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新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刚柔

《彖》《象》大量使用“刚柔”概念解《易》,这与极少运用“阴阳”概念解《易》形成了鲜明对照。《彖》中“刚”字出现59次,“柔”字出现39次;《小象》中“刚”字出现了13次,“柔”字出现了6次。《彖》引入“刚柔”与卦爻象结合,如《否·彖》:“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这句话也将“阴阳”与“刚柔”两组概念联系了起来。“内柔外刚”之语,乍一看似乎“柔”指坤卦、“刚”指乾卦为,刚柔指的是卦,但更准确地说,当是内卦坤全为柔爻,外卦乾全为刚爻的意思。因为就《彖》《小象》总体使用“刚柔”概念解《易》实践来看,“刚柔”是一组对《易经》“爻”的性质予以定义的概念。如《屯·彖》:“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朱熹《周易本义》:“‘始交’,谓震;‘难生’,谓坎。”[15]是说乾之阳爻与坤之阴爻初次相交而得震卦,可见刚柔是指阳爻和阴爻。再如《师·彖》:“刚中而应”,“刚”是指九二阳爻。又如《蒙·九二·小象》:“‘子克家’,刚柔接也”,“刚柔”指九二与初六。又如《豫·六五·小象》:“‘六五贞疾’,乘刚也”,六五所乘之“刚”为九四。又如《姤·初六·小象》:“‘系于金柅’,柔道牵也”,“柔”指初六。

在此,《彖》中有几处关于“刚”的用例需要略作辨析:

《讼·彖》:“上刚下险,险而健。”

《需·彖》:“刚健而不陷。”

《大畜·彖》:“刚健笃实辉光。”

“上刚下险”似乎是说上卦为“刚”,但实际是说上卦三爻的属性都是“刚”爻,所以作者在下文以“险而健”之“健”对上经卦之德作了补充说明。“刚健”一词,不是说内卦乾为“刚”,而是说内卦乾三爻的属性为“刚”,“健”则是对乾卦之体的界定。可见,从“刚柔”被《彖》《象》引入解《易》时,即明确是对“爻”的属性的界定。

《彖》《象》之后,《文言》中“柔”字出现了1次,“刚”字出现了3次,就其言乾卦“九三重刚”“九四重刚”之语而言,“刚柔”指爻的属性是明确的。《系辞》中“柔”字出现了13次,“刚”字出现了11次,日本学者今井宇三郎认为《系辞》中的“刚柔”专指“爻”而言,意即刚爻、柔爻。[16]这个论断是正确的。《说卦》:“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杂卦》:“《乾》刚,《坤》柔……《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马王堆帛书《易之义》篇:“子曰:‘《易》之义谇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焉刚。六刚无柔,是谓大阳,此天[之义也]。□□□□□□见始而□□方。六柔无刚,此地之义也。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刑,刚柔成章。万物莫不欲长生而恶死,会心者而始作易,和之至也。’”[17]皆可见“刚柔说”是基于爻的意义。而《易之义》“曲句焉柔,正直焉刚”之语,直接从爻画的特点界定“刚柔”,也反映了爻画的写法至秦汉之际已基本定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