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我国当下的主要医药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指的是基于零售药店主要经营要素,如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商品结构、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在其具体经营过程中的组合方式、结构有较大差异而呈现出的不同经营风格与经营形态,典型形态如健康城、中医馆/国医馆、药妆店等业态。大约在2000年,平价药房开始冲击传统的中国医药零售经营模式,自此零售市场业态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除了以销售药品为主的标准药店,还延伸出药诊店、DTP药房、专科药店、社区便利药店、智慧化药房、药妆店等多种业态。以下对其中几种业态进行详细介绍。
1)标准药店
标准药店是以销售药品为主的药店,通常毗邻社区或商圈,商品结构以药品为主,处方药、非处方药齐全,主要目标客户是有疾病治疗需求的人群,药店配备专业执业药师为用户解决与药事服务相关的问题。标准药店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药品齐全、高水平的药学服务,但是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药店密集度太高、店间竞争太过激烈,药品价格也成为重要竞争因素之一,拥有更多门店的大中型连锁企业在竞争中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大中型连锁企业通过规模化采购,可以同厂家针对价格直接进行谈判,以及利用厂家提供的服务与营销活动支持等使连锁企业更具竞争力。此外,很多药店都提供免费测量血压、测量微量元素、替顾客煎熬中药等服务以吸引用户。标准药店是我国目前医药零售市场主要的经营业态,根据店面大小又分为中小店、大店和旗舰店等,规模较大的连锁药店的大店和旗舰店的经营业态往往为多种业态的复合体,除了标准药店的功能,还常配有慢性病管理区、中医馆区等。
2)药诊店
药诊店,顾名思义,就是药店+诊所,在药店旁边另设具有医疗机构资质的诊所,有执业医师在诊所坐诊,为药店的顾客提供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服务,如果顾客有进一步的用药需求可以直接在与诊所相邻的药店购买。诊所为药店带来了客流,也为进一步满足药店顾客的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有助于顾客形成黏性及进一步复购。并且,医疗服务相对于医药零售毛利率更高,运作得当可以拉动连锁药店的整体毛利率。药店为诊所提供了用药解决方案,医生可以专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工作效率。
典型案例如山西仁和大药房旗下近200家门店几乎每家都对应有关联的诊所。但是,诊所与药店相比,其运营需要拥有较高的资质,投入成本也相对较高,难以聘用到合格的执业药师,同时运营药店和运营诊所是两种不同的业务,对公司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系列问题导致药诊店的拓展并未得到广泛普及。
平安集团也曾在药诊店领域重兵布局,其旗下的平安万家通过服务输出与质量管控的方式与连锁药店合作——在药店旁边开诊所。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平安万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后续被平安集团另外一家子公司平安好医生收购。
此外,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推进,很多互联网公司针对药店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用户可以在药店里通过互联网获得远程医生提供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建议及处方用药等服务,典型案例如微医的药诊店。在这种模式下,与微医合作的药店在药店里开设专门的区域,该区域设置了可以上网的计算机、摄像头等,药店除了能为患者提供线上远程医疗服务,还可以通过微医平台获得线上客户到药店购药的流量转化。规模大点的连锁企业通常偏好构建自己的线上医疗服务,特别是旗下拥有医院的连锁企业更偏向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医疗服务输出到药店。
3)中医馆/国医馆
国医馆与中医馆在实质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通常国医馆的档次、规模要比中医馆高,有些中医馆/国医馆属于独立运营,和连锁药店没有关系,如顺和堂中医馆、圣爱中医馆、康美中医馆。大多数中医馆/国医馆都是药店开设的下属中医馆/国医馆,只是有些独立运营,有些归为药店管理。
从医疗属性上看,中医馆/国医馆和药诊店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个以中医为主,一个以西医为主,但中医和西医本身从治疗定位及国家政策监管角度就不太一样,从而使两种业态从经营角度看又有很大区别。
比较常见的中医馆形态就是在药店里配有坐堂中医,解决顾客就近诊病及销售中药饮片、中成药的需求。功能更为齐全的国医馆常以膏方、药膳等闻名,提供参茸保健、正脊、养生食疗、理疗 SPA、针灸、艾灸、中医按摩推拿等不同的延展健康服务。综合性国医馆除没有病床不接待住院患者之外,与中医院非常类似。
4)DTP药房
DTP药房即Direct to Patient药房,是采用药房直接获得制药企业产品经销权,患者在医院获得处方后从药房直接购买药品并获得专业指导与服务的模式。DTP药房以销售专业新特药、自费药为主,如抗肿瘤用药、肝病用药、自身免疫疾病用药等,DTP药房为满足特定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长期用药需求提供服务,主要提供药学专业服务和配送服务。
因为其经营性质,DTP药房销售的药品单价较高,有相对稳定的处方来源及后续的复购客群,所以DTP药房的收入比普通药房要高很多。例如,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些单店的年均收入超过1.5亿元,国大药房DTP门店单店年均收入超过3000万元,康德乐的DTP药房单店年均收入超过2000万元。
目前,国内DTP药房做得比较好的有上海医药、国大药房、康德乐(已被上海医药收购)、老百姓大药房等。除了老牌的医药连锁企业,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涉入此领域,如从事肿瘤大数据的公司零氪就选择成立邻客智慧药房为肿瘤患者提供DTP药房服务,但是科技公司运作的此类药房往往也具有较浓厚的科技色彩,如互联网医院的接入、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因此也可以将其定义为智慧药房。不同业态间的交叉融合是当今药房业态发展的一大特色。
此外,有些医药企业倡导MTM(药物治疗管理)概念,由专业药学人士利用专业的知识体系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其实质和DTP药房类似,但是弱化了药店和制药企业供应链对接的部分及处方引导的部分。在医药分家、处方外流的趋势下,DTP药房越来越受到零售药店及厂家的青睐,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发展的态势。
5)专科药店
专科药店是聚焦某个特定疾病领域的药店,如糖尿病专科药店、心脑血管专科药店、肝胆病专科药店等,此类药店治疗某类疾病的药品齐全,且通常配备了该类疾病的保健/治疗用保健品、食品、外用药、医药器械等。专科药店通常还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药师,能为顾客提供对应疾病领域专业的服务。
例如,拜廷公司主导设立拜廷糖尿病专业药房,该公司帮助连锁药店建立糖尿病专业药店,输出糖尿病管理理念及管理体系,提供培训、资源对接等综合服务。迄今,很多连锁药店通过这种方式开设了糖尿病专业药房。
有些药店选择“糖尿病管理角”的合作方式,在不影响既有门店运作模式的前提下,单独开辟出一块区域提供与治疗糖尿病有关的商品,并配备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专科药店与DTP药房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方面非常类似,但是和MTM一样弱化了药店与制药企业供应链的对接,弱化了处方导流及厂家的参与。
6)社区便利药店
社区便利药店是离社区最近的便利超市,可以卖药。2018 年 10 月,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发了医药零售行业的普遍关注。该措施中提到,“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事实上,北京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2015年,福建省就推出了类似政策,允许连锁便利店设置便民药柜;2016年,沈阳市也正式允许便利店或以特许方式经营非药品的企业申请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社区便利药店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便利店,不是药店,其主营商品以人们日常用品居多,但因为客观上物理位置距离居民近,通过提供安全性相对较高的乙类非处方药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便利店也能扩大收入来源。
国际市场,如日本知名连锁便利店全家(Family Mart),早在2012年就通过和连锁药店企业合作打造便利店与药店融合的业态,在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第一家融合店336平方米的空间里配备了5000多个品种,其中有500多个药品,全家还根据日本法律配备了可以销售药品的药师,并要求药师24小时驻店。
7)智慧化药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零售技术的应用和逐步推广,药店越来越多地引进各类新技术,提升药店用户体验、改善运营效率。例如,在药店里放置药事服务机器人,旨在替代店员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在药店安装智能摄像头数字化客流以改善店内布局陈列,为用户精准画像……
前面提到的支付宝“未来药店”是更全面的规划与应用,不管是从门店的用户体验设计还是从智慧化场景的设计与场景数量上看,“未来药店”的智慧化程度要高得多。此外,还有腾讯和大参林联手打造的微信支付智慧药店也是类似的案例。在智慧药店里,用户可以使用小程序完成会员卡注册,建立个人档案,还可以在药店场景里体验扫码购(顾客可以边扫边买,无须排队结账)、智能收银(人脸识别,刷脸买药)、中药在线订购(线上商城购药,药品快递上门)、自助售药机等高科技。知名医药电商公司健客网所开的互联网零售药店等也是此类例子。
8)店中店/店中柜
店中店/店中柜是把药店开进大型超市、卖场或购物中心。
店中店的性质与普通药店区别并不大,就像在超市里开的麦当劳,其实质还是麦当劳。而今的大型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同时为了扩大收入来源,常在超市出入口预留不少门店的位置并出租给其他商家,如茶叶、烟酒、服装、理发、快餐等,与超市既有品种形成互补。
超市或购物中心店中店可以利用客流量大的优势,但这些店不如毗邻的社区店离居民近。因此,很多店中店在品类的选择上往往不以居民常用药为主,而以保健品、参茸补品、化妆品等利润空间较高的非药品为主。国内目前的店中店多以专业连锁药店经营者从超市、购物中心等租赁场地经营为主,国外的大型超市沃尔玛则以自营药店为主。
店中柜则有点类似便利药店,在便利店里加设销售药品的柜台,如在上海火车站的便利店里就有超市和上海某药店合作的药品柜台,为旅途中的顾客提供常用药购买服务。知名保健品及美容品连锁机构屈臣氏在 2015 年左右就开始尝试在店内开设药品专柜,2017年更试点直接开始经营屈臣氏药店。
9)药妆店
我国对药妆没有严格的定义,大致指的是具有功效性的化妆品,如祛痘、祛斑、修复胶原、延缓衰老等介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的产品。在日本,药妆店特别流行,去日本旅游时很多人都会去药妆店采购。日本药妆店的品类特别丰富,从化妆品、药妆品、营养保健品、日常用品、零食到常用药品等一应俱全,其中很多爆品如某些品牌的眼贴、眼药水非常受欢迎。
我国药妆店所售产品的品类比较单一,主要有非处方药、营养保健品及药妆品、化妆品等。很多以药品为主的药店加设化妆品柜台也常被称为药妆店。在国内开设的典型药妆店如鸥美药妆和贵州舒普玛,前者的主要特色是在店内销售一些独家代理的国外化妆品,以赚取高额利润,后者由知名连锁药店贵州一树与荷兰GRI集团联手打造。
药妆店模式一度非常火热,不过由于药妆品牌不足、经营不景气等多方面原因,许多药店都退出了化妆品等产品的销售行列。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不少药店再次开始尝试药妆店。典型案例如上海知名的万芸健康药房开始大规模销售各类化妆品、日用品等。
2020 年 11 月,一心堂在海口市开出了其旗下首家药妆店,这家药妆店的药妆种类齐全,覆盖护肤、护发、彩妆、药品、保健品、中药养生品类及各种健康食品。一心堂药妆店的店内设有韩国化妆品专区、国产化妆品专区、口腔护理专区、中药养生区、9 块 9 特价专区、彩妆体验区、皮肤检测区、身高/体重测量区、休息区、健康管理中心等。消费者可以在店内享受全新的彩妆体验、皮肤检测、身高/体重测量、血糖/血压检测,并能参与学习化妆技巧,听取预防、保健、养生等知识。一心堂药妆店与普通药妆店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品类和商品结构的扩面和调整上,如升级化妆品品类、重点打造中药品类。此外,该店还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区,如皮肤检测区、彩妆体验区及健康小屋等。
10)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管理中心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业态,通过设置在药店旁边的健康管理中心为顾客提供健康监测、报告解读、医疗咨询、会诊转诊、用药及康复方案建议等。健康管理中心的主要特色是具有丰富的健康监测项目及进一步的医疗服务资源。有些健康管理中心还引入保险服务,为药店用户提供疾病预防保障。
与药诊店相比,健康管理中心偏向于未病或疾病筛查。陕西怡康旗下的怡适康健康管理中心就是此类案例,其健康管理中心内除有和平安万家合作的诊所之外,还设置了大量的健康检测区域,为怡康药店的会员提供检测与体检报告解读服务等。
11)健康城
健康城的业态有药品超市、健康大卖场、医药城等,其特点是多个业态的复合体,健康城经营面积大,通常为800~1500平方米,甚至还同时占据若干个楼面。根据经营品类划分出不同的经营区域,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中药滋补品、医疗器械、各种个人护理品等一应俱全,SKU通常在8000~12000种之间。
此外,很多健康城还开设中医馆/国医馆,内有名老中医定期坐诊。更大的健康城还开设西医门诊、口腔门诊、理疗室等,兼具平价医药超市和药诊店的特色。例如,知名老字号榆林广济堂旗下的千巨健康医药城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楼设各类药品零售区、母婴专柜、儿童娱乐区,二楼设输液门诊、理疗室、国医堂、名贵中药材区、医疗器械区,三楼设慢性病专柜等。
第一医药连锁药店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头上的第一医药商店,其面积非常大,一共有四层楼,一层是药品、保健品,二层是化妆品,三层是医疗器械,四层是日用品超市及血压、血糖检测站等。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曾对其成员为连锁药店的经营业态做过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拥有100家以上门店的连锁药店平均拥有5个业态;100家以下门店的连锁药店平均拥有3个业态。这说明连锁药店的规模越大,进行多业态探索的力度就越大。另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进行扩张的连锁药店,与主要在三四线城市进行扩张的连锁药店相比,在业态的选择上没有数量上的显著差别。这说明不同地区的连锁药店在多业态经营上并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大城市、省会城市在业态种类上比较丰富,但总体上差别不大。
此外,调研结果也显示,网上药店和“中医项目+药店”最受欢迎,前者与“互联网+”的政策和医药流通领域普遍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有关,后者与中医药服务大众和成为健康中国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大关系——中医技术和中药品类同药店低成本结合运作,是大多数药店较容易做的选择。
中医馆/国医馆作为医疗赋能药店背景下逐步成型的引领业态,相对来说投入大、风险大,但是它强化了药店专业性、权威性及容易获取医院患者等方面的特性,成为一些有实力的连锁药店向专业化转型的最好选择。DTP 药房、专科药房、药诊店等也被连锁药店看好。但是,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条件,目前来讲如何规模化扩张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