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龙困于渊 100——104
100 两个成语
东家 之丘 孔子的西邻,住着一个人,这个人,不知道他的这位东邻是个什么人物。他每次提到孔子的时候,总是毫不客气地直呼小名:“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到后汉的时候,又发生了情况相似的一个故事。邴原年轻时,曾打算出远门找一位极有学问的老师求学。郑玄是当时的儒学大家,从远地前来求学的弟子先后有数千人,他和邴原同住青州,而邴原却不识郑玄。后来邴原在别人的指点下拜郑玄为师,也成了有名的儒学家,当时有人说,邴原把郑玄当作“东家之丘“了。后来,“东家之丘“衍化为成语,意为不识近在身边的著名人物。
了如 指掌 “禘“是周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典祀,只有天子才能举行。周成王在周公旦死后,因他对周朝有重大贡献,特许他的后代对他用禘礼祭祀,因此鲁国沿此惯例。
但到春秋时,鲁国国君在禘礼时常有越礼行为,孔子气得看不过去,而有人偏偏向他请教禘礼的道理。孔子就气乎乎地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会象把东西摆放在这里一样容易!“他边说边指着自己的手掌。成语“了如指掌“由此而来。
101 孔子借伞
孔子要出门时,天下起了小雨,孔子车上的伞盖坏了,门人弟子中有人说:“子夏有一把伞。“
孔子说:“子夏为人惜于财,我听说与人打交道要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才能交往长久。“于是不去向子夏借伞。
102 讽谏陈惠公
陈惠公要扩大都城,修建一座凌阳之台,台还没修好,因为工期问题砍了几十个民夫的头,有几个监管工程的小吏也被收监待斩。
孔子正好到了陈国,听说了这件事,就去拜见陈惠公。陈惠公和孔子登上了快要竣工的城台,孔子极目四望,回头看着陈惠公赞叹道:“多么壮观的城台呀,古代的圣王修建城台,没有谁不杀一人,就能完成这样的大工程。“陈惠公默不作声,悄然而退,悄悄下令赦免了关押的那几个小吏。
过了几天,陈惠公见到孔子就问:“从前,周文王修灵台也杀人了吗?“孔子笑了笑说:“周文王兴盛的时候,三分天下有其二,听说他要修灵台,天下九州有六个州的百姓就像儿子要给老子干活一样,纷纷跑来助工,一个小小的城台,还没到工期,早早就修好了,怎么会因为工期杀人呢?能以这么少的人,搞这样大的工程,也只有你陈惠公能做到呀!“陈惠公满脸惭愧,默不作声的看着远方。
103 孔子与天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
子贡说:“我的老师是孔子。“
齐景公说:“孔子贤明吗?“
子贡说“贤明。“
齐景公又问:“有多贤明?“
子贡回答说:“不知道。“
齐景公就说:“你知道他贤明,却不知道他贤明到什么程度,这说得通吗?“
自贡反问齐景公说:“您说天高吗?“
齐景公不假思考地说“当然高呀!“
子贡又说:“有多高?“
齐景公说:“这谁清楚呀!“
子贡笑着说:“你知道天高却不知道天有多高,这不很正常嘛。我知道孔子贤明也不知道他有多贤明有什么不对吗?“
齐景公大笑着说:“高不可攀,深不可及呀!“
104 天丧仲尼
颜回在道德学问上迫近孔子,是孔子寄予厚望的传钵弟子。不幸的是颜回早衰,三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
鲁哀公十四年秋天的一个黄昏,七十一岁的孔子坐在庭院的台阶上,银杏树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从高高的枝头飘落下来,孔子注视着空中地上黄黄的叶片,神情凄凉。这时两位弟子从门外快速走了进来,他们在孔子面前低着头,用低沉的声音缓缓地告诉孔子——颜回归天了。孔子听后,失声痛哭,他站起来在庭院中走来走去,口里不断地喊着:“天丧予!天丧予!“几个弟子忙上前劝慰孔子说:“老师你不要太伤心了。“孔子眼中含着泪说:“不为这个人伤心,我还会为谁伤心?“
第二天,颜回的父亲颜路来找孔子,颜路要借孔子的车为颜回当椁(棺材的套子)用。孔子迟疑了一下说:“有才也好,无才也罢,都是儿子。前年孔鲤死了,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用我的车给孔鲤做外棺,是因为我当过大夫,出殡时不能徒步而行。丧礼应量其家之有无而行,颜回以前箪食瓢饮,安贫乐道,今天就从其生之志趣安葬他吧!“
孔门中许多后辈弟子都很尊崇颜回,他们见颜回家贫无以葬,就群力经营,厚葬了颜回。孔子从墓地归来,一进院门叹息着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但我没有能把他当儿子一样来安葬。不是我要越礼不计家之有无而厚葬颜回,实在是那些弟子们要这样。“葬完颜回,孔子在屋子里一连躺了三天,这在孔子的一生中是很少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