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陷入了低效率的泥潭
“接到任务好几天了,完全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很焦虑……”
“销售四部新来的主管雷厉风行,跟他共事真的很有压力,担心跟不上他的节奏。”
“我也想不通,明明很简单的事,被我弄得这么复杂!”
这些乱七八糟的烦恼,不断地侵袭L的大脑。他的眼前堆放着一摞文件,都尚未处理,然而此刻的他,脑海里却忽然闪现了辞职的念头。他知道这是逃避,是无能的表现,可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他也想把事情做好,却陷入了低效率的泥潭,好像怎么也挣扎不出来,每天都迷迷糊糊的,经常望着一堆文件发呆。
L的问题是出在能力上吗?不,当年他也是从基层职员,一路摸爬滚、过关斩将,才被提升为部门主管。然而,曾经的优秀员工,晋升后不代表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因为管理一个人和管理一群人不是一个概念,且工作的任务量之大、繁杂程度也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L陷入现在的困境,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维问题。
如果你是L,你应该思考的是:我所做的努力对业绩有无帮助?离职能不能让自己好过一点?可不可以改变低效率的问题?如果不能的话,那么离职的意义何在?思考到这一层面的话,我们往往就会明白:改善工作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低效率的人在工作上往往存在同一个思维特点,即注意力被一些程序性的东西分散,大量的重复性、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脑,引起认知力、判断力和行动力的全面下降。体现在结果上,就是为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像样的成果。
身为管理者,L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把重点放在管理的关键节点上,还需要拟定管理清单。同时,不能把时间都用在无足轻重、可授权的小事上,要思考如何带动下属的工作效率。
事实上,不仅仅是L,任何一个职场人,在这个分工明确的社会,都不可能独掌一切,更无法在复杂的现实中依靠仅有的天分胜券在握。想要从容不迫地应对一切事,就必须在当前的知识、技能以外,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并学会使用清单。
Susan刚开始做审计时,由于是“素人小白”,没什么经验和资历,在常规审计任务之外,经常会被分派一些杂活。某日,单位同事发给她一份word文档,让她印5份年度财务报告寄给客户。
接到这个任务后,Susan的脑子完全是懵的:这个该怎么印?去哪儿印?找什么人?印刷有什么要求?字体字号是什么?有没有固定的格式?对此,Susan一概不知。
事情还是得做,Susan赶紧问派任务给自己的那位同事,可对方告知,她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印年度报告的细节要求有很多,去年做这件事的时候把她折腾得够呛。最后,同事额外补充了一句:“有件事我记得,要带小贴纸,去3层印刷室。”
同事说完后,就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剩下的工作全由Susan接管。由于缺乏流程规范,Susan那半天的时间一直楼上楼下跑,因为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虽然事情最后处理好了,但过程极度痛苦,且浪费了很多时间。
报告印完后,Susan做了一件事:在笔记里梳理了一个标准流程,列出一个印刷年报的清单,里面详细地记录了所需材料、格式要求、呈递的部门与负责人等。尽管这个工作没有什么难度,但它需要一系列的工序、步骤,而这些东西仅靠头脑记忆是不够的。况且,大脑应该用于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负责机械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最适合交给标准作业程序清单来完成。
有了这个清单之后,如果第二年依旧是Susan负责此事,她可以准确、高效地把它完成,完全不用费脑子。如果是其他新人负责这件事,也无须花费时间去解释各个细节,拿出这份清单,一切都可以完美解决。
无论你是工作多年的职场达人,还是初入社会的素人小白,一份简单扼要的工作清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更要聪明地工作,学会借助清单,高效地利用时间,完成既定任务,从而摆脱忙而无效的疲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