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诗学(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的话

《南开诗学》第三辑共载文18篇,论题涉及中国古代诗学、百年新诗流变、中西诗学比较等多个方面,既有对中国诗学一系列“老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挖掘,又有融汇中西学理对新角度和新问题的发现与探析。

就百年新诗而言,总结新诗诗潮在百年间的命脉走向,把握其贯通古今的美学风格,为新诗在新的百年走向做出合理的艺术估衡,成为这一辑涉及新诗研究论文关注的中心话题。有的学者注重从宏观角度观察,发现20世纪的中国先锋诗歌和边缘的生存状态相连,民刊策略已经构成中国先锋诗歌的基本生存与传播方式,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先锋诗界注重前卫性的创造和新的艺术生长点的发掘,存在相当典型的亚文化特征。还有一些学者深入特定历史时期的诗歌现场,如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主义新诗的语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诗歌的相关特质等展开论述,在一个个相对微观而具体的问题上实现了定向“爆破”和理论拓容。关于新诗人研究,本辑收录这一领域的文章4篇,其中以王国维、梁启超、陈衍为中心探讨新诗语境下旧体诗的命运,进而在“新—旧”的比较视野中审视诗体变化和语言变迁的内在联系,颇具理论深度。21世纪以来诗人朱涛的短诗写作、台湾诗人张健的现代诗作,以及小海的长诗《影子之歌》,也成为论者观照的重心。此外,儿童诗的发展、中英浪漫主义诗学的比较、现代诗人对象征主义的接受等研究论文,都沿袭了研究者各自专攻的理论视角,并加强了对相关问题的透视力度,结论严谨而扎实。

本辑古代诗学研究的论文也颇富特色。我们首次设置了诗学专题研究栏目,本辑延请张培锋教授主持了“诗学与佛学”专题。中国古典诗歌与佛教关系密切,佛教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有机组成。宗泐为元末明初佛教诗歌创作的重要诗人,其“本性情而发”的诗学追求,以及将禅心与诗思打通的诗作,对我们认识佛教诗歌很有意义。宋代僧人创作的偈颂可以说是宋诗独特的体类,对其佛学内涵和文学价值的揭橥,是全面呈现宋代诗歌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唐代非著名诗人郑巢与僧人交游的诗歌作品,则展示了唐时僧俗诗歌交往的生动情形。词律、词乐是词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但又难度极大的研究对象,本辑收录了刘少坤关于清代“以工尺谱唱词”现象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清代中后期词乐、词律学新的动向。晚近诗歌创作时常蕴藏“今典”,准确释读难度很大,汪梦川将“诗史互证”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对朱执信和陈炯明赠答诗歌做出了深入阐释。《南开诗学》致力于诗学文献的发掘与整理,本辑收录了词学家胡永启整理的刘毓盘所著《〈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提要(上)》及孙克强整理的王蕴章所著《〈梅魂菊影室词话〉补辑》,两种文献对丰富民国词学文献无疑具有较高价值。

以扎实推进诗学研究、展现南开新诗研究的学术风貌为宗旨,本集刊将继续坚持精益求精的办刊思路,力争推出更多沉实有力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