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是道,道不是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翻译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物如同对待草做的祭狗一般;圣人也所谓仁慈,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草做的祭狗一般。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一个风箱么?它空虚却从不枯竭,越鼓动就有越多的风。繁多的政令反而穷尽力量,更让人困惑,难以施行,不如取其中道,合适的施为。天地和圣人对待万物和百姓的方式是一致的,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至境。天地至象,唯有不仁。“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清静经中对于大道无情的描述是这样的,而在道德经中,天地不仁的具象只有“待之如刍狗”。那么刍狗是什么呢?刍狗就是编织的草狗,重大仪式中的祭祀用品。当草根于大地枯荣不定的时候,没有人在乎它;当草被当做祭品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尊敬它;当祭祀结束时,草狗会被弃在地上,每个人都踩一脚。这些对待它的举动是因为身为草本身的缘故么,自然不是。这些对待是因为是草作为工具时对于人来说所附带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是以天地万物为工具各司其职,对待工具使之运转使之停止,哪有什么仁慈的说法呢。正是这种符合自然的无情,使天地万物得以运行,使道居中正,不因为个体的情感加以干预,才能使万物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这就是“天长地久”的原因——“不自生”。法效这种至道而产生的圣人做法,就叫做“无为”——“生而不有,为而弗恃,长而不宰”万物的运行,在于天地。而圣人施为之处,在于百姓。这里是需要注意的,圣人法天地之道,施为于人。施为,首先要有一个范围那么再看下一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道祖认为天地之间看似虚空,却仿佛一个巨大的风箱,稍微鼓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风产生。而作为这句话的结论,是“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所以道祖这句话的意思,并不在于彰显道的作用有多庞大,而是警示众人不要穷于纵横捭阖、任意施为。因为天地之间万象都是有联系的,随意的施为会产生更加庞大的象的变动,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个理论也叫做蝴蝶效应。由此引出人不要多于施为,而是要精于施为的结论。多于施为而无建树就会失势,多言数穷的“穷”,穷尽的是自己的势,衰微的是自己的象。如果频繁过度,即使是政令也会让人困惑而不再信任,难以再施行下去。所以人要法天地的运转方式,为无为,以中正之道施为,顺应天地大势且精于施为。这种行为准则,也是人修行的至法。这一章里,道祖先呈象而后析象,再授于后人以为用。是开始从象中取例描绘道理了,这是很标准的教学方式,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取用于自己的生活。天地无所谓仁爱,善恶又是相对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道祖认为世间万象是交错复杂的而非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体。就像刍狗一般,很多时候要承受其他象的牵动,这就是道教承负诞生的由来。而关于天地之间万物万象“动而俞出”的联系,又从万象复杂的联系中得出了“守中”的行为准则,不要过多干扰势的发展,顺势而为最好。身在红尘,万般变化,是万象起伏使人心不定。道祖描述了道对万象的掌控和影响,引出了象这个概念。那么道祖又以玄妙之门的视角窥探天地至象,将之描绘在我们面前。归纳起来,就是“至者不仁,善动守中”这个善,姑且存疑,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就行,这个善以后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