆续向G站和当地的一些主流门户网站投稿。虽然都石沉大海,但她倒也乐此不疲,颇有一边像少年一样怀揣梦想,一边像老年人一样淡泊宁静之感。
园园在火车站分别时对童汐有过一句一针见血地总结:表面平静,内心澎湃。这是童汐20多年来收到的第一个直击灵魂的评价,犀利精准。
内心澎湃的人,在现实世界里无从获取的出口,网络全部都能满足。比如时常在论坛里灌水和与网友们互动。
谢灵偶尔暂停约会按时回家时,童汐就会饶有兴致地把工作生活中看到的事情、感触以及网上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在饭桌上分享。谢灵是个很认真的听众,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完后都会说上那么一句:“听你分享,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那么稀松平常的事情在你眼里,怎么就变得这么有意思和有意义了呢?”
童汐这时都会抿着嘴说:“是吧?因为我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呀!日常事物用心感受还是有很多很多感动的~”
谢灵这会便会话锋一转的说“你还有颗多愁善感的心诶!感情这么丰富,你还是找个男朋友谈恋爱吧!”
“哪能说找就有的呢!这可是可遇不可求哒!”童汐每次都是这句回复。
那时童汐经常听孙燕姿的《遇见》,歌词中对爱情的期待和情绪,她都一一被击中:
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
阴天傍晚车窗外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
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著队拿著爱的号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