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湖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冇得事”,武汉人就是“不服周”

2020年,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像是一块巨石,被无情地丢进东湖的水里,扑通一声搅乱了武汉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武汉这座城从那时起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1月23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宣布武汉封城。从封城开始的那一刻,繁华热闹的武汉便不再车水马龙,也不再喧嚣闹腾,整座城市寂静如夜。你简直无法想象,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1100多万人,未来的日子会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好在我们武汉人内心有着“冇得事”(冇,读音为“m伲o”,意为“无”)的达观豁然,相信疫情总会过去,也好在我们武汉人骨子里就有着一种“不服周”(“不服周”是武汉方言词汇,常用于不服气和不甘心的时候)的倔强,在这长达76天的时间里,拼尽全力与疫情搏斗,挺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让武汉重新“醒了”过来。

“冇得事”的武汉人

这场让人始料未及的疫情,将武汉这座城和武汉的1100多万人推到了全世界舆论的中心,武汉便成了这场疫情里最难以磨灭的符号。如果回到疫情初期,你要是问武汉人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感觉,回答最多的肯定是“冇得事”。“冇得事”,在武汉话里是“没有事” “不要紧” “问题不大”的意思。毕竟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小小的病毒竟然会给这座江城带来如此多的磨难。

面对日益复杂的疫情、政府下达的各种通知,还有身边人泛起的恐惧与不安,被困在这座江城里的武汉人,嘴中说得最多的依旧是“冇得事”。“冇得事,社区这边会安排好嘀。么担心,您(ni倩)就在屋嘀好好待倒,么出门。”在社区工作的朋友对年长的居民说道。

“冇得事,上班就正常搞,总有人要上班的。”身为警察的父亲对我说道。

“冇得事,我屋嘀周边还蛮安全嘀,不用担心。”我接到朋友的电话,对朋友说道。这时“冇得事”多了些安慰,多了些宽心,抚平了武汉人原本的焦虑不安,也给武汉人带来了不少的希望。

现在武汉“解封”了,你再来问武汉人是什么感觉,回答最多的还是“冇得事”。这时的“冇得事”便充满着历经劫难过后的达观豁然,甚至还带上了些许骄傲。

“不服周”的武汉人

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武汉人的文化性格,也赋予了武汉这座城市独特的江湖品格。历来,人们对武汉人就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有说“性格仗义大方”的,有说“脾气火爆倔强”的,也有说“要面子心眼多”的。这与“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江湖气韵”的码头文化密不可分。

虽说评价褒贬不一,但“不服周”却是对武汉人的共识。“不服周”在武汉话里是不服气、不认输、不甘心的意思,它源自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表明,楚人在周代创造的文明堪称辉煌,丝绸、青铜、音乐、哲学等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虽然受封为周王室的子爵,但楚人并不服气,于是自封为王。楚人的这种胆气与豪气,被周王室谓之荆蛮,而在楚人自己眼中却是一种文化基因,这种基因早已融入了武汉人的血脉。简单的一句“不服周”,道尽了武汉人的敢担当、不服输。这座城的人虽然经历着害怕、无力,甚至痛苦绝望的时刻,但依旧凭借着骨子里“不服周”的倔强守卫着这座江城,静待春暖花开之时。

嘴上说着“冇得事”,装得满不在乎的武汉人,心里却一直揣着“不服周”的江湖愿景,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亟拯斯民于水火。这正印证了那句武汉话:“冇得事,这算么斯撒?武汉人咩,不就是不服周撒。”

陈绩 1997年生,湖北武汉,影视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