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岸到彼岸:人民币汇率如何实现清洁浮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36/40266136/b_40266136.jpg)
二、什么时候汇改
在汇改问题上,失败的汇改案例通常表现为汇率短时间内的大幅和快速贬值,给人印象是推进汇率改革的方式决定了汇改的成败。但我们梳理了全球主要国家从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的22个案例,发现汇改时的宏观条件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宏观条件实质上是汇率制度改革的时间窗口。在窗口期内推进汇改,其收益和风险权衡最为有利。我们通过历史案例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出三大类共11项汇改的宏观初始条件并对其进行量化,不仅可以纵向和自己比,还可以横向和汇改其他历史案例比,并根据宏观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汇改时点和步伐。
在22个汇改案例中,成功国家汇改时内外部经济周期都相对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对偏紧且政策缓冲空间更为充足。我们发现美元走势是汇改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在12个失败案例中,有11个发生在美元走强的大周期之中,多数处于美元持续升值周期的“半山腰”上。为何在“半山腰”上汇改最难?因为绝大多数采用固定汇率的货币钉住美元,美元走强时本币被动走强。在美元已经走强一段时间后推动汇改,本币将面临“补跌”压力。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很容易被解读为“政府弹药告罄”而不得不改。而在美元走弱周期进行汇改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如1977年的日本、1991年的以色列、1992年的英国、1995年的波兰和2009年的印度)。因此,美元贬值或者区间波动、国内经济基本面稳定是汇改的好时机。充足的外汇储备则是避免投机性攻击的有力保障。
运用这一框架,我们实时更新中国汇改的宏观条件,发现人民币汇改仍处于重要机遇期。第一,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失衡压力得到充分释放。第二,中国经济韧性较强,政策空间大,推进汇改的尾部风险可控。第三,在中美经济分化和贸易摩擦背景下,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更有利于对冲外部冲击并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