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设的非技术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低碳及低碳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低碳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在低碳经济的内涵上,塔皮欧(Tapio P.)基于“脱钩弹性”(decoupling elasticity)概念,根据不同弹性值,将衡量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脱钩程度的指标细化为八大类;[6]潘家华提出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7]张坤民等认为,低碳经济是采用低碳能源、零碳能源或去碳技术的经济,是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组成部分。[8]随后,低碳的理念由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和具体实践的载体层面。如从讨论低碳生产延伸到低碳生活、低碳社区,进而聚焦到低碳城市建设。较之于低碳经济从概念内涵和政策含义上更侧重于生产领域及其能源利用,低碳社会则更加重视消费领域。[9]作为低碳实践的主要载体,城市由于具有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以及强大的资源调动力与影响力,从而成为低碳发展的关键平台,[10]因此低碳城市建设也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一大主题。

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国内外学者,以及不同研究机构和组织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解释。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所《2050年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11]气候组织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1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条件下,以低碳产业和绿色低碳化生产为主导,来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及模式,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3]杨丽等(Li Yang & Yanan Li)认为低碳城市意味着我们必须推动低碳经济,包括城市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节能环保的社会,建立良性和可持续的能源生态系统。[14]

上述关于低碳城市的定义具有三个共同点:其一,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因此仍然要保持经济发展,并遵循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等特征;其二,低碳城市不仅涉及技术、产品等方面,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理念,以及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方面,需要统筹考虑;其三,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多目标共赢,则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