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新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卦序

易学发展史上,《周易》六十四卦有不同的排列次序。最早的卦序即通行本卦序,当是周文王创制《易经》之时,“设卦”、“观象”、“系辞”、“序卦”一体完成的,六十四卦次序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六十四卦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坤》卦,终于《坎》《离》卦,共三十卦;下经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卦,共三十四卦。关于通行本卦序的特点,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卦》曰:“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之类是也。”[6]孔氏“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之语,揭示通行本卦序的象数特点。相覆之卦两两之间可看成是同一卦形,共28个;卦爻阴阳属性全变的卦共8个,所以邵雍曰:“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也。”关于六十四卦的卦序意蕴,汉代学者作了深刻的阐述,《乾凿度·卷上》:“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损者,阴用事,泽损山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益下。下经以法阴,故以咸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各顺其类也。”[7]《易经》卦爻象构建的基础是阴阳观念,《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通行本卦序正是鲜明地体现了《易经》作者的阴阳思想。

除了通行本卦序,再介绍一下两种比较重要的卦序。一是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马王堆帛书《周易》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可视为秦汉之际南方传《易》流派的一种文本。其卦序是以按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之序,以八经卦自重而得的别卦为首卦,分别统领七卦;每组所统领的七卦之序,是按照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经卦之序(为下卦),分别与乾、艮、坎、震、坤、兑、离、巽八经卦(为上卦)相重而得的别卦。以图表示之如下(序号为笔者所加):

表1-1

二是京房易学卦序。京房易学以八经卦的自重卦称为八宫卦,其顺序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取《说卦》乾坤为父母卦而生六子卦之说,乾、坤分别按长、中、少之序统领三男三女。每一宫卦,又分别统领七个卦,这七个卦,分别称所在宫的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归魂卦,每宫的八卦之间,在象数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一世卦由本宫卦的初爻变而得,二世卦由一世卦的二爻变而得,三世卦是由二世卦的三爻变而得,四世卦由三世卦的四爻变而得,五世卦由四世卦的五爻变而得,游魂卦由五世卦的四爻变而得,归魂卦由游魂卦的下体三爻皆变而得。《京氏易传》六十四卦序排列如下(序号为笔者所加):

表1-2

由之可见,《京氏易传》中的卦序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虽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的易学内涵有着根本不同。帛书《周易》卦序是八经卦相互重叠(《说卦》“八卦相错”)的产物,其着眼点是三画卦;京房易学卦序则主要是爻变的产物,体现了阴阳二气生生不息、变化流行的易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