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新希望
元旦后,郭庆在公司宣布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创新部门成立,另一个是魏玲玲强势回归。创新部门的负责人不是别人,正是魏玲玲。部门里除了魏玲玲,就是林一柏。
对于这个决定,秦妙觉得不可思议。这根本就是要他们从零开始啊!老板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响。做好了,对公司是助力,做不好,对公司也没损失。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林一柏向她解释,他早就不看好烧钱模式,公司让创新部门去探索新的模式,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错,他也乐于这么做。
他唯一的烦恼是,小公司吸引不了人才!他好久没试过棋逢对手的感觉了。在大公司,他虽出色,比他出色的却不在少数。但是,来了这里之后,却难以遇到旗鼓相当的技术人员。这导致最近这一年多以来,他的技术实力并没有长进。他只是尝试了做无线移动端,搭建了微信小程序,这些都很简单,稍微学习一下就可以做好。除此之外,他就没有尝试新的东西。
更糟糕的是,有时卡在某个技术难点上,愣是几天没解下来。孤立无助的时候,他毫无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灵光一闪多数在单枪匹马作战一段时间之后,在他疲惫不堪的时候出现。每一次,他都累成了狗,才摸索出解决办法。而通常,这还不是最合适的方案。他只能在一次次摸索中前进,缓慢,劳心劳力。幸运的是,每次都能解决,或早或晚,或完美或带有瑕疵。
魏玲玲思索了一会儿,说,“阿柏,要不你还是去互联网大厂吧?”她知道,外甥是个技术迷。技术有没有长进,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秦妙想了想,认可魏玲玲的说法。在RB,不用通宵,林一柏同样能做得风生水起。来到智游自在,熬通宵确实是为了赶进度,但是,如果有技术能力强或经验充足的伙伴一起,根本不用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写代码、调试。根本原因,还是开发人员经验不足,或是技术太差劲。
对于林一柏来说,把菜鸟团队带好,也是一种挑战。现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没有了他,他们也能按计划完成工作。现在的公司,不再是非他不可了。
“我们在创新部尝试半年时间。如果发展得好,我们就招兵买马。我要找,就找比我厉害的人。如果发展不好,就解散团队。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产品是否获得市场认可。”林一柏最后做出了决定。
秦妙举手赞成,她温柔地看着林一柏,“无论你怎么选择,我都支持你。我们产品部讨论过了,最可行的是智能导游。最好呢,系统可以预测未来几天的热门景区有哪些,这样可以避免节假日扎堆旅游。”
林一柏笑着抚摸她的秀发,“谢谢你。对了,严诗诗不派你来支援我们吗?没有你,我们也走不下去啊。”
秦妙偎依在他肩膀上,“我也想过去支援你们。我悄悄问过她了,她好像不支持我们俩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你不要忘了,我们当初吵得有多厉害,还有我们的关系……”尽管如此,她还是想尝试做智能导游。从零做起哦,这可是梦寐以求的机会。她半撒娇半开玩笑地说,“要不,你就说,这个项目非我不可?”
看着两个小年轻打情骂俏地谈工作,魏玲玲装作像是没看见一样,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过了一会儿,她才悠悠地说,“调到同一个部门是不可能的。第一个项目由小妙打头阵未尝不可。部门缺个产品经理,但是,公司不会允许小妙过来。她过去只是暂时的,做完第一个项目就该撤了。”
产品部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做好智游模块的行前、行中、行后智能提醒,自在模块的商家管理和门店分销功能。在大模块下做小升级小改造,像匠人一样,将产品慢慢打磨出完美的样子。
好奇宝宝秦妙不会甘心一直做这些补丁需求。她想要主导一款全新的产品。回到公司,她就跟严诗诗主动提出,希望上级支持她,将她调到创新部门工作几个月,做完创新部门第一个产品后,再回来产品部。
严诗诗不是不讲理的人,既然下属主动提出,只要是为公司着想的,她都不会反驳。眼下,创新部门能不能做出成绩,还真不好说。有公司已经做出了智能导游产品,并且在几个景区试用,至于试用效果,新产品刚出来的时候,都不那么好看,要不了两个月,产品就会逐渐走向成熟。到时候,哪里还有智游自在的市场?
创新部门只有一个开发经理做开发工作,可见郭庆并不看好它。如果不把秦妙调过去,就要调刘启明过去,权衡之下,严诗诗答应了,“你的工作由魏总给你分配。但是,你还是产品部的人啊。”绩效考核,还是严诗诗说了算,创新部门的考核不算数。
只要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谁是领导,谁来考核她,秦妙并不计较。
智能导游产品,的确已经有公司在做了,尽管还不完善。任何产品,都是靠时间、靠数据慢慢打造出来的。智能导游也不例外。在没有大量的数据参考之前,智能导游刚出生就是基础产品,给游客用语音、或视频介绍景区情况。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不断纠正,它的内容仓库才会越来越强大,景区热点图将会实时显示出来。
同一时间,哪些景区人多,哪些人少?景区的哪些地方更受欢迎?哪些地方游客去得少?智能导游还能与公司的智游自在对接,在智能导游系统上推荐不同的主题线路。也可能跟其他旅游平台对接,推荐对方平台上的线路。导游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天气、路况提醒游客,比如说,提醒游客到时间吃午饭了,可以到哪里吃午饭……
智能导游的三大卖点是语音介绍景点和景点背后的故事,寻找驴友,热门景点预测。其他是辅助功能。
秦妙将规划中的智能导游系统和市面上现有的导游系统对比,除了热门景点预测、寻找驴友、智能线路推荐这两点之外,其他功能市面上的产品已经具备了。她又试用了市面上的产品,只有一款做得还不错。核心的语音介绍景点的功能做得还可以,其他功能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除了语音,还有没有更好的介绍方式呢?已经去到景区了,其实没必要拍照,没必要拍视频了。游客们想要了解的,是景点背后隐藏着的文化故事。语音必不可少,秦妙觉得还可以加入文字和图片分享功能,定位到景点,配上图文,表明到此一游。
每一个景区,它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编成厚厚的一本书。
秦妙的思维很发散,一下子就列出了智能导游20个大大小小的功能。优先级排序是每个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她也有。只是苦于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容易,精准地判断出用户所需,却很难。她把自己的想法用原型画出来。又找上关秋月,企图用运营的力量找到种子用户。
关秋月没有拒绝,这点小事,根本用不着向上汇报。给用户们奖励一些旅游币,他们总是热心参与。至于是不是用心,就另当别论了。
陈海知道后,主动过来帮忙。秋月手上是个人旅客,陈海手上是企业端用户。他帮忙联系上部分景区的系统负责人。
景区负责人很热情,虽然已经有公司联系过他,但是,多一个产品,多一个比较。货比三家,总没坏处。
有渠道了解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诉求,秦妙信心大增。她在陈海的建议下,选择其中一两个景区作为系统设计的参考。用户在重度参与下,只要没有利益偏差,总会对参与设计的产品有所倾向。
秦妙感觉,他们已经踏上了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市场千变万化,魏玲玲没有她那么乐观。她不是没有资源,只是,还没到动用她手上资源的时候。资源要用到刀刃上。她并没有着急往创新部上的事情上凑。前期是产品设计,只等开发出来之后,她才会发力。
不过,她也不是闲着。时隔一年有余,再踏入智游自在,自然也没有她的位置。可是,这里有她想看的所有资讯,毕竟,她是公司第三大股东。只有在她全身心投入智游自在之后,郭庆才给她开放了更多的信息权限。之前是停职留岗,等期限到后还会变成外人。现在,她不是外人了。
但是,她一点也笑不出来。她感觉自己踩到了一个大坑,还把外甥坑进来了。大厂不香吗?来这里,工作做了个寂寞就算了,可别把身体熬坏了。
如果公司还在烧钱,不出一年就要面临倒闭的风险!这也是创新部门成立的原因。创新部门其实不算创新,整个公司都在搞创新,实际上,应该叫创收部门。
不管怎么样,她不想再投钱进来。除非,创新部门燃起了新的希望。
她又踩进了郭庆挖的坑里。与虎谋皮,危与机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