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谯周长生

这次大胜!

张遵当然有功劳,而且若是文章写好了的话,张遵在三人中间还是功劳最大的一个。

换作他人,那还不是牛皮吹上了天,而张遵却想也不想。

笑话!

自己什么能耐,小张皇后和二叔张绍都清清楚楚,就凭他张遵带的那些兵,能打败邓艾,那是日头从西边出来。

荀诩听张遵有推托之意,脸上颇是玩味笑意,道:“张尚书怕是不能如愿了,这一次,就算我写的再简略,你的功劳估计还是最大的。”

见张遵不解,荀诩搂着颌下几根白须,微眯着眼,缓缓说道:“元忠这次虽然打了胜仗,但并不一定是好事,朝中的那些人,想的和我们不是一回事,另外,前些日杀了李密,谯周那里也一定会阻挠。”

就功劳论,赵广这次可以说独挡一面,是挽救蜀汉危亡的大功,但到了朝中,怎么说又有说法。

从面上来看,张遵的援军、傅佥的援军、再加上赵广这一支,三方合力才得以歼来邓艾,当然,事实上谁的功劳大,出力多,朝中的官员们不一定清楚。

另外,谯周在蜀汉朝中能量极大,文官之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官员与他有关联,其中不是他的弟子,就是曾经听过他的讲学。

李密这个得意弟子被杀,赵广虽然有证据,但在谯周、文立等有先天成见的人看来,这些所谓的证据均是诬告,是伪证。

“谯公那里,陈主薄也是弟子,由他亲书一封,说明情况,可好?”荀正带着希翼,建言道。

荀诩睨了儿子一眼,冷笑道:“天真,陈承祚现在是我军中的主薄,赵将军的下属,他说什么,这些人会听?”

荀正被老子训斥了一句,只得哑口无语,荀诩说的对,陈寿的话可能会有点作用,但辩解的作用应该不大,这件事关键还在谯周的态度。

张遵见荀氏父子对话冷场,连忙打个圆场,道:“陈寿那里,最好还是让他亲往成都一趟,当面和谯周细说,不然的话,别的人谯周更加不听。”

赵广、张遵、傅佥于江油关击败魏军邓艾部,蜀军大胜的消息,从涪城向成都传来,让刘禅和蜀汉众臣喜出望外。

大胜!

威武!

这是蜀汉多年来,特别是刘禅亲政以来少之又少的大胜,蜀汉这是复兴有望!

——

人间难得四月天。

从涪城到成都,蜀中大地一片春色。

虽然北方战事频频,但在蜀郡的腹地,民众的生活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对于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来说,最上面的朝廷姓汉、魏、晋,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直接管辖的乡老、游缴、亭长、县长、县令,这些基层的官吏和乡老,才是构成中国几千来封建王朝统治的根基。

一路之上,田野阡陌,乡烟袅袅,偶尔有牧童吹的笛声传来,带着蜀中特有的婉转腔音,让久在汉中、陇上的陈寿分外亲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细算起来,陈寿离开成都已经有十年时间,那一年,陈寿还是书生意气的少年,那一年,他因得罪朝中的奸宦,而不得不听从老师谯周的建议,来到蜀军作战的最前线——陇上。

从年轻时的气盛,到中年时的成熟,陈寿在军中的这些日子,让他从一个只会读死书的文人,变成了具备丰富学识又有实践知识的学者。

或许,这便是历史上陈寿能写下《三国志》这部宏篇巨著的原因。

陈寿这一次回成都,主要目的是向老师谯周陈述李密被杀之事。这件差使是荀诩和张遵私下里和陈寿说的,赵广开始时并不知晓。

因为有了后世的知识积累,赵广对于谯周这个人在蜀汉的影响力,有些不以为然。

人才没有,咱自己培养。官员没有,咱自己提拔。

寇林、马承、魏容不都是简拔于行伍,和谯周没有什么关系。再不济,提升提升魅力值,打几场胜仗,吸引牵弘等降将来投,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与赵广不同,荀诩从江油关这一战中看到了赵广的潜力,他的想法很实际,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个敌人多阻碍,尤其是象谯周这样在蜀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学者。

李密杀也就杀了。

人死不能复生。

谯周那里,有陈寿这么个学生可以说项,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万一谯周听进去了陈寿的劝说,也说不定。

不过,对于游说老师谯周,陈寿其实并没有把握。

当初,在谯周门下时,陈寿虽然少时好学,属于好学生那一类,但却并不是谯周特别喜欢的那一种。

换个说法,陈寿是学霸,但却是不通世故的呆学生,情商不够。

谯周看重的,是那些学习又好,家境又好,又有眼力很会揣摩别人意图的人,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才能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比如:李密就是其中之一。

——

天府学宫,谯周讲学的地方。

坐落在成都的青羊宫,这里原来的名字叫青羊肆,也就是牛羊交易的所在。

这里也是传说中老子李耳点化函谷关令尹喜的地方,老子也在这个地方向世人讲授名著《元阳经》,这部经书据说很是神验,闻之即可得道。

谯周年已六十有三,在三国这个时代,已经属于垂垂老翁了,但有道是,人越老越怕死,谯周也是一样,他还不想死,他想活,他还有雄心和抱负。

蜀中孔圣,名头倒是好听?

但为什么不是谯圣。

他谯周不过是生不逢地罢了,蜀汉国势太弱了,要是换到曹魏,他谯周可以让弟子遍布整个天下。

另外,尹喜一个小小的函谷关令,都有成仙的可能。而他谯周熟读诗书、看遍诸策、文章绵绣,教育弟子无数,难道不能升仙。

死,实在太难了。

长生,谁都想要。

谯周人已老,心未老。

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谯周的学宫就设在青羊宫,取名叫天府学宫,与刘备的皇宫只差了一个字。

学宫距离皇宫不过五、六里,来回也是方便,旁边有浣花溪流过,水流青澈见底,河畔树木葱葱,端是一处做学问的好所在。

学校地方好,是否就代表学问好,老师人品好,教学教的好。

这个问题困扰了后世无数的家长,而在三国末年的蜀汉,那些送到学宫的学子长辈,也面临一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